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艺术学基础知识 | 李尔王

2022-06-20 11:56 作者:深美艺术考研  | 我要投稿



前期回顾艺术学基础知识 | 莎士比亚

李尔王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时代的灵魂”。莎士比亚共有37部戏剧作品传世,其中包括悲剧、喜剧、历史剧和传奇剧。后人一般将他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时期(1590一1600),创作了包括《亨利六世》、《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约翰王》等历史剧,《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洛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喜剧,还有一部早期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共计9部英国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 1601-1608),他虽然也写了几部喜剧,如《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 报还一报》等,但主要是写悲剧,其中包括著名的“四大悲剧”一《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雅典的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第三时期(1609-1613),主要作品是4部传奇剧,包括《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等。

李尔王


内容梗概

全剧有两条平行的故事线索。主线索讲述的是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年老昏聩,要根据爱他的程度把国土分给自己三个女儿。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都用甜言蜜语哄骗老人,唯独小女儿考狄利娅讲了老实话,说“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李尔怒斥逐了小女儿,将她远嫁法国,把国土平分给了两个虚伪的女儿,结果自己却受到两个女儿无情的怠慢,怒而跑到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与乔装疯丐的爱德加为伍。后来小女儿从法国兴师来讨伐,终于父女相见,但是英法两军交战,法军战败,考狄利亚被俘,不久被爱德蒙密令绞死,李尔抱着她的尸体在悲愤中疯狂而死。另一条次线索是葛罗斯特伯爵听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放逐了长子爱德加。后来由于他同情李尔,被挖去双目,在野外流浪时遇到沦为乞丐的儿子爱德加,由他搀扶前行,却不知搀扶他的就是被自己赶出门的儿子。庶子爱德蒙继承爵位后,同时与李尔的长女、次女勾搭,害得她们争风吃醋,相互残杀,最后次女被毒死,长女谋杀亲夫的阴谋败露后自杀。爱德蒙受到爱德加的挑战,在决斗中被杀。


作品主题

01_伦理思想

从权力角度考察《李尔王》中的伦理思想,对李尔王分封国土的举动也不能给予彻底的否定。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认为李尔王分封国土的情节不可信,但是却忽略了中外历代统治者尤其重视继承权问题。在家天下的思想支配下,李尔王在没有儿子继承王位的情况下,考虑自己百年以后的权力继承问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亲情的角度考虑,准备将国土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也是他的唯一选择。在家天下的君主政权统治下,这样的分封是无可指责的,也是君王祈求自己家族的统治千秋万代的唯一最佳选探,即通过父权与王权的双重作用,保证统治者继承权的延续。


在李尔王的意识里,作为君王,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是属于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尔王的分封是合理的,其中不包含任何不正义的行为。而考狄利娅以道德的名义不赞成李尔所要求的花言巧语,虽然其中没有任何欺诈和抢劫的意愿,但是,在李尔看来,反对一方的考狄利娅的“真话”,对他的权威构成了不可饶恕的挑战,她不但得不到她所应该得到的一份应有的财产(国土),而且被李尔视为是“非正义”、“非道德”的举动,在李尔一方借助了君王的伦理,同时,在考狄利娅一方也借助了道德伦理的力量,而最后,大多读者是倾向于后者的。

李尔王


02_权力欲望

从拥有到失落、被剥夺,到最终的放弃,李尔完成了他由一个至尊的王者沦落为绝望的贸者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还有“拥有”的可能和希望,他无情剥夺了考狄利娅的继承权,他相信他还拥有其他两个女儿的忠诚和爱戴;他毅然离开里樱的塌地,他相信他还拥有高纳里尔的爱,被高纳里尔逐出城堡后他在暴风雨的荒原上无所顾忌煌诅咒呼啸,他相信他还拥有呼唤自然的威力来报复这无情世间的力量。但是,当他终于意识到他已经一无所有的时候,那种支撑他精神和心灵的柱子便袭然倒塌,疯癫也成为李尔无可逃脱的宿命。


他被剥夺了权力之后,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都显得不中用,或者说他的任性不再被任何人所包容和接受,而且这一切都产生一种后坐力,使他成为必然的猎物。


更糟糕的是,当人们在使用权力缓解自卑感的同时,并不能真正赋予权力者以精神的力量,于是内心上更为实在而根本的空虚导致了人类权力的滥用和意志的绝对不满足。只有在面对贪婪时,意志才是自由的。


艺术特色

01_意象

《李尔王》这部剧作中,众多的自然意象被纳入其中,从广度与深度上极大地拓宽了文本所及的领域。自然意向的使用不但使得整个作品架构更加舒张,气势更加宏大,也使得自然本身超脱了其物质性,而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性意义。


从整个剧情的发展上看,自然的变化始终与剧情的起伏变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起到了铺垫、承接、抒情,与激发观众思索的作用。为剧本增添了极其丰富的阐释空间。第一幕开启时,天气晴好,展现出了生活的有序和人物生命状态的平静。第一幕第一场之后,却出现了不详的预兆,为接下来李尔王命运的转折做了暗示与铺垫。李尔将王权给予了两个女儿,却将朴实真诚的小女儿驱逐出自己的国度;爱德蒙凭借阴谋手段愚弄了葛罗斯特,使自己的兄弟爱德伽被驱逐。此时的葛罗斯特已经朦胧地预感到,“最近这一些日蚀月蚀果然不是好兆;虽然人们凭着天赋的智慧,可以对它们做种种合理的解释,可是接踵而来的天灾人祸,却不能否认是上天对人们所施的惩罚。”“我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去;现在只有一些阴谋、欺诈、叛逆、纷乱,追随在我们的背后,把我们赶下坟墓里去”。随后,放弃了王权的李尔王被两个女儿逐出家门。一时间暴风席卷,大雨倾盆。接下来的第三幕,在李尔“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这样的晚上……狮子和饿狼都不愿沾湿它们的毛皮。他却光秃着头在风雨中狂奔,把一切付托给不可知的力量。”在这里,天气的变化既推动了剧情发展,也将人物心理、情感上的变化很好地给予了诠释。


02_悖论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设计了不少人物对白的悖论,这些悖论背后隐藏了社会的秩序、人物的情感、甚至作者对剧中人物或当时的社会的情感倾向。




今年深美,明年研一

深根固柢,美益求美





艺术学基础知识 | 李尔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