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古红颜厄运多之四——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新艳秋与程艳秋之关系)下篇

2022-06-18 16:16 作者:凝律馆主  | 我要投稿

   

新艳秋(左一)与好友

    此篇文章写完后,原不准备发在这里而发在微信朋友圈,只对好友开放,并且写新艳秋先生的系列,就此搁笔。但是思考一下,还是发在这里一下吧,毕竟,新先生和程先生之间的关系,绕不过所谓的鸣和社倒戈事件,就此也希望说明一下事情的原委。我的观点,是站在事实的一面叙述,套用一句官话,我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判断正确与否,谈史,就要梳理历史经纬,让后人评判。

   首先,所谓鸣和社倒戈事件,闹腾的最热闹的、流传最广的出处,大概是台湾人丁秉鐩写的【菊坛旧闻录】一书,丁先生在书中言之凿凿写到,因为新艳秋花重金买通程剧团当家小生王又荃取得了程先生不少本戏的本子,民国十九年三月一日,新艳秋的【鸳鸯冢】出炉了,而且是王又荃配戏,程先生发现后怒不可遏,把王又荃开除。按老先生们的谈话,这段往事我还听到另一种说法,兹录如下,供大家对此事进行评判和解读。

    第一,郭仲衡因为包银等原因,在这年的年初(农历春节)就和程先生及鸣和社经励科梁华亭产生了嫌隙。程先生为人正直,确实有侠义心肠,所以赈灾义务戏他一场不落,在救济贫困同行及贫苦百姓这些慈善事业上,一掷千金毫不吝啬。但是,对待一些人借钱方面却是非常谨慎和决绝,担心他们用于某些不良嗜好入不敷出成无底洞。程先生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因为他的苦难经历,让人更明白挣钱不易,而败家则太容易了。但是谁也无法判断别人借钱是真遇到生活困难还是别的目的。此外,鸣和社的社长梁华亭虽然精明能干但性格强势,与程和其他演员也有矛盾(程砚秋后来也与梁华亭闹僵、决裂,据程砚秋说梁华亭对班社演出收入克扣大而且处处不尊重他这个主演,因此程从欧洲回国后,坚决换掉了梁华亭)。

  民国十八年的二三月间,程砚秋带领班社从上海、汉口演出归来,因为又有人又提几年前袁寒云公开罗瘿公托人捧程砚秋的私信之事,及天津演出亏空甚巨之事累积,程先生情绪不稳定,使郭仲衡、琴师胡铁芬和程之间累积的矛盾一度爆发。四封匿名信引发程、郭矛盾加剧,郭和程一拍两散。王又荃等鸣和社的其他一些人有兔死狐悲之怨随后也辞班离开,转而扶植后起之秀新艳秋,以发泄不满(但胡铁芬留下了,吴富琴张春彦等几位没走),程一度为此气极,扬言退出舞台不再唱了(此后一阶段冷静下来后又应郝寿臣之约和他合作一期,后来郝又因细故和程闹的不愉快)。而王用带来的程的本戏的本子,帮新排新戏,彻底走上了竞争。除了【鸳鸯冢】的出炉,这一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三,第一舞台,王和郭陪新艳秋唱了【玉堂春】,同台还有程艳秋的【骂殿】,这是分道扬镳的分水岭。这个说法来看,并非是新艳秋花重金买通王又荃弄走的程先生的剧本,而是郭、王与程、梁等人的意气之争,新艳秋受益,纯纯的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感觉(以后类似的还有周瑞安被辞事件)。因为包括借钱、包银及其他的一些细故,诸如王瑶卿、俞振飞、琴师胡铁芬等都和程、梁产生过一些矛盾,此事我们不能说程先生有错,他就是这种性格,别人怎样理解,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梁另说,他太强势)。但是,说王又荃被新艳秋重金买通窃取程先生的剧本,那就太缺乏依据了,特别是唐鲁荪说王又荃席卷了程的戏本给新还拉胡铁芬给新伴奏,这就有些道听途说了。郭仲衡和王又荃、侯喜瑞这几位当家小生和老生、花脸以及其他配演离开程之后,程先生临时约请了姜妙香、程继仙和言菊朋、金少山等配戏,陆续还有俞振飞、王少楼等人的加入。

