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语文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声声慢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李清照后期诗歌创作风格。
2.找出诗中的意象,结合意象分析意境,掌握诗人通过意象抒发感情的方法。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愁情。
教学重点:
理解意象,感悟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出来的多种愁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 问答法 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配乐引领学生回忆朗读《如梦令》。提问学生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李清照?(开朗活泼)。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快乐幸福的,因而她能写出如此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词。
二、初读感知
(一)首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注意字音以及停顿。接着多媒体出示诗句节奏划分以及易错字读音,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请学生范读,老师同学点评。最后全班齐读。
(二)用一个字概括词作的感情基调 ——愁
三、深入研习
(一)诗歌怎样入愁?
明确:开头用七组叠字直接抒情。①“寻寻觅觅”描写动作,写出词人怅然所失的状态。②“冷冷清清”描写环境,寂寞凄清。③“凄凄惨惨戚戚”描写感受,凄苦无告
总结叠词作用:突出形象;增强语言的韵律;强化情感的表达
(二)词人选择哪些意象来抒写“愁”?这些意象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定含义?
明确:①“急风”:急切凛冽的秋风,营造出凄凉萧森景象。
② “淡酒”:借酒消愁,酒淡是因为愁情太重,喝再多酒也压不住消不了内心的愁情。表现出诗人晚年惨淡凄凉的境地。
③“大雁”:由大雁南飞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国家破灭,身处南渡途中,漂泊无依,增添羁旅愁思。大雁曾经是我和丈夫的信使,如今大雁仍在,而丈夫与自己天人永隔,物是人非,生发出思乡怀人之感。
④“黄花”:用菊花瘦小修长,受寒风摧残,枯萎衰败的形象比喻自己憔悴的容颜,飘零的晚境。
⑤“梧桐”:梧桐与愁相联,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雨”:深秋的凄风苦雨,是愁的象征。
(三)词人的愁情包含哪些内容?
明确:丧夫之痛;孀居之悲;流离之苦;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四、小结作业
(一)小结:本词的“愁”,具有广阔的社会意义,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
(二)作业:①比较阅读《如梦令》与《武陵春》,体会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内容以及情感的不同。
②收集李清照生平资料,以“我心中的李清照”为题,写一篇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