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二十三《哥特式时期的服饰特点》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简述哥特式时期的服饰特点
"省"的出现, 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1)欧洲中世纪在12-15世纪, 渐渐恢复了元气, 经济复苏。新城市出现, 商业活跃。经济生活令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思想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个时期是督教盛行的时代, 强调垂直线和锐角。这一时期的服装更加豪华多彩, 新兴的贵族的宫廷生活产生和形成的服装潮流表现出特式时代独特的服装文化特征。
(2)哥特式时期服饰沿袭了早期的双层穿着方式, 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 以宽敞的筒形为主。到了13世纪, 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和强调, 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 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 出现了男、女造型上的分化, 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 造型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 女子上半身紧身合体, 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 上轻下重, 更富装饰性。从此后一直到20世纪,男女服分别在各自的定型中应时代潮流进行反复变化。
(3)哥特式时代的服装在西洋服装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深刻的影响了整个服饰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13世纪, 受建筑风格的影响衣服的裁剪方法上出现了新的突破。这时新的裁剪方法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 从袖根到下摆, 在侧面加进数条毽子板一样的三角形布, 这些不规则的三角形布之间, 在腰身处形成了许多棱形空间, 即现在衣服上的"省"。正是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 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 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自此, 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也在构成形式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②13世纪的服装总特点是把肌肤包藏起来, 甚至连脖颈、下颌也不让外露。而14世纪就朝着大胆裸露肉体方向发展, 领开的很大, 袒露肩和胸。一方面因为裁剪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显示出时代风尚向豪奢方向发展, 宗教色彩逐渐退位, 人性复归的潮流已见端倪。到14世纪中叶, 上重下轻型的二部式取代了传统的一体式筒形样式, 使男服与女服在穿着形式上分离, 衣服的性别区分随之在造型上明确下来。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