 

王又荃【赚文娟】剧照

   另外所谓的新艳秋挖走程砚秋班底的传言,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言之凿凿的说程先生去欧洲后,班子配演都被新艳秋挖走,导致程先生回国后无法演出,不得不重新组班。此种说法,更是捕风捉影,程先生从欧洲回国后重新组班,和新艳秋组班唱戏没有必然关系。过去的名角组织的班社,一般都有私房配角和搭班演员。比如多数大角的琴师、鼓佬都属于私房配角。程先生的班社里,胡铁芬、吴富琴、曹二庚等都属于程先生的私房配角,只搭程先生的班,别的班不参加。还有一种是各个班社都搭的演员,属于临时性质,哪个班社有演出就临时到这个班社,从不固定,比如常陪程先生演出的李洪春、侯喜瑞、李四广等,在程先生没演出的时候,也搭别的班唱。

   据章遏云在【自传】里说,程先生在出国前弄了一个仪式象征性的把班社解散了。程先生出国后,除了吴富琴、曹二庚等他的铁杆配角依旧不参加别的班社演出,其余的那些配演,他们也要吃饭,也要赚钱,因此和平时一样各班都参加演出。新艳秋组班大唱程派戏时,这些人自然被罗致过去,属于正常的约角。其余的比如吴富琴、曹二庚这些程先生的铁杆私房配角,新艳秋就是想约,人家也不肯去嘛。因此,说新艳秋挖了程先生的墙角,完全是无稽之谈,根本不会对程先生组班有任何影响,倒是另外一位坤角章遏云用高薪聘走了程先生的琴师胡铁芬,还签了合同,使胡铁粉因为不能毁约而间接离开程,这对程先生组班影响更大,因为培养一个琴师,熟悉自己的风格,参与创排,没有三年五载的形不成高度默契,培养起来太不容易了。章遏云挖他的琴师,没人责难,倒是新艳秋罗致走了一些不是私房配角的配演,就是千古罪人了?这不公平嘛。

    程砚秋去欧洲考察一年多,回国后要继续唱戏谋生,但是这一年多不演出,班社已经处于事实的解散状态,虽然他临走给了几位主要的私房配演们留了半年的生活费,但是其余的龙套则没这待遇他们也要生活,且程砚秋原定几个月的考察期一拖再拖延期了多半年,甚至一度传言要定居国外,配角们能不想自谋生路吗?如今要想重返舞,只能重新组班,物色琴师和配演。1933年5月开始,程先生改组鸣和社,琴师改为周昌华,除老搭档吴富琴、文亮臣、侯喜瑞、李洪春等继续合作外,又特请了傅小山、程继仙、金少山、俞振飞、王少楼等人先后加入,阵容更加齐整。——因此这个所谓的新艳秋挖墙角导致程不能演出的说法,也是禁不住推敲的。

   但是,无论怎样,程先生对新艳秋和章遏云都是有看法的。程不只对新艳秋敬而远之,对章遏云更是如此,甚至对梨园行的坤伶都几乎很少交往,从这种态度也能看出程对章遏云挖走琴师的不满。某次一位达官贵人过寿,要唱堂会戏【四五花洞】,邀请了程、尚、荀、章参加,程一听有章遏云参加,就借口临时有事推辞了,主办方不得不换成新艳秋来代替程来完成此次的演出。

