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捷克斯洛伐克M.SS.41无托反坦克步枪

2021-03-03 19:07 作者:巴勒斯坦的西瓜  | 我要投稿

UP写这把枪的灵感来自战地模拟器的创意工坊Mod

作者给予这把枪一发瘫痪各种载具的威力,简直毁天灭地。

但真的没有人好奇这把枪的来源吗?

大背景

1938年,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签订《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这个出自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最高峰慕尼黑会议的产物,在中国有更为人所知的名称:《慕尼黑协定》

在这四国首脑参加的高规格会议里,可怜的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两名正在会议室外等待的代表,并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捷克斯洛伐克中央政府只能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慕尼黑协定》。

1939年3月,希特勒撕毁在《慕尼黑协定》中承诺的保证,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法却拒不履行保证捷克斯洛伐克新疆界的义务。

“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成了赤裸裸的笑话。

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捷克的各个军火公司均归德国控制,其中著名的CZ军工厂不仅两次改名[一号兵工厂和二号兵工厂],更直接被强制性隶属于德国工业集团赖克斯韦尔克 赫尔曼·戈林[Reichswerke HermannGöring]的管辖,为国防军和党卫军制造德捷二国的武器。

赖克斯韦尔克 赫尔曼·戈林工业集团的logo

同时在捷克军工最强的布尔诺市,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自给自足的党卫军在完全接管布尔诺地区的武器生产工作后,成立党卫军布尔诺武器研究所,在这里的研究也未通过官方上报柏林夏洛腾堡耶本街一号的德国陆军军械局。因为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国防军和党卫军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特别是德国国防军获得了更好的装备和供应后,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党卫军寻求自给自足的心态那么强烈。

捷克的反坦克步枪研发

继承奥匈帝国70%工业的捷克斯洛伐克在军工方面的欧洲排名可以排进强国,拥有较高的工业化水平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著名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是个我们熟知的历史。

1925年,枪械设计师弗朗齐歇克·亚内切克[佳娃摩托车创始人]创立亚内奇科瓦兵工厂,同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枪械设计师杰罗姆·金奇尔从斯柯达兵工厂跳槽于此。

1936年,捷克斯洛伐克军事技术和航空技术研究院在委托布尔诺兵工厂和亚内奇科瓦兵工厂研发一种高弹道性能的反坦克步枪,布尔诺兵工厂提交的作品是约瑟夫·库茨基领导设计的ZK-382栓动步枪和ZK-407半自动反坦克步枪,还有一款ZK-416也疑似出自库茨基团队之手。

ZK 382
ZK 407

亚内奇科瓦兵工厂的设计则是15mm/11mm口径反坦克步枪,空枪质量20千克,初速高达惊人的1400m/s,采用不同寻常的可拆卸枪口锥膛延伸部设计。设计师杰罗姆·金奇尔本来就在研究锥膛武器,兵工厂创始人亚内切克痴迷这种设计,因此15mm/11mm口径反坦克步枪在这里的出现并不奇怪。

15mm/11mm口径反坦克步枪

这种可拆卸的枪口锥膛延伸部设计好处在于拆卸延伸部后,可以使用ZB60的15毫米弹药。

可惜与7.92mm步枪相比,这把枪的质量和长度无论是单人操作还是多人操作均无法接受,最后被拒绝。

入选的枪械为ZK-382

382包含一个5发弹匣的重量是10.5千克,质量是15mm/11mm的近二分之一,测试时使用的是7.92x145mm的弹药,这把枪的表现受到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的青睐,国防部向布尔诺兵工厂宣布共10000支的订单,但直到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时也没有实际下达。


当时德国的反坦克步枪是国防军装备的PzB38和39,PzB39麻烦的升降式枪机闭锁和单发装填射速巨慢,和弹匣装填、栓动枪机的博伊是比不上射速了。更何况7.92x94毫米子弹在对付轻装甲目标还能占便宜,中型及以上只能射击观察窗。

自给自足的党卫军在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武器后,ZK-382的出现似乎给了他们一丝希望,可惜因为弹药通用问题只能改为7.92x94毫米弹药。在德国人的参与下,布尔诺兵工厂在ZK-382的基础上进行修改。1939年12月16日,党卫军总部向布尔诺兵工厂下达生产命令,其中包括2000支7.92mm的反坦克步枪。1941年1月,第1000支步枪下线,并且在编号1001的步枪上进行射击测试,生产完成的武器连同150套附件送往尼德尔克尔新纳大街党卫军总部。1941年6月10日,党卫军中央兵工厂下达生产命令,为他们自己的反坦克步枪生产200000发弹药。

