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史人物评鉴-杨荣 字勉仁

2023-04-19 00:27 作者:温村李馆长  | 我要投稿

杨荣 字勉仁



杨荣(1371年-1440年),原名子荣,字勉仁,号东杨,谥文敏,建宁府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县)人。建文二年(1400年),杨之荣中庚辰科进士二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应天府后,杨之荣迎谒问朱棣:“殿下是先祭拜皇陵,还是先即位?”朱棣听后知趣地先骑马谒陵,他自此被重用。
明成祖即位后,他直入文渊阁,并把原名杨之荣更改为杨荣。当时内阁一共七人,杨荣年纪最少且警敏。一日,宁夏急报被围,朱棣急召内阁商议,而当时只有杨荣值班,于是朱棣示其奏报。杨荣则称:“宁夏城坚固,人人都习武,况且奏折已经过去十日,现在围困肯定已解。”到半夜,果然解围的奏报抵达。明成祖因此大赞杨荣。江西发生盗乱,朝廷派遣使者招抚,之后又派都督韩观派兵随后跟上。后招抚的奏报抵达,朱棣欲赏赐韩观。杨荣则劝阻:“计发奏时,观尚未至,不得论功。”朱棣日益器重他,之后升至侍讲。储君确立后,晋升为右谕德,仍然兼任翰林院职位,赐二品服。朱棣为人威严,与大臣议事未决时或会发怒。而杨荣每次赶到即解决事情。
永乐时期,朱棣多次北伐,杨荣常随军出征。第五次时,士兵饥冻,馈运不继,死者十有二三。明军抵达答兰纳木儿河,仍然不见敌军。朱棣问群臣是否继续前进,大臣纷纷唯唯诺诺,只有杨荣、金幼孜进言班师回朝。部队撤退到榆木川,朱棣驾崩。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此外杨荣与少监海寿率先驰入南京告诉太子讣告。抵达后,朱高炽命其与蹇义、杨士奇急议筹备事项。
明仁宗即位后,杨荣晋升为太常卿。之后再进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不久,再晋升工部尚书,食三份俸禄。宣德元年,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即起兵谋反。宣宗召见杨荣商讨对策,杨荣率先请宣宗帅部亲征,称:“对方认为陛下刚立,肯定不会自己出行。现在我们出其不意,以天威降临,事无不成。”宣宗于是同意此法,抵达乐安后,朱高煦投降。部队还师后,以决策论功,杨荣受上赏,赐五枚银章。
明英宗时期,明廷仍然倚重杨荣如故。正统三年,其与杨士奇共升太子少师。两年后,乞求归展墓,英宗命中官护送。在抵达武林驿时去世。赠太子太师,谥文敏,世代袭都指挥使。




统帅 D+
(杨荣从成祖出塞,次胪朐河。成祖选勇士三百人为卫,不以隶诸将,令荣领之。)
武力 D
(未详。)
军谋 B-
(杨荣数从成祖北征,军事悉令参决,能知边将贤否、厄塞险易远近、敌情顺逆。五年,尝往甘肃经画军务,所过览山川形势,察军民,阅城堡。七年,至宁夏,与宁阳侯陈懋规画边务,还陈便宜十事。十年,叛寇老的罕逃赤斤蒙古,且为边患。成祖遣荣至陕西,会丰城侯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帝从其言,叛者亦降。)
智略 A+
(杨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成祖威严,与诸大臣议事未决,或至发怒。荣至,辄为霁颜,事亦遂决。永乐末,浙、闽山贼起,议发兵。帝时在塞外,奏至,以示荣。荣曰:“愚民苦有司,不得已相聚自保。兵出,将益聚不可解。遣使招抚,当不烦兵。”从之,盗果息。安南之弃,诸大臣多谓不可,独荣与士奇力言不宜以荒服疲中华。其老成持重类如此。)
内政 A
(杨荣疏闿果毅,遇事敢为。成祖尝晚坐行幄,召荣计兵食。荣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有时,即兵食足矣。”仁、宣之时,荣与士奇、溥协力相资,靖共匪懈。朝政清明,荣等之力也。)
魅力 A+
(杨荣论事激发,不能容人过。然遇人触帝怒致不测,往往以微言导帝意,辄得解。夏原吉、李时勉之不死,都御史刘观之免戍边,皆赖其力。尝语人曰:“事君有体,进谏有方,以悻直取祸,吾不为也。”故其恩遇亦始终无间。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或谓荣处国家大事,不愧唐姚崇,而不拘小节,亦颇类之。)


全史人物评鉴-杨荣 字勉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