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最新经济数据

2023-04-13 10:35 作者:命运X鑫  | 我要投稿

一、最新经济数据出炉

2023年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的消费者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增长0.7%,环比下降0.3%

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1.1%

这两个指数是反映市场物价变化的指标,也是反馈市场通胀与通缩情况的关键指标。

二、数据原因分析

CPI是物价指数,有人也将其视作穷人指数、生存指数,主要反映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成本压力。如果超过3%,则中低收入人群会比较难受;如果长期低于2%、甚至1%,则可能意味着通缩。

目前,全球重要国家和经济体物价整体都处于通胀阶段,就连一直通缩的日本都已经连涨了18个月到3.1%(2月)。在G20国家中,倒数第二是瑞士,CPI都已经达到2.9%。在正常的范围内(3%)CPI越低,代表经济越疲软。

2月份CPI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3月份直接低于1%,只有0.7%。环比下降了0.3%。这意味着短期物价在下降。而物价下降,无外乎三个因素,要么供应增加,要么需求下降,要么两者同时发生。从PPI数据来看,显然原因是第三个。

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这一数据持续下跌,意味着:

第一,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导致竞争激烈,生产者不得不降低价格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生产者利润下降,从而影响他们的经营和投资决策,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运作。

第二,通缩趋势已经形成,因为价格下降可能是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失业率上升或经济衰退。

总之,CPI和PPI双双跳水背后,反映的是民众消费积极性不够,最新数据已经说明无论是消费端还是生产端,很难说经济已经复苏了。如果消费疲软被确认,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端,形成螺旋式的下行。接下来的每个月,CPI都极其重要。

有两个方面:

第一, 消费积极性,民众的收入

2月,我们M2275万亿,同比增长12.9%3月大概率要到280万亿;同期,美国M222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万亿元。中国M2已经接近于美国M2的两倍。

显然,就要看钱在哪里?钱流向了哪里?

钱主要被国企央企和城投借走,用于大基建和为地方城市卖地兜底。这一点,从2月份的社融数据可以看到:

多增的1.95万亿 ,主要被两个贷走了,一个是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同比多增了9241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61万亿元。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央企、国企和城投。

另一个是政府债券。政府债券净融资8138亿元,同比多增了5416亿元。

这两者合起来多增了14657亿元,占社融多增1.95万亿的75%

可以看另外一个数据:我们家庭部门的总负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已经高达137.9%

中国14亿人,按照央行的统计,现在是7亿人负债,我们居民的消费能力受到明显地抑制。

所以,当一个以外部需求为主的制造业、投资大国,遇到了外围需求下降,再叠加居民高负债,通缩就来了。

第二, 外贸出口

前两个月我们的出口,以人民币计价虽然增长了0.9%,但以美元计价仍下跌了6.8%。

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大幅下降了23.5%,对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的出口,下降均超过了21%。对法国、中国台湾的出口下降了接近20%;对德国、新西兰、英国的出口,下降了14%到16%。如果把欧盟国家绑在一起看,1到2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12.2%(美元值)。

内需没有起来,外部需求又不足,造成工业生产品过剩,这是导致PPI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而PPI价格持续下跌和出口疲软,又反过来压缩工业利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元,同比下降22.9%。

三、对比

一定范围内的通膨经常也会被认为是一种有益的因素。因为通货膨胀不仅是经济繁荣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而通缩百害无一利。

通缩意味着,钱不怎么贬值,甚至还显得购买力在上升。这时候大家就不会愿意投资或者消费,因为投资有风险,晚点消费购买力更强。通缩到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捂紧钱袋子,经济的车轮会逐步放慢。

说白了,CPI和PPI下降引发的通缩会带来连锁反应,大家更不愿意消费,更不愿意投资,更愿意存款,捂紧自己的钱包。

对于一个以房地产为主要资产配置的普通百姓来说,通胀就更加重要了。在月供不变的情况下,通胀时期,每月还款额度实际上是减少的,毕竟工资物价都在涨,银行负债并没有增加。本质上,这是债务稀释了!

通缩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资产价格下降,工资下降,萧条。对于本来就没什么现金的穷人来说,通缩一来,很多基本上就凉凉了。一旦通缩开启,对于真正欠债的穷人,下个月的房贷3000,与这个月的3000是不一样的。更可怕的是,在家庭收入减少下,往后每个月实际还款债务都在递增。

最后还是坚信国家和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走出困境。只有消费起来了,科技和实体强大了,各类商品能卖得出去,才能推动企业的运转,才能提升企业的利润,才能推动就业和经济复苏,才能真正使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最新经济数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