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技术控制与人的异化——《单向度的人》的社会学思考

2022-12-08 20:55 作者:林夕尘dream  | 我要投稿

讲题技术控制与人的异化——《单向度的人》的社会学思考

【讲者】张兆祺

1. 马尔库塞人生经历四阶段:

1898-1916年 ,德裔犹太人,出生在德国,德国上层资产阶级出生

1916-1927年,1916年文科中学毕业应征入伍,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投身社会主义革命(社会民主党与斯巴达喀斯派),亲眼目睹了战争对社会的巨大创伤,也了解到了人民群众遭受的艰难与苦难。1927年结束了驻守,重新开始学术研究,开始正式步入学术的新的起点。

1940-1965年,1940年马尔库塞加入美国国籍,1942年离开纽约前往华盛顿,1964年《单向度的人》发表。

1966-1980年,转入加州大学任教,当时青年们的造反运动达到一个高潮,马尔库塞非常支持青年们的社会运动。

2. 马尔库塞思想演进的四个时期:

早期思想演进时期

法兰克福学派时期

工业文明批判时期

新左派和理论总结时期

3. 英国政治哲学家迈克尔·莱斯诺夫认为赫伯特·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理论最重要的贡献者,其政治哲学的代表作《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一方面继续延续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路径传统,另一方面也与其美国写作背景相适应,表现出与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政治哲学化趋向相适应的特点,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

4. 本书主题: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先进资本主义文明进行全面批判。

5. 本书逻辑链条

工业社会极权主义以其新的形式压制了社会中的反对因素;

否定因素、批判因素被工业社会同化;

现存工业社会是仅存肯定因素的单向度(one dimension)社会

用批判辩证的否定思维取代消极顺应的实证主义思维

6. 本书核心:对以技术合理化为目的的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展开批判;

7. 为什么马尔库塞把技术作为“意识形态”分析?

技术作为“纯粹的”工具,服务于它的政治功能;

通过技术这种功能技术化、合法化;

技术一旦产生就处于一定的社会制度中。

8. 本书展开论述的维度:政治、文化、话语和思维

一、单向度的人

9. 人的虚假需要剥夺了人的自由。

马尔库塞认为,人们之所以感到幸福和安定,是因为他们的生活需要得到了不断的满足。而在发达工业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是不难做到这一点的。但是他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所满足的只是人们虚假的需要,而人们的真实的需要,即:人的自由却被抛到了一边

什么是虚假的需要呢?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给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现行的人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之列。

10. 技术的平等带来的不是社会的平等

“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和未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冲突消去。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这种相似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者泳衣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P6)

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在整个近代,具有生产性和破坏性的国家机器的技术结构及效率,一直是使人们服从与已确立的社会分工宿主要手段。而且,这种结合往往伴随着更为明显的强制形式。

“随大流、“模仿、一套控制逻辑。

“一是使技术合理性完善化的趋势,一是在已确立的制度内加紧遏制这一趋势的种种努力。发达工业文明的内在矛盾正在于此:其不合理成分存在于其合理性中。"“掌握了科学和技术的工业社会之所以组织起来,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和自然,是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P15

“正如一切自有有赖于对异己的必然性的政府一样,自由的实现也有赖于这一征服的技术。劳动的最高生产率有可能被用来使劳动永恒化,最有效的工业化也能够为限制和操纵需要而服务。”(P16

11. 工业社会中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消费品,发达工业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促使人们不断追求更高更新的物质需求,人们在变得更加富裕的过程中产生出幸福感,并沉溺于其中。最终人们通过这种满足感被社会驯化,成了工业文明的奴隶,失去了内在自由。被技术所制伏

二、单向度的政治

12. 新的控制(统治阶级-社会民众)形式,即:技术。往往更新、更有效、更令人愉快。

13. 政治权力的运用方式(人身控制-幕后操纵)改变,国家、机器。

人身控制-机器的生产程序、国家机构的技术组织操纵;

往往更隐蔽、更巧妙。

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体力劳动的减少、生活的舒适、社会阶层 的变化及其在生产角色的变化。技术的面纱掩盖了平等背后的不平導 和奴役,劳动者沦落为单纯的工具、单纯的物,丧失了它原有的反抗 意识。这种社会的统治形式比以往任何社会的统治更彻底、更全面

14. 前提的理论臆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臆想:一种政治革命及其连续性(P19)

15. 已确立的技术设施在多大程度上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 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包容了劳动阶级的政治领域中的控制和团结手段,上述质变也 就会在多大程度上引起技术结构自身的变化。

16. 劳动阶级的转变:

