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人性论”的几点思考

2023-06-15 12:53 作者:一个同志罢了  | 我要投稿

孟德斯鸠指出过,专制还有等级制还有弱肉强食是最符合我们传统观念中所说的庸俗而抽象的所谓“人性”的,因为这最简单的制度,所以是人最早诞生的制度!因为这是最早诞生的制度,所以也是人最倾向于建立的制度!是最符合与适合通常所谓的抽象的“恶的人性”的制度!但是人是理性的是求进步的,人可以抑制我们通常所说的这种庸俗和抽象的“人性”(或者说“本能”或者说“兽性”,所以人们就会追求专制的反面—自由民主,追求等级制的反面—平等共和,弱肉强食的反面—博爱互助。这就是人类的政治发展史。


人的生物性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兽性”固然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但即使是较低级的生物也会因为社会关系来产生基本的道德来抑制这些人口中的兽性,而人则通过独属于人的高级的理性来抑制人的兽性、来建立人这个概念、建立社会这个概念、建立文明,这本就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不能因为支持人的“兽性”——这个复杂的“人性”的片面的一面,就打倒了“人性”的另一面,即通过“理性”来抑制兽性的一面。


越高等智能的动物越能克服我们通常认为的兽性,根据一些研究,动物之间的由于社会关系而克服我们通常所说的“兽性“的道德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一、利他行为:这是指动物在没有直接收益或甚至有直接损失的情况下,帮助其他动物的行为。 例如,有些老鼠会解救被困在笼子里的同伴,即使这样会减少自己获取食物的机会。有些黑猩猩会主动分享食物或工具给其他黑猩猩,即使没有被要求或回报。有些大象会用鼻子抚摸或吹气安慰受伤或死亡的同伴。


二、安慰行为:这是指动物在看到其他动物处于痛苦或压力的状态时,提供身体接触或其他形式的支持的行为。例如,有些大猩猩会拥抱或亲吻刚经历过冲突的同伴,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 有些乌鸦会用喙轻拍或用翅膀拥抱受伤或死亡的同伴。 有些狗会用舌头舔舐或用身体靠近表现出悲伤或焦虑的人类或其他动物。


三、公平感:这是指动物在分配资源或奖励时,对不平等或不公正的情况有所反应的能力。例如,有些狒狒会在争夺食物时,遵循一定的等级规则,避免引起暴力冲突。 有些猴子会在进行合作任务时,拒绝接受比合作伙伴低的奖励,表现出对不公平待遇的不满。 有些鹦鹉会在观察到其他鹦鹉得到更好的奖励时,放弃自己的奖励,表现出对不平等待遇的敏感。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动物之间的这些我们通常所谓表现为抽象的“善的人性”的道德行为并不是偶然或无意识的,而是受到他们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和情感联系的影响。动物可能会根据自己和他人之间的亲密度、互惠度、信任度等因素来调节自己的道德行为。 动物也可能会通过道德行为来增进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合作、和谐、稳定等社会目标。所以,越高等智能的动物越能克服我们通常认为的“兽性”(或者说所谓的性本恶的“人性”)。


所以,支持或纵容人的兽性,并不是真正尊重或解放人性,而是对人类历史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否定和背叛。只有通过理性来抑制和超越兽性,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符合人类利益和价值的社会关系和文化形态,才能体现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性。


因此,人既是个性的有生命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我们可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人”这个概念。在这个层面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精神分析视角的“人性”中,人的自我意识是社会赋予给人的,甚至性别意识都是后天构建的,而人的欲望总是他者的欲望,也是被社会构建的。这就意味着人类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了一个由语言和文化所构成的象征秩序,而这个秩序既给予了人类一种身份和地位,也剥夺了人类一部分原始和本真的欲望。人类通过镜像或他者来形成自我意识,但这种意识并不完全反映自己内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是一种虚假和幻觉。人类对于性别也不是天生固定的,而是受到社会规范和期待的影响,而这些规范和期待又与父权制度有关。人类对于他者或对象的欲望也不是自发或自主的,而是受到语言和符号所操纵和引导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现在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下一人所表现的自私贪财好色的所谓“人性”只是当今的特定社会关系的意识形态下的产物,意识形态塑造了人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塑造人不同的生活方式。

对“人性论”的几点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