    接下来再谈谈新艳秋和程砚秋在南京打对台之事,据一本叫【春申旧闻】的资料记载以及一些戏曲自媒体人描写,新艳秋和程砚秋在南京打对台,新有人背后撑腰,和程对着干,你唱啥我唱啥,最后搞得程砚秋不敌,铩羽而归。这个记载或传说,纯属虚构的演绎,太无稽了。王老师说过,新艳秋来南京演出,是事先早就约好的,而程先生来南京,则是因为要入川演出,临时被新华戏院老板顾无为邀请至南京演出一期,并不是事先约角安排好的。此其一也。其二,新艳秋并未和程先生对着干,你唱啥我唱啥,除了四月十八日,新和程都以【玉堂春】(新本次把此剧改名【苏三艳史】)打炮外,剧目基本并无相同。程先生有个习惯,去外地演出,都以【玉堂春】打炮,以【文姬归汉】收尾,寓意红着来红着去,讨个吉利。因此说程唱啥新唱啥,纯属无端猜测。这个有当时演出戏单为证。第三,程和新此次对台,程砚秋并未铩羽而归,结局是皆大欢喜,观众满意,新华剧院和南京戏院两家戏园子大赚,程和新声誉大增。

   此时的新艳秋虽然红的发紫,但是说她能把声誉如日中天的程先生干翻,这是不可能的,程的票价始终高于新艳秋,新艳秋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所有精彩本戏都一一露演,后期还与金少山合演了【霸王别姬】,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力求不败,程先生则从容不迫、好整以暇。此次对垒,说明了新艳秋具备了和程先生一较长短的初步实力,怎么能说她是靠某人的权势支持才能与程对台呢?自己没有真本事,谁支持谁捧也是白搭,须知有多少烂泥是扶不上墙的,所以说,大诗人樊樊山赠新艳秋的那句诗“男伶劲敌女班头”,绝不是虚夸。至于有人诟病,新不该与程对台,是对程的不尊重。我觉得此事大可不必上纲上线,一是当时程和新并无任何交集,也无师徒关系。二是艺术的竞争,无可厚非。作为弟子的程先生,46年在上海不也与自己的老师梅先生公开唱对台了吗,当时很多人批评程“以小犯上,不懂得尊师重道”,这个怎么不提了?

   

程砚秋先生

   事实上,程先生和新艳秋的关系并不是闹得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程先生属于城府很深的人,心里能装得下事情。而真正导致程心中对新有芥蒂的原因,其实还是剧本问题。剧本对于演员来说,就相当于生命,过去说,宁舍十亩地,不舍一出戏,这一出戏里,也包含着剧本的价值。在新艳秋模仿程艳秋崛起的过程中,王又荃、齐如山、王瑶卿都为了新艳秋从程那里要走、“偷”或带走了一些剧本,特别是他留在王先生那请教编腔用的本子,王瑶卿也抄一份给新艳秋。这些事让程先生很不爽,但对齐、王等人他敢怒不敢言,却误以为是新的指使。新艳秋最早想排【红拂传】时,王瑶卿曾找程要过剧本,程婉拒,气的王对新说,我给你排个【二本红拂传】,不用他那个。后来新又委托齐如山去找程,程才不情愿的给了齐,但心中对齐如山、新艳秋已然有了很深的芥蒂。据齐说,【红拂传】这个本子本来是他写的,罗瘿公拿走后略微修改,给程排了,自己要回来无可厚非。此事被记者侦知后,去找新艳秋核实,新只能苦笑后矢口否认。

   不可否认,新艳秋不管从哪种渠道“偷戏”并取得程先生本戏的本子,都是对程先生的某种意义上的“伤害”,且不说程先生视这些本子珍逾性命,连日寇那么威胁都不肯交出,就是按梨园规矩来看,新先生这样做也是欠妥的。因此,新先生直到晚年也一直觉得对不起程先生,心存愧疚的根源也就在此,对新老来说,这也真的算是“老天爷一番教训”吧。我常想假如当年她学王派、梅派、尚派,都可以光明正大得到助益,这几位前辈都表示过可以传授她,只是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性格独特的程先生和他的流派艺术,以后的种种遭际,也许就是宿命吧。倒是现在一些黑子人云亦云,还抱定新艳秋偷本子、拆台子,对此抱不平,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还说那么多当事人都说的难道是假的?请问是程剧团或新艳秋那个剧团当事人说给你的?这些人啊,从不考证,反而把自己的肤浅偏执当有理,真是让人无语。


   

豆蔻年华的新艳秋

   

自古红颜厄运多之四——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新艳秋与程艳秋之关系)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