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险恶:人到中年,不管你有多得意,最好记得3点,给家人积福
这个世界并不安全,每个成年人都知道这点。
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事实就是这样,每个人要想独善其身,一辈子平平安安,寿终正寝,都可谓奇迹的实现。
世事无常,这个不能说,也不必说。其实我们担心的未必是“天灾”,而是“人祸”,对人来说,同类才是最大的危险。
所以,人心如狱,世道险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自保和保护家人才对。
特别是对中年人而言,不管你现在有多得意,都最好要记得以下3点,给子孙、家人积福。

一、千万不要盛气凌人,仗势欺人
人类的绝症就是比较。
我们从小时候起,就或被动或主动地跟人比较,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高人一等”的感觉,为此,他们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自幼穷困的人,因为受到过很多的冷遇和欺凌,所以他们为了扬眉吐气、做人上人,为了发家致富而愿意做任何事。当他们达成所愿后,就会加倍给人冷遇和欺凌。
被别人盛气凌人过的人,被别人仗势欺人过的人,在他们有了一定的金钱和权势后,往往就是变本加厉,变成自己所厌恶和痛恨的那种人。
曾国藩说,“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是这个道理。
满招损,谦受益。人到中年,也算是经历过很多事了,应该明白这点,世界那么大,要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得意是暂时的,人生有顺逆,做人做事千万不要做绝,否则他日再见,你未必有认错后悔的机会。

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一个“闹中求静”。
所谓静生慧,人只有在安静的时候,才能身心澄澈,生发智慧。否则心为境转,必然是随波逐流,为世俗所化。
红尘炼心,第一步就是让自己静下来,然后才有可能“知进退,明得失”,为而不争,不争而胜。我们要生存和发展,很多东西都是必须去努力争取的,天上不会掉馅饼,自己不努力,那什么机会都没有。
而如果有一个安静、明澈的心境,这些都谈不上。人生以修身为本,无静不能修身,无俭不能养德。
为什么要俭朴、养德?因为厚德载物,如果德性不够,就算老天给你很多珍贵之物,你也承受不了。所以古人劝后人要勤俭持家,节欲以惜福。
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你的一言一行都等于在言传身教,给子女树立榜样。记住,你的道德修养提升了,不仅有利于你自己,还等于是在给家人积福。

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是防微杜渐的道理。
40岁后,大家一定要懂得一个“业”字,我这里分享古人的两句话给大家: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
“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人,是不是如其所说。很多人都是在健壮的时候太过放纵,在得意的时候太过放肆,等到时移世易,遭受了因果之报。
明白这点,我们就可以有战战兢兢之心,好事不怕小,不怕麻烦,勤而行之,自然受益无穷。坏事哪怕再小,再怎么微不足道,我们也要遵循原则,不越雷池一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要警惕惯性累积的力量。

总结
中年是人生承前启后的阶段,对自己来说,是上半场的总结,是下半场的肇始。对家庭来说,中年就是继承和发轫。
很多中年人都觉得沉重,这是必然的,因为你的责任重大。
人性就是自私,但中年人不能自私。上有老下有小,你如何能只顾着自己?在社会上确实有只顾自己的中年人,但结果往往不是太好。
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这一生既要为自己而活,更要为他人而活。后者也许才是人生的最大意义所在。
这里的“他人”,首先就是家人,修身之后是齐家,齐家之后才能“达则兼济天下”。从古至今,凡是能够兼济天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无不福泽绵延,让后人承其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