一切顺风顺水时,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件事情被德国陆军总司令部获悉,总司令部通过推敲和调查得知:党卫军正在开发自己的反坦克步枪,并且没有上报,这在当时是属于违规行为,因此总司令部立马对此表示反对。但箭在弦上,党卫军已经生产好了枪支,弹药方面也自有方法解决。

不过陆军总司令部还是在某些方面给了党卫军一点打击:1941年10月,党卫军向古斯塔夫·阿佩尔兵工厂询问使用新研发的锻造方法制造3到4根非合金钢枪管可行性。因为这种方法造枪管不仅能减少制造成本,还能加长寿命。

陆军总司令部听到这件事后,立马通知党卫军中央兵工厂。大概意思是阿佩尔公司是属于德国陆军军械局的研发公司,并且因为战争原因处于满负荷运行,反正也是你们自己偷摸研发的武器,为什么不自己想办法而要麻烦别人?

党卫军无奈,只能因此作罢。

M.SS.41无托反坦克步枪

M.SS.41的SS意思是党卫军的标志

作为世界上第一款列装的无托式枪械,M.SS.41上可圈可点的地方一箩筐。
这款武器使用6发弹匣供弹,栓动式枪机,比PzB好的不是一点两点。

两脚架接口完美适配ZB26和布伦轻机枪,也可以使用MG34的两脚架。

采用枪机和弹匣布置在扳机组后方以缩短武器的整体长度的基本无托式布局,略有了解的都知道这个布局和普通布局相比,在不修改枪管长度下缩短全枪长度。

而M.SS.41和国防军的PzB38/39相比,PzB在全长1620 mm的情况下枪管只有1085 mm长,M.SS.41只有1360mm的全长,却有1100mm长的枪管。

接下来就是它的操作方式,很独特,但不是最先的一个。

美国在1918年研发的温彻斯特-普格斯利栓动反坦克步枪采用M1911手枪的握把,而这个握把同时也作为拉机柄使用,逆时针旋转90°然后后拉,看起来和普通的栓动式步枪没什么区别。M.SS.41也这么做了。

不过区别还是有的,温彻斯特-普格斯利栓动反坦克步枪的握把连接的是枪机

M.SS.41连接的是枪管。

没错,是枪管。

要打开后膛,射击者首先必须用将握把后方的保险杆将保险打开

保险杆很明显的

然后通过逆时针旋转枪管来将枪管从后膛解锁,这个依旧得通过与枪管连接的握把才能做到。抓住握把向右上旋转60°然后再把握把向前推,枪管也一并前进,空弹壳飞出枪械。将刚刚的步骤相反做一遍就是枪管闭锁。

简单来看这个步骤,可以理解为就是旋转后拉枪机变成旋转前推枪机。

为了方便操作握把旋转,弹匣向左偏置,同时在左上方安有托腮垫


机械瞄具可以折叠,不过无法调节,位置偏左,距离500米归零,据说这是因为使用的7.92弹速度问题。

为了减小后坐力,枪口安有矩形制退器,枪托底板安有橡胶缓冲垫和托肩板


接下来讲讲它的劣势:穿透力和年份。

它使用的7.92弹药在100米内以90°入射只能穿透30mm的装甲,300米内以90°入射只能穿透20mm的装甲,再加上第二个劣势:出现在1942年下半年,可以说是真的凄惨。

二战头几年的黄金时代还是没赶上。

1942年,7.92x94毫米弹药生产共9300万弹药后停止生产。1943年2月,布尔诺兵工厂致函党卫军军械办公室,最后一批58支将推迟到下个月,在此之后停产。

和国防军的PzB38/39相比,M.SS.41射速更快、弹容更多、结构更紧凑,但是成本更高[枪管问题最后还是没解决],并且在装甲穿透力上或多或少地相等:对轻型装甲目标有效,对中型及以上则无能为力。

不过没关系,PzB也没能得意太久,因为有RPzb54型88毫米火箭筒和末期的铁拳。

弹药


捷克斯洛伐克M.SS.41无托反坦克步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