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5周年纪念篇】邻家默小七与三国演弈棋的那些事
各位三国演弈爱好者大家好,这里是某科学的邻家索菲。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的,本人已经入门三国演弈棋整整5年了。真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第一部分:本人与三国演弈的经历(有点长……毕竟也是5年的经历。)
2016年7月底8月初(具体日期不详):初识三国演弈棋,预备阶段。那个时候本人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棋迷,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得知了“三国象棋”的存在,然而当时摆在我眼前的“三国象棋”种类实在是太多了,有曲线型的、三角形的(后来才知道是鼎棋)、圆形的、六边形的……其种类之多,数不胜数……
正在我眼花缭乱之际,三国演弈棋出现在我的眼前。
因为本人在此之前经历过国际象棋和日本将棋的熏陶,所以对不蹩腿的马十分热衷。当我发现三国演弈棋的马不蹩马腿之后,更是坚定了我入手一套的想法!
2016年9月:入手三国演弈棋,正式入门。在决定了入门三国演弈棋以后,我就开始在某宝上搜索三国演弈棋实体棋。当时第5版还在售,于是9月3日下单,由于发货地点距离我这里很近,9月4日,我得到了我人生中第一套三国演弈棋——第5版(三国棋+象棋二合一,该版本已于2019年5月转让)!于是本人将这一天定为本人入门三国演弈棋的纪念日!
2016年10月:初识某元老玩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自己一人对着说明书闭门造车研究了将近一个月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但网上的观点又复杂,于是本人就开始搜索有关三国演弈棋的视频教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0月16日,还真让我在某酷找到两个!一个《拓展演示》,一个《对局演示》,为同一人在2015年所作,而在视频的结尾,还有视频作者的联系方式,于是果断加上,经过简单了解,发现对方竟然是7年棋龄的元老玩家!(2016年那会他的棋龄确实是7年)从此开始了正式的入门、学习之路。
2016年11月:初露锋芒,自创三国演弈棋新式棋谱记录法,并协助元老玩家完善棋规(也就是延伸规则);同时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本人开始疯狂收藏三国演弈棋其他版本。
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协助元老玩家搜集素材、残局资料、校正棋谱,为元老玩家创作新视频提供辅助。
2017年2月:过完年,因为本人所在的行业进行设备改造升级,忙的昏天黑地,于是持续了5个月的热度骤减,进入了第一次冷淡阶段。但即便如此,本人还是在2月、4月分别入手两套三国演弈棋,分别是第7版和第8版。
2017年夏:短暂的恢复。由于琐事忙完,暂时有点空闲时间,因此又开始研究。三国演弈棋早期的4大经典对局和经典残局以及战术组合就是这个时候整理出来的。
2017年秋:第二次“退烧”。还是因为工作问题……
2018年初:爱屋及乌,因痴迷于同一团队开发的桌游《胡了三国》再度入坑。
2018年春:第三次“退烧”。因为一些个人原因。
2018年夏秋~2019年2月:第二次热度高峰!
在这个时期,正式开始了视频通话下棋时期。残局《五鼠闹东京》《移祸江东》等就是这个时候由本人和棋友推演出来的;
8月份开始本人尝试着发布视频和专栏,开始第一次当三国演弈棋UP主;
也就是这个时期,8月11日,本人从官方创始人那得到了苦苦寻找了2年的第4版三国演弈棋,可以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本人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11月,开始用coreldraw软件DIY棋盘,因为第4版三国演弈棋的原装棋盘实在是舍不得用,先后设计了两个样式。第一个样式失败了,魏蜀吴汉本阵分别是同一种颜色,九宫部分没有特别标注,中心和四个角为白色。因为打印时没交代清楚,导致线条太细被颜色遮住了,因此没法用,于是不得已销毁之;第二个样式还算成功,至今第二个样式的自制棋盘依然还在。

