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Ep27】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梳理(十六):P88只读存储器
第四章 存储器
4.2主存储器
4.2.4只读存储器
ROM——
原始定义:一旦注入原始信息即不能改变,但随着用户的需要,总希望能任意修改ROM内的原始信息——
发展:出现了PROM、EPROM和EEPROM等;
基本器件:
MOS型
TTL型
a.掩模ROM
MOS型掩模ROM:
描述:容量为1K*1位,采用重合法驱动,行、列地址线分别经行、列译码器,各有32根行、列选择线——
行选择线与列选择线交叉处既可有耦合元件MOS管,也可没有;
列选择线各控制一个列控制管,32个列控制管的输出端共连一个读放大器;
当地址为全“0”时,第0行、第0列被选中,若其交叉处有耦合元件MOS管,因其导通而使列线输出为地电平,经读放大器反相为高电平,输出“1”;
特点:ROM制成后不可能改变原行、列交叉处的MOS管是否存在,所以,用户是无法改变原始状态的。
b.PROM
定义:可以实现一次性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双极型电路和熔丝构成的基本单元电路:
描述:基极由行线控制,发射极与列线之间形成一条镍铬合金薄膜制成的熔丝(可用光刻技术实现),集电极接电源Vcc,熔丝断和未断可区别其所存信息是“1”或“0”、
原理:用户在使用前,可按需要将信息存入行、列交叉的耦合元件内,若欲存“0”,则置耦合元件一大电流,将熔丝烧掉,若欲存“1”,则耦合处不置大电流,熔丝不断,当被选中时,熔丝断掉处将读出“0”,熔丝未断处将读出“1”;
特点:已断的熔丝是无法再恢复的,故这种ROM往往只能实现一次编程,不得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