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神话之您贵姓?

2020-07-24 22:15 作者:梁兴扬  | 我要投稿

两军交战之前,对阵的一方都会指着另一方大喝一声:来者何人,小爷刀下从不死无名之鬼?然后等对方报上尊姓大名,双方便一阵厮杀,锵锵锵!


中国有句老话,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姓是我们家族显性的DNA,它是追溯我们属于哪个族群的便利性依据之一。很早以前,可能许多自认为自己很牛逼的大人物,觉得自己不该和众人一般做个无名氏,于是就冥思苦想,给自己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最初的姓氏概来自于此。

我们现在看,商代帝王的名字很有意思,多为天干地支,多是配合天干地支中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就有了祖甲、小乙、祖丁、祖辛等等。简单大气,叫起来也很能唬人。


中国上古时期著名的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黄帝住姬水,便以姬为姓,炎帝生姜水,便以姜为姓。《三语》云:“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是也。


黄帝还是有文化,给自己的子孙一下子起了这么多的姓。你是不是一脸蒙圈,儿子不是该跟老子姓吗?其实不然,姓最早起源于图腾崇拜,像黄帝这么牛掰的人物,自然是要自己创造姓的。


《说文》:“姓,人所生也。占之神圣人,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户,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说文里就记载了,上古的帝王就有爱赐姓的德行。

说到姓,又不得不提到氏。它们既有相同点(皆是血缘亲属组织等),也有不同,姓主要功能是“别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是姓中衍生的分支,主要功能是“别贵贱”。


秦汉以来,姓氏合而为一。《通志·氏族略》载,“秦灭六国,子孙该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


也就是说,秦灭六国之后,天下笃定,大家忽然都忘记了自己姓啥氏啥,于是姓氏胡乱用,两者也就浑然统一了。姓又分为单姓和复姓,单姓到现在有6000多个;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


复姓里比较常见的如:欧阳、司马、上官、西门。也有复杂的七八个字的,有记载的十个字的复姓是:伙尔川扎木苏他尔只多。还有比它长的,是来自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彝族的一个姓氏: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 ,足足十七个字,叫起来可是真够费劲的。


中华民族真是一个胃口极好的大融合的民族,我们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乱和颠沛流离,但每一次,我们都能相互融合,并砥砺前行。姓氏就是开在这历史这堆陈芝麻烂谷子之上的一朵最妖娆的花,它默默记录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家国内核。

说到姓氏之间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里,除了融合,也形成了一些比较有趣的对立姓氏。因为可能的历史原因,有些还被做成了公案。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秦、岳两姓不能通婚,此中因果起源于秦桧和岳飞的故事。还有一个比较吊诡的,在今天的山东清河县,潘和武两姓不能通婚,竟然起于《水浒传》虚构出潘金莲和武大郎的故事。


据说,这一度导致潘、武两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最终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曾专门赶赴清河县,代自己的祖先向两家致歉,武植祠堂里面至今仍裱糊着他当时的诗作:杜撰水浒施耐庵,潘武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武植祠里断公案,施家欠债施家还!

(明日黄历)


中国神话之您贵姓?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