2019年2月:前功尽弃,自废武功。因为和之前提到的元老玩家关于规则、对局理论意见不和,一怒之下删除了所有之前的作品。现在想想真是悔不应该!
2019年5月底~2021年2月26日:第三次热度高峰!复原作品、持续发力、观点转型、维护官方。
这个时候的本人的动态,大家应该就很清楚了,起初在19年5月本人又开始发布作品的时候,其实是以一种“赎罪”的心态在复原我以前的作品,因为原稿还有,所以这并不是难事。
也正是在这个“第二次创作”时期,本人也逐渐发现了三国演弈棋的独特魅力……并越来越沉迷于其中。
再然后,大家也知道了,本人的停更、隐退也基本都是因为素材匮乏、爱好转换而临时表现得有点冷淡。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本人对三国演弈棋的关注始终没有中断过,特别是官方于2020年4月复出以后,本人对三国演弈棋的动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
也正是因为官方的复出,本人在与官方交流的过程中,才发现自己以前的那些延伸规则其实都是不合理的。官方对我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做出了详细解答,官方的每句话都说的我心服口服,因此本人才决定放弃全部之前由本人与棋友们讨论制定出的延伸规则,全盘接纳官方规则!
再然后……就是今年2月26日的隐退,当时我想的是,该做的差不多都做了,规则方面也基本完善了,而且有一部分新的三国演弈UP主也开始做作品。因此本人觉得,应该给新人们一些发展的空间,不能让我一个人把三国演弈的方方面面都出了作品,这样不就成了本人的“一言堂”了么?这样不好,三国演弈棋是需要众位玩家共同呵护成长的,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到创作行列中来。于是,在左思右想、思前想后之后,本人决定隐退。
2021年7月中旬~今:对三国演弈棋创作现状之萧条的担忧,让我不得不又“出尔反尔”一次,再次临时复出。解决棋友们发现的新问题,与棋友积极讨论,与官方积极互动,并且协助新的三国演弈棋UP主创作,给他们提供支持,一路走到现在。

第二部分:老玩家们下棋方式的简易介绍(注意,不是元老和骨灰级玩家,而是专指和我同时期入门的玩家)。
众所周知,三国演弈棋旧的官方电子平台于2013年停服,因而在本人入门的时候,刚好是这个时期。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棋友们来说,如何下棋就成了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然而本人却灵活的运用了19世纪流行的“通讯棋”下棋模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1、群聊下棋,三人三句,回合一图。
顾名思义,就是在棋友群里,不管是什么群,只要有3个人同时在线就可以。方法很简单,每个人面前摆一副实体棋,然后选定哪个人执哪一方,东吴的玩家先说招法(打字口述棋谱招法),然后是曹魏的玩家,接着是蜀汉的玩家,同时3人按照说出来的招法在面前的棋盘上推演出来。每一回合结束,由执吴的玩家拍图上传到群里,三人核对无误继续对弈,循环往复,直至对局结束。
以上就是本人于2016年至2018年初和棋友们下棋的时候常用的方法,本人原创的棋谱记录法也就是出于这个玩法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就是,一局棋下来,聊天信息经常是99+!对于不下棋的群友们来说是一种折磨……还有就是下一局棋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不得不采用“封棋制”,等棋友们有时间接着下;然而这种方法的好处却是,整理棋谱很方便。
方法2、视频通话下棋。一人摆,另两人说招法。
2018年夏天开始,由于视频通话的快速普及,本人和棋友们下棋的方式也改成了视频通话的方式,通常是一个人摆棋兼执其中一方,另两位棋友看着视频画面口述对局招法,然后摆棋的那位根据棋友说出来的招法推演对局。这样一来,不仅对局速度加快了不少,也不影响其他群友的休息。2020年10月,某位精通电脑的棋友更是将该方法延伸为用PS软件来推演,通过分享屏幕的方式来下棋,其实原理都是一样的。
方法3、只有2人,照样下三国!
这个方法是本人和带领我入门的元老玩家在没有其他棋友一起下棋的时候经常用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两个人也可以玩三国演弈棋!方法是这样的,2人各执一方,第三方由2人交替控制,奇数回合与偶数回合区分开,被轮空的回合也算。需要注意的是,在轮到自己执第三方的时候,不能偏向自己的一方,该对自己的这一方吃子、威胁、将军、灭国的时候绝对不手软,也就是说,要完全站在第三方玩家的角度考虑问题。正是用这种方法,我和元老玩家对弈出《千里走单骑》《天下九鼎》《山穷水尽》这三个早期的经典残局。
以上就是本人和老棋友们在没有平台、又分散全国各地时的下棋方式,虽说不方便,但也乐在棋中。

