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推荐讨论分歧的两个办法,因为很多人做不到

2023-05-27 15:46 作者:为好优姐姐-说  | 我要投稿

今天推荐讨论分歧的两个原则——如果你不是为了在矛盾中相互攻击,而是为了讨论和交流,那么请坚持着两个原则。

违背这两个原则的讨论,我在职场和网络中,都经常遇到。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我也是在诉苦。

原则一,不谈资格。

在谈资格的话语中,有两类细分。


第一类,直接否定别人的资格。

比如你不是男人,所以你不懂男人的这种追求。或者,你没生过孩子,所以你根本不懂教育。

我在和一些同样做职业辅导的讲师,谈论男女职业选择的时候,经常会面对这种反驳。比如,“你辅导女生还行,辅导男生的话,你不懂男人在意的东西”。

而因为我一贯的坚持个体的差异大于任何群体的差异,所以会在分析选择选择、岗位选择中推荐不论男女,打破基于性别的职业隔离,而总是被留言攻击。比如我会有专门分析工科女生如何就业的建议,那么底下就有这样的评论:

“你不是这个专业的,不知道我们自动化的工作都是车间和出差,真的不适合女人,别在这误人子弟了。”“你一看就是人文社科专业,那你不懂工科,女生学工科没有优势的”。

当然自从我在B站分享二次元任务解析后,遇到的资格否定更多——你这个年纪的人,不懂二次元。你的讲稿是别人写的吧,你怎么可能真的看呢?也有仁慈点的年轻人表示,“你很会迎合年轻人的喜好”。


第二类,是预设一类人会有统一的立场,那么脱离这一立场的人,就没资格了。

这种方式因为攻击性更强而更没有实际效率。

这个我遭遇的攻击更多。比如我不想生二胎了,那么我身边的人会说“女人都是想到母亲的,怎么还有你这种女人”。这就是预设了女性这一群体必然爱当母亲的立场,那么不想生二胎的我,可以被开除出女人队伍了。

在网络上,我遇到的更很多。

比如我分析过《进击的巨人》贾碧,整体观点是贾碧虽然被洗脑的狂热过,但是本质上是个努力且主动坚强的孩子,有前途有未来。然后有这样的评论“但凡是个中国人,都会恨贾碧这种人”。按照这句话的逻辑,我已经被开除国籍了。

还比如,我分析了《海贼王》艾斯,我认为艾斯身上的拧巴是对出身的逃避和对自己存在正确性的怀疑,我感叹这是一种遗憾和悲剧。然后就有朋友这样评论“只要是真正看过海贼王的人,都会相信,艾斯是个完美的人。所以你根本没看过”。几乎每个人物解析下,都有这样的留言,以“UP根本没看过”作为表达的开头。这个时候,如果我辩解,我看过,对方也可以继续说, 那是你不用心看。

预设一个群体必然持有相同性,这种话术不仅无聊,还让我捕捉到一些恨意。我想,你恐怕很清楚,被某个群体排斥的孤独和无助,才会如此娴熟的使用这种话术来攻击别人。


原则二,不谈动机。

谈动机的话术下也有两种分类。

第一类,最让人心累的谈动机,就是我为你好。不管是领导、同事、朋友,如果说出“我可能说话不好听,但是我是为你好”后,这场讨论就很难围绕事实层面有效推进了。因为这种谈话会和道德捆绑在一起。


第二类质问、怀疑对方的动机。这我也也经常遇到。比如我每周一篇解读动漫人物的视频,就同时被否定资格和动机。比如认为我为了火,也真是拼了。这我倒没必要反驳,我非常希望能得到更多粉丝,欢迎关注我。而在生活中,不论是恋爱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还是友谊关系,身处其中的人,总是不断的探寻、怀疑地方的动机。

在个案辅导中,我也遇到很多。一位同学,来咨询我同事关系、老板关系,经常会问我,“他这么说什么意思?”这就是围绕动机的讨论了。一个有点极端的个案,一位同学在一家国企建筑公司,跟着项目两个月,例会上领导表扬他能吃苦。他下了会就给我留言探讨领导的动机:领导这么说,是不是日后脏活累活都给我……因为怀疑表扬背后的动机,所以这位同学也不能友好坦然的接受这份表扬了。

如果关于分歧的讨论就只是围绕以上两点,那么这场讨论不管多热闹都没效率。我基本上在看到这个趋势的讨论后,就不再回复了。

如果有人总是用这两点来组织语言,并声称自己直率,那么这不是直率。直率是自信,是始终相信真诚的力量。下面我解析一下,如何应对和走出这两种话术。

第一,不谈资格,因为我赋权自己有这个资格。

比如我不开车,不管谁怎么劝我都不开车,甚至有一次,一位亲友说,你不学开车就是不孝顺你爸妈,将来你爸妈老了去医院你都不能开车送去(这属于分歧讨论中的道德攻击,本文不展开说了)。

我简单的回复:我不喜欢开车。
这时,另外的亲友打圆场:也对,女的就是对汽车不感兴趣。
我会纠正:其他女人我不清楚,我不喜欢。

我想起看过一部电影,恐怖分子劫持了一辆高铁,和政府谈条件。相关部门立刻开始行动,经过不停的和恐怖分子谈判和分析,是其中两个部门有了分歧。一位长官情绪激动“我女儿在这辆车上,所以我就要求这样做”,大概就是全部听恐怖分子的。而车辆调度负责人表示反对,长官就攻击他“你又没有亲人在车上,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这位车辆调度负责人回应:“我不需要有亲人在这辆车上,我也在和你一样积极的想解决办法。”在这句话后,那位女儿在车上的高管冷静了,会议室也重新回归到秩序中。这就是坚定直率的作用。

要情绪表达、或者发表观点,要选择职业、或者生活方式,我不需要和某个人群一样,才能有资格。

第二,不谈动机,因为只要清楚自己的动机,往往就够了。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动机,然后是事实,而别人的动机,其重要性排在末位。这也是为什么在职业辅导中,我总是层层追问一位同学在某个选择节点的起心动念,因为在你的世界中,你的动机就是最高优先级。

遗憾的是,好多人对自己的动机不关心不察觉,对别人的动机投入巨大精力。

在职业辅导中,总有同学反复问我别人的动机。比如自己犯了一个错,然后老板在例会上说不干想就走。这位同学就来问我,老板什么意思呀——似乎只要和我探讨清楚老板的动机,他就安全了。我的回应是:老板什么意思不重要,你什么意思才重要。如果你需要这份工作,就算他的意思是让你走,那么你也要努力留下;如果你本就想要辞职,那么就算老板求着你留下,你一样要走。

最后一个方法,如果有人不停的和你纠缠资格和动机,那么我们可以转身离开。


分析完两个原则的表现和方法后,我们再往前走一步: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在表达中,不停的谈资格和谈动机呢?

思考一下,究竟什么是自信。对自己的存在,有百分百确信——我的存在就是价值和意义。我希望自己能持有这种信念。

广告一下。以上的两点原则,是《为好优姐姐职场情商系列课》中第二课,坚定直率沟通中的两个原则。而在这堂线上课程中,我提到4个原则,其他两个是不谈道德、不谈责任。我同样有具体的例证和论述。欢迎报名我的系列课。


推荐讨论分歧的两个办法,因为很多人做不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