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周一练】周爱保《实验心理学》第三章:你真的知道交互作用是什么吗?

2023-08-29 17:18 作者:小鱼学姐来啦  | 我要投稿

嗨喽小伙伴们!今天咱们继续周爱保老师的《实验心理学》的学习。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章内容:

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变量

话不多说,咱们现在开始吧!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也是两道选择+一道简答题。

嗨喽小伙伴们!今天咱们继续周爱保老师的《实验心理学》的学习。现在已经更新到第三章内容:

下列不属于自变量种类的是( )

A、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B、环境特点的自变量

C、控制的自变量

D、暂时造成的被试类型

答案解析:

(1)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首先,包括自然刺激和社会刺激。前者如声、光、气味。后者如: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社会事件等。

其次,具体的或抽象的,如具体的人、事、物及其变化,或者抽象的文字、符号、讯号等。

此外,来自有机体内部的刺激和来自有机体外部的刺激。如内分泌变化及健康状况等。

同时,根据刺激在质或者量上的差异及其单一性或复合性做出分类。就单一性而言,不同感觉通道的刺激就是单一的,如视觉、听觉、味觉等;就复合性而言,空间知觉的刺激就是复合的,如对大小、方向、形状等空间特征的刺激。

有效刺激:对被试有机体具有实际影响的刺激

无效刺激(潜在刺激):其他没有影响的刺激

(2)环境特点的自变量:

环境的各种特点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来供研究者选择、操纵,包括时间、温度、噪音、昼夜、有无观众以及熟悉还是陌生的环境都可以作为自变量。特别指出,时间这个自变量在心理学研究中是无处不在的。

(3)被试特点的自变量:

被试的各种特点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文化程度、个性类型、优势手、被试自我评价的高低等。

(4)暂时造成的被试类型:

主要包括实验指导语造成的暂时的被试差别和药物、醉酒或催眠造成的被试差别,其特点是作用时间比较短暂。例如:两种不同指示语所产生的记忆效果。

下列不属于典型额外变量的是( )

A、实验者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曝光效应

D、顺序效应

答案解析:

(1)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效应又称实验者期望、实验者偏向或实验者污染,是指实验者为了能够证明假设的实验结果的证据,而在实验中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动作、表情、语言等将预期的要求暗示给被试,以至于造成一种引起实验结果向有利于证明实验者假设的效应。一般我们采用“双盲法实验”加以克服。

(2)安慰剂效应

在心理学实验中,安慰剂效应反映的是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预期心理。他们在接受实验处理之后,往往要对实验目的进行猜测以调整自己的心理或行为反应方式,从而对实验处理的真正效果产生影响。

一般说来,克服安慰剂效应的方法是建立一个对照组也接受虚假的实验处理,以考察安慰剂效应的大小;然后从实验组的测量结果中减去安慰剂效应的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实验处理效果。

(3)顺序效应

顺序效应往往发生在被试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处理时,它反映了有机体由于受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可参见“组内设计”的克服方法。

(4)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由于实验处理所带来的气氛效应,它独立于实验处理本身所产生的效应。

(5)约翰·亨利效应

约翰·亨利效应是指对照组在与实验组竞争的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其行为反应超出原有水平的现象。


什么是交互作用?


关于交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一项实验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不同水平之间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上不一致时,我们就说存在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2)交互作用的意义:

一方面,让我们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式在“多因一果”情况下自变量之间多相互制约关系,有助于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

另一方面,当实验中的自变量在四个或四个以上时,由于自变量之间多维交互作用的存在,使得实验的最终结果变得难以解释。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题目啦~

小伙伴们都做对了吗?

如果有自己不熟悉的或者忘记的知识,一定要立刻复习、巩固呦!

【每周一练】周爱保《实验心理学》第三章:你真的知道交互作用是什么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