第三部分: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来入门的棋友
由于本人经常在网上发布作品,让一部分人知道三国演弈棋的同时,本人的一些小习惯和其他研究也影响了经常看我作品的朋友。比如:
1.棋谱记录法:这是最大宗的,毕竟棋友们也有喜欢研究棋谱的。
2.局面记录法:2016年和2021年创作的两种方式都有棋友在用。
3.延伸规则和拓展玩法:这个影响也不小,我曾见过有棋友给我发的局面中,棋友在对弈时就采用了被本人废除的“护驾”规则……(将收编的士花一手棋放到自己的九宫里协助防御)
4.时代mod设计和残局设计:这个的提出者是某位元老玩家,本人只是将这些理论细化,也有棋友继续在研究,有很多棋友设计了许多有意思的残局。
5.本人的收藏属性:让本人没想到的是,有的棋友也学起了我,开始对已绝版的三国演弈棋展开搜索和收藏,特别是部分棋友也对第4版非常热衷……这个是我确实没想到的……但是本人不得不承认,对第4版的热衷与喜爱这股风确实是由本人带起来的。

第四部分:三国演弈,拓宽了我的视野和知识面,使我从棋迷转型成为桌游迷。
在入门三国演弈棋以前,我对三国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以前上学时期学到的东西,认识的三国人物也不过曹操、刘备、孙权、周瑜、黄盖、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植等人。除了三国时期三大战役和周瑜打黄盖、七步诗、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典故,可以说是对三国两眼一抹黑,甚至我都不知道《出师表》是在何种背景下写的。
正是因为入门三国演弈棋,使得我开始对三国感兴趣,开始恶补三国的有关知识,了解的三国人物越来越多。正因为本人对三国开始感兴趣,我将以前的94版《三国演义》那部电视剧看了不下两遍、学生时代买的《三国演义》原著小说也看了一遍。
爱屋及乌,三国演弈棋官方团队开发的其他桌游作品也让我十分着迷。其中的《胡了三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也是本人玩的最多的一款游戏,线下所有版本的实体牌和周边我基本都收集齐了。其他的桌游作品包括《江湖令之倚天屠龙》(2个版本,都已收藏)、《索马里海盗》(仅1个版本,已收藏)、《象棋三国牌》(2020年新推出的桌游,一口气买了2套)、《易智牌》(2个版本也都有收藏)等桌游我都有收藏。

如上图,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的全部收藏,另有胡了三国主题记事本、胡了三国线下闪卡、万人敌人物卡没有展示。

第五部分:总结篇
通过这么多年和三国演弈棋的接触,本人也发现了,三国演弈棋的魅力,只有真正了解透了才会发现。而正因为三国演弈太有魅力了,所以才让我几次退坑又几次复入。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日剧《猫侍》里面的那位武士斑目久太郎和那只白猫玉之丞,我和三国演弈棋就好比这个关系。从刚开始的只是普通爱好,到现在已经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无法放下。

我很感谢创始人为大家创作的三国演弈棋,为我的人生填补了一块未知的空白,一万个感谢,感谢相识了许多热爱三国演弈棋的朋友,大家有年龄的差距,但三国演弈棋聚拢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发自肺腑之言,有缘千里来相会,不管是持不同见解还是相互促进,为的是三国演弈棋的成长,我们都付出了努力,不为别的,只为三国演弈棋有更好的明天!
热爱三国演弈棋的同仁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为三国演弈棋培土浇灌,我们等待它成长。不能不说现在的大环境不是太好,世人知三国演弈棋的少之又少,所以本人做视频和写专栏也是一种法子,让更多人看到也算是星星之火,还有一些棋友,也和我一样,我们都在做,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吧。
也许三国演弈棋是为某些怪人设计的,老天只给一群特定的人缘聚,能喜欢上这款桌游的人都具备某种意义上的智慧。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三国演弈,相见恨晚!!!
某科学的邻家索菲
原“邻家默小七”
2021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