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扔一块石头,看看能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我扔一块石头,看看能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肥猪满圈

老说他们的讳闻趣事也不好,讳闻嘛,就是讳莫如深的新闻。其实讳闻和那个秽闻也差不多,一个是不想让人知道,一个是最怕让人知道,都见不得人。这几天平台也总提醒我,请选择其他题材创作。
今天说说《红楼梦》吧,我2020年4月末开始写水版的《红楼梦》,到2020年12月末,写了54回,正好一半,我计划写108回,不用通行版的原本。
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文化遗产,其价值以及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我个人之理解远超什么【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等等。当然了,还有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书那就是《金书》,其实《金书》不叫“金书”,叫《金书词话》。
《金书词话》有词有话,“词”就是诗词,和《红楼梦》一样,每一回都有定场诗,结尾也有收尾诗。“话”指的是书的内容,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这个不用我说。
《金书》里的六夫人潘金子;七夫人李瓶儿,再加上潘金子的丫鬟庞春梅,即潘金子的“金”,李瓶儿的“瓶”和庞春梅的“梅”,每人一个字,这组成了金色的瓶子里有一枝梅花,就是书的名字的由来。
严格意义上说,《金书》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而且其字数高达百万。
《金书》成书年代不详,到现在争论不断,总之,其成书於明代中晚期。其作者兰陵笑笑生,到现在,没一个字的史料可供研究。
我叫什么?肥猪满圈,估计很多人都知道。我的“肥猪满圈”也叫了20多年了,而《金书》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其实和我的“肥猪满圈”是一个意思。你说笔名网名艺名都可以,总之就是不是真名儿。
为什么不愿意署真名儿,我个人以为,书之内容也。
《金书》写的很糙,但是,这不代表它的艺术以及文学文化水平不高。我个人以为,《金书》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说白了就是从头往后捋,捋哪儿算哪儿。限于年代,那时候是毛笔,百万字你想想稿纸得要多厚一沓啊?因此修改润色都是非常艰难的。那个年代,一部百万字的著作,一个人穷其一生,很难完成的非常之妥帖。因此说《金书》要想和《红楼梦》似的完成的那么好,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我个人以为,《红楼梦》有多个作者,而且其创作时间最短百年,多则200来年(到乾隆时期)。
如果您两本书都看过,你会发现,《红楼梦》有着严重的《金书》之痕迹,我的认知,先有《金》后有的《红》。
我说了,《金书》是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一部伟大著作,但是《红楼梦》则是仿照《金书》一步一步一代一代接续完成的一个伟大工程。
我们熟知的《红楼梦》曾用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金玉缘”等等,还不限于此啊。
从书名“情僧录”或者是“风月宝鉴”等等,你就能想到当初的这部书也是一部小黄书,不用看内容,看名儿就知道。
我个人理解,《红书》是这样写成的。比如当年我看了《金书》,我觉得有点儿意思,我也来一个,于是我写了可能10万字或者20万字的一本小黄书,然后我挂了。小黄书被束之高阁,不定哪天,也不定过了多少年,后来人又誊抄的一版,做一些修改和完善。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接续,接续之几代人,百余年或者二百年,历经了很多作者才完成的。
至于我们今天以为的曹雪芹,我甚至认为史上查无此人。估计有的人会说你是真敢开牙,大言不惭。其实直至今日,哪怕有一个曹雪芹的历史痕迹遗迹吗?完全没有。
曹公生不详卒不详,家不详葬不详,几乎和“兰陵笑笑生”一样,踪迹皆无。全国的曹雪芹故居很多,但是哪里有一件实物哉?
我们今天研究《红楼梦》的追溯,都源于胡适先生。包括曹雪芹写是《红楼梦》的作者,也源于胡适,这就算一锤定音,就是他了。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之谜我写过多次,每一次都被骂的狗血喷头。原因就是,我和传统的认知不一样。
我们今天常看的就是120回的通行本的《红楼梦》,其后40回是高额程伟元续的。但是,真实的《红楼梦》到底是120回还是108回?我个人倾向于108回本,即“吴氏本”。
《红楼梦》从头到尾几个写评语的,即“脂砚斋”“畸笏叟”等等,各位看这些人像人名吗?不和肥猪满圈兰陵笑笑生一样吗?而当初这些人为何用笔名或者艺名“网名”,不就是大清时期的文字狱吗?合着,别人都怕文字狱,就他曹雪芹牛叉儿?他不怕?可能吗?
我坚定认为,《红书》前后经过一二百年,历经很多人创作,可能包括曹雪芹 吴梅村 畸笏叟 脂砚斋等人,但是他们,未必是同一时代的人,不是哥儿几个凑一块写的。
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全书最后一条批语:“本书至此告一段落,癸酉腊月全书誊清。梅村夙愿得偿,余所受之托亦完。若有不妥,俟再增删之。虽不甚好,亦是尽心,故无憾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此书至此,告一段落。累够呛,终于完成夙愿。那么作者是谁?梅村也,即吴梅村。如果谁觉得还不太好,您再接着改。对于我自己(也就是吴梅村)而言,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是我已经尽心尽力了,完成之此书,此生我再无遗憾了。
这个老吴头,即吴梅村何许人也?吴梅村即吴伟业,江苏昆山人,生于1609年,卒于1672,享年63岁。1609年是大明万历37年,1672年是清康熙11年。老吴是大明的进士,大明拜拜之后,清顺治10年老吴应诏入都授秘书院侍讲,从四品的官儿。后升任国子监祭酒,如果按着今天,老吴就是某校校长,兼任清北校长。
顺治14年,即公元1657年,老吴借病告老还乡,5年后离世。我个人认为,《红楼梦》之老吴,也就是吴梅村,他有一版也。但是,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通用版也。太长了大家看的累,就先到这儿吧。
肥猪满圈老李
18082023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