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方应用:小柴胡汤的病位在哪?——半表半里,到底是哪里?

2023-07-30 17:41 作者:野体文神  | 我要投稿

小柴胡汤症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间,张公无此说只在论中提及,第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解析:太阳病由于阳气微弱而出现既有微恶寒等表症,又有心下满、大便硬、脉沉细等里症。所谓半在里半在外,是指脉症的一部分属“外”,一部分属“里”,而不是指某两个脏腑或经脉之间的具体位置。

小柴胡汤症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间的说法主要来源两个方面:

一是把小柴胡汤证等同于少阳病,认为少阳病位于太阳和少阳(应该为阳明?)之间所以小柴胡汤症病位在半表半里之间;

二是小柴胡汤证的主证有往来寒热,就推断其病于半表半里。

少阳病病位不是半表半里,而是非表非里,即不是一半表证、一半里证,也不是表里之间某一特定位置,而是一时在表一时在里,表里出入。

少阳经的三焦之门户膜原和胆腑是处于半表半里的人体气机、水液、阴阳之升降枢纽,位置映射在胁下,此为少阳病的病位。

小柴胡汤证的病位所涉外至肌表腠理,内及脏腑神魂,上从胸至头,下从心至足,但无外乎胁下内联外通之所涉。其病理基础是“邪正相搏,结于胁下”,所致的气血津液及火气的郁滞,因此其主证为“胸胁苦满”。

因此胁下是小柴胡汤证病变之核心所在。

余观先生讲解,颇受益,故择而录之,以便日后复阅,如未能得君心,请私言。福生无量天尊。

经方应用:小柴胡汤的病位在哪?——半表半里,到底是哪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