机械化不断地降低着在劳动中所耗费的体力的数量和强度;

同化的趋势进而表现在职业的层次中;

劳动特点和生产工具的这些变化改变了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

新的技术工作世界因而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

17. 无产阶级融合论,劳动阶级成为*受到抬举的奴隶

机械化的普及不断降低了劳动强度,非生产性工人大量增加,劳动者的态度和意识渐渐同化于所处的技术组织,新的技术工作就这样强行削弱了工人阶级的否定地位。在马尔库塞看来,是技术掩盖了不平等和奴隶的再生产,不自由在自由和舒适的形式中被永恒化了。所以,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有服从、也不是有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而蟲,是奴役状态的纯粹形式。

三、单向度的文化

18. 脱离受技术全面控制的生活形式,与己确立的生活形式相对立。艺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马尔库塞的理想)

19. 发达工业社会下的艺术却是令人悲哀的,失去原有的批判能力。

“现在,艺术远离社会、冒犯社会、指控社会的特征已被消除。虽然其文本 及情调至今犹存,但那种使人能够呼吸来自其他星球的空气的间距已被克服。”

艺术逐步沦为现实的奴隶。

20. 文化具有了商品的形式,理想与现实已经被同化。

“文化中心变成了商业中心、市政中心或政府中心的适当场所。

四、单向度的语言

21. 技术对人和物的控制是与语言的功能化、概念的操作化一起产生的功能化的语言把事物等同于它的功能,它封闭事物的意义。

22. 使接受者封闭在规则所给出的条件范围内,实现语言同一化。

“同一化的语言有步骤地鼓励肯定性思维,步调一致地攻击超越性批判观念。

23. 话语失去了原本具有的认知与批判作用,消解了概念,进而吞没了理性的超越性、否定性和对立的要素。

语言的功能化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技术对人和物在语言领域更深层次的控南体现在概念的操作性转译上,即把普遍的概念转化为虚假的具体概念

24. 马尔库塞揭示了语言僵化为控制社会操作工具的几个特征:

功能化特征:语言片面强调事物的功能和操作的方法,从而阻碍了人们对事物的深层次的思考,阻碍了人们批判式的反思。

仪式化特征:把一些词语仅仅作为仪式来利用,比如口号性的宣传(书中提到的:自由、平等、民主等名词),书中以斯大林作为语言仪式化的典型代表。

封闭化特征:封闭化和仪式化联系在一起,它们都是一种官方宣传的工具,并被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进一步禁锢人的思想、钳制人的行为,促成人们思想上的同化。

形象化特征:语言将各种形象强加于人,形象化的语言强调直接具体性,而非间接抽象性的语言,因此这类语言限制了人们超越具体事物的可能,这是一种取消了批判性思维的语言。

五、单向度的思维

25. 技术合理性统治的后果是使否定性思维转变为肯定性思维。

“哲学的功能原本在于分析与批判,哲学家的任务在于对他所处的生活世界的分析、 批判与改造。“哲学是‘对抗性的。

26. 实证主义的语言分析却要求思考必须束缚于普通用法之内,只允许 人们说日常的语言、流行的语言。

“它们限定语言的用法,语言只不过是日常思考的东西的表达,而不是对事物的本 质的揭示,不是对‘极难琢磨的东西的呈现。它取消的历史向度,使鉴别和说明历史 可能性的理论变成不合理的,是‘神话服从于进步合理性。

27. 思想既要对客观有具体的认识,又要有基于主观的认识;既要能看到事物积极性的一面,也要能看到事物消极性的一面。双向度的思维是一种辩证的思维。

28. 人是无法从价值中剥离开来的。

29. 科学的使命就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科学也是带有目的性和价值性的,是人类的一种“工具”。

30. *哲学思想是所有思想里面最具有批判性、否定性和超越性的思想。而语言分析哲学和实证哲学在英、美国家的流行标志着单向度哲学——肯定性思维的胜利与否定性思维被排斥,连哲学都成了单向度哲学,成了肯定的哲学,那么接受这种哲学的人的思想只能是肯定性、认同性的,人的思想、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也就变成了肯定性单向度

31.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南腔北调集·漫与》)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似乎是“坐稳了的奴隶”,其革命性的确受到了很大的削弱,但是由于在会的固有矛盾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工人阶级仍然是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人们如何要在舒适的物质生活中保持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以及对社会关系、社会矛盾的洞察,不要被商品拜物教所同化,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2. 技术并没有带来人的解放,也没有带来根本性的社会性的变革。反而使得失去了对“新形式压迫与剥削”的反抗与革命精神。


技术控制与人的异化——《单向度的人》的社会学思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