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永远发明不出来的东西,为何那么多人相信?专家:影响太重大
1888年,著名科学家和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人类文明能够到达今天这样的程度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当然除了科学之外,还有科学的衍生——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历史上有着许许多多伟大的发明,而今天要说的这样东西,如果能够发明出来,只怕就是空前伟大的发明了。

这样东西就是“永动机”,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想必大家早已经在生活中看多多种多样的永动机了。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最为著名的物理学爱因斯坦在工作室做研究的时候,突然收到了一个来自东方的特殊礼物。

这是一只非常简单的玻璃小鸟,看起来和一个小孩玩具没有什么差别。然而这支玩具小鸟却有一个特殊的魔力。只要你在它的身前放一些水,它便能一下又一下的自动点头喝水。爱因斯坦看到这只小鸟,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为这是所谓“永动机”的一种缩影。
实际上在中国,对于永动机的探索自古有之。最著名的当属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所发明的木牛流马了,《三国志,后主传》便有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兵,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在《三国演义》中这种木牛流马就更加的玄乎了:“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几乎是一个永动机的形象了。历朝历代无数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想将木牛流马重新复制下来,但和历史古籍所描写的都相差甚远。

不仅在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从未停止对于永动机的探索。永动机最初想法起源于印度,公元1200年前后,这种思想又从印度传到了伊斯兰教,既而传到了西方。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达芬奇,也设计了一个永动机的模型。
但达芬奇是聪明的也是智慧的,他最后在无数次实验中否定了永动机存在的可能。然而却没能让世人抛弃对于永动机的渴望。
16世纪70年代,意大利的一位机械师斯特尔又提出了一个永动机的设计方案。在他的这款设计中,首先由最上面水槽流出的水,冲击水轮转动,水轮在带动水磨转动的同时,通过一组齿轮带动螺旋净水器,把蓄水池里的水重新提升到上面的水槽中。

虽然人类对于永动机的探索从未停止,真正制作出了永动机的却还没有过。但因为如果永动机出现,那么将解决能量持续生产这一难题,影响十分重大,故而人类还是不断的在试图创造出永动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