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武大版 上册】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数理统计息息相关)
1、统计相关的术语(好理解)
总体、样本、样本容量、(n趋近于无穷大)总体标准偏差、总体平均偏差、总体平均值(三个公式在下面,注意不是除以n-1了)

2、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就是学数学了,套了一层化学的壳)
1)频数分布、相对频数(概率密度)、相对频数分布图
2)正态分布曲线

没书太惨了😂😂😂
记一下“miu”的公式
曲线形状(瘦高矮胖)可以由标准偏差决定
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与“西嘎玛”无关了)

3“西嘎玛”原则(忘了)
计算(求概率):给x,换成u,“miu”和“西嘎玛”已知,列公式查表写答案。
作业:
“已知测底时没有系统误差”说明标准值(真值?)和总体平均值(即“miu”)是一样的。
3“西嘎玛”约等于4“德塔”(“德塔”为总体平均偏差)
测定样品从而预测总体分布情况。
3、t分布曲线
置信区间(其实是对总体平均值的估计)
总体平均值估计—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置信度(P):实际上是一个概率,给你一个区间,这个区间的可信程度。
相关代替:如下


f(自由度):独立的数据个数,跟测定次数相关,n趋于无穷大时,t分布曲线趋于正态分布曲线。f=n-1。
P(置信度):例如90%、95%
“阿努法”(显著性水平)
计算:一般是弄出参数再查表即可

现在的工作:估计总体平均值会出现在哪个区间???
3、总体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优点)
(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测定总体均值出现的一个可信区间)
P怎么定的?看t与P的关系。

4、显著性检验(差别大说明有显著性差异,有系统误差)
1)平均值与标准值的比较


2)测试新仪器、新方法等等
3)两组数据比较
F方法:评价精密度(评价s1、s2)


单边检验与双边检验(显著性水平是单边检验显著性水平的2倍)
t方法评价(评价)
……
可疑值(离群值)取舍
1、4 法(又是一个替换)(此方法易做但准确度不高)
步骤一:不计可疑值,算出平均值和平均偏差(是n-1了)
步骤二:判断


2、格鲁布斯法
步骤一:求出平均值,标准偏差
步骤二:求T值
步骤三:查T表
步骤四:判断(若计算值比表值大,可疑值应该舍弃)

3、Q经验法(自学)
吸光光度法:


回归分析法
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直线)
y=a+bx(a,b为系数)
最小二乘法求的直线方程

上面这个图片中b的公式错了
用什么来判断回归方程有没有意义?用相关系数(r)

提高分析的准确度: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减少测量误差(m大于等于0.2g V大于等于20ml)、消除系统误差(对照实验去检验有没有系统误差,若是无标准样品,可以采用加标回收试验方法,空白实验可以消除试剂误差,校准仪器,校正结果)、减少随机误差(至少平行测定三次)



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的评价标准

扣空白:a减b
若a,b很相近,说明空白影响过大,需要先纯化纯水,去掉一些杂质,再进行空白实验。
对于常量分析视情况做,而微量分析一般都要做。
校正结果
第五章酸碱滴定法
1、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电离理论区分)
酸:能给出氢离子的物质
碱:能够结合氢离子的物质


两性物质:碳酸氢根和水
2、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指的是与他有关系的所有型体的平衡浓度之和。
平衡浓度指在单位体积里某种组分存在的量(达平衡时)。
它们的表达方式
3、活度和活度系数
活度:物质对外表现的真实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比上表观浓度的比值



活度系数的计算
是平衡浓度但是这里习惯性写成c


溶液的浓度小于0.1mol/L时可以用这个公式。

水合离子半径
I为离子强度
溶液中所有离子电子转移数之和???
酸碱解离常数:
酸解离常数(对弱酸的应用)
酸的解离需要水的参与

相当于一个酸碱反应
两个表达方式

浓度平衡常数,如下 =1

是几元酸就有几个解离常数,注意一下硫酸

碱解离常数(对弱碱的应用)
碱的解离需要水的参与

碱的解离式子中水要写进来,不能省略
水在平衡常数中不写

判断酸碱性的强弱—解离常数越大越强
共轭酸碱的解离常数的关系式


酸碱反应

酸碱溶液中的平衡
1、物料平衡关系


2、电荷平衡


碳酸钠的表达
溶液中的所有正电荷离子等于所有负电荷离子,而系数取决于带了几个电荷
3、质子条件(PBE)
其实是得失质子平衡


质子条件式


c mon/L的HCl水溶液

c mon/L的NaOH水溶液
c1 mon/L的HAc + c2 mol/L的NaAc

用电荷平衡和物料平衡结合写出来质子条件式


第二种方法
硼酸是一元酸,酸根是???
酸碱组分平衡浓度和分布分数———这块没有听懂!!!
1、一元弱酸




2、一元弱碱

3、二元酸

4、三元酸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1、强酸强碱体系


2、弱酸弱碱体系
1)一元




2)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