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关写作文的一个小格式

2023-07-09 17:34 作者:我是水母又怎样  | 我要投稿

起:

战国时期,齐相国邹忌告诉齐王:“徐公是我们这里人尽皆知的大帅哥,但我身边的人都说我比他更帅,老婆这样说是为了讨好我、小妾这样说是因为害怕我、来客这样说是想要从我这里得到利益。”

接着他劝谏齐王说:“如今我们齐国富饶强大,吾王地位尊崇,后宫没有不想讨好您的人、朝臣没有不畏惧您的人、辖下没有不想从您这里得到利益的人。由此看来,您生活在很深的蒙骗之中啊。”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承:

正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人在劝说、创作的时候往往会先从另一个角度抛出一个引子吸引人,在对引子加以分析的同时进入正题,最后予以总结。

诸如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李斯的《谏逐客令》: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再如荀子的《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转: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大可以借鉴这个技巧,分“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抛出一个引子,可以是一件生活小事、也可以是一个趣闻或一个历史典故等等,在吸引读者的同时也启发了一个视角,为正题埋下伏笔。

·承:对引子加以诠释和补充。

·转:随后进入想要描述的正题。

·合:最后对全文的主旨作出总结。

例如本文的创作即是以这样一套格式为基础。如果你能轻松顺畅地看到这里,无论是否同意本文的观点,也已经算是在行动上给予了本文些微的肯定。

合:

我听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匠圣鲁班想要制作工艺也需要一定的材料;兵仙韩信想要赢得胜仗也需要一定的兵力。

写作文的技巧固然能解决一定问题,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作文来说,所谓“物质基础”既学识和阅历:学识愈广,可供使用的典故就愈多,抛出引子就越从容;阅历越多,佐证观点的内容就越多,抒发正题也就越流畅。

写作文的方法或许可以取巧,但是学识和阅历的积累是没办法无中生有的,唯有平时多读书、多经历、多积累。正如武术或许可以靠一些窍门取得进步,但承载武术的基础——既强壮的身体素质唯有勤能补拙、日复一日地坚持锻炼。

有的朋友可能会担心按格式写作文是否过于死板反而会束缚我们的成长?我的评价是:在幼儿时期我们或需要依靠学步车的辅助,但要不了多久就能撇下学步车去奔跑,因为辅助工具束缚不了一个人成长的本能。同样,作文格式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学步车,限制不了你进步的意向。

有关写作文的一个小格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