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薛宝钗在贾府的社交太失败!拼命请客送礼拉关系,却露怯打脸得罪人!

2023-09-12 12:16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咱们说说红楼梦里送礼的事儿。先说点儿题外话,这不是快过节了么,送礼依然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儿。我觉得要先把礼物送的好,送的妙,送到皆大欢喜的境界,要解决五个问题。

1、你送的东西对方是否需要;2、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你的礼物;3、这件礼物的价值是否恰当.4、送礼之后是否对彼此都有积极作用;5、是否有一个合适的由头送礼。

我个人觉得吧,这五个问题只要有一个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一次送礼就不是圆满成功的送礼。

那说回《红楼梦》里送礼的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最失败的案例:薛宝钗大姑娘的送礼行为。

薛宝钗,一个古代金陵破落商贾之女,看上去竟然在贵族贾府如鱼得水,凭什么?当然是凭她头铁、心黑、脸皮厚呗!

在古代那种等级森严、尊卑贵贱杀人不见血分明的社会秩序下,西门庆见了蔡京都要麻溜的跪下磕一个。薛宝钗如果没有她妈和王夫人这一丝血缘关系,根本连贾府的门都摸不着。

但是人家薛姑娘作为厚黑学满分的学霸,进了贾府的门,那就是“自我之上人人平等,自我之下阶级分明”,她住在国公府,就自认自己是贵族女。要靠这一丝亲戚情分借势,不择手段,牺牲一切,也要硬挤进上流社会去。

但是很可惜,薛宝钗她虽然聪明,爱读书也够努力。但是古代偏偏没有《上流社会社交指南》这种书,世家高门女眷们的社交都是靠家里长辈带晚辈,薛宝钗或许能跟着薛姨妈学点作揖礼拜的表面功夫,但正经贵族官宦之间的社交技巧,薛姨妈其实也不懂。

因为当年王老太爷在京城袭爵做官,只带着王熙凤的父亲和王夫人这两个儿女,薛姨妈其实是生于金陵,长于金陵,大半辈子没离开过老家,后来还嫁给了金陵一霸薛家,估计连应天府知府家都没去吃过席,连金陵的贾府、史家也很少去应酬,所以她根本教不了薛宝钗。

薛姨妈在贾府送礼也是没什么水平,远道而来见贾母,只会献上一些人情土物。给姑娘媳妇们送的小礼物是些不值钱的宫花,数量还参差不齐,分配不均,想要请客邀贾母赏雪,结果呢五十两银子不舍得拿。

这也就导致薛宝钗在贾府请客送礼这种基础的社交搞得是一团糟。没有一个人真正看上她的礼物,每次她送礼请客,不是露怯就是打脸,更惨的是还会得罪人。

一、薛宝钗打点贾府丫鬟:送的全是二手货,丫鬟们都瞧不上眼。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很特别的姑娘,只有她会和小丫头子们玩儿,并因此“大得下人之心”。

这个现象很多现代的读者看着没毛病,这说明薛宝钗不歧视底层,体现出她的心肠厚道。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她的贴身大丫鬟莺儿很怕她,贾宝玉都知道。再看下薛宝钗对她哥的小妾香菱,舍得买丫鬟,经常支使香菱,面对香菱要学诗的要求还嘲讽她“得陇望蜀”。

那么薛宝钗为啥唯独对贾府的三等粗使小丫头子们这么好呢?当然是为了赚口碑。贾府虽然是宽仁待下的诗礼簪缨之族,但是贾府的主子们给体面的奴才,那都是管家们和大丫鬟那种层面的,小丫鬟们是不可能得到体面的。

贾母和林黛玉打赏丫鬟们,就是赏几百钱,这里丫鬟们领了赏,还要恭恭敬敬磕头谢恩;探春认为小丫头子们不过是些小猫小狗一样;李纨见了小丫鬟伺候尤氏洗脸不知道下跪,也要呵斥她没规矩呢!

贾府的小丫头子们,哪里见过薛宝钗这样的姑娘。愿意亲自和她们面对面的说话,和她们嬉皮笑脸的玩儿游戏,比如什么你藏我找,你跑我追之类的。不然小丫头子靛儿丢了扇子不会直接找薛宝钗,还认定是她给藏了。

那么薛宝钗为什么要和这些小丫头子们如此亲密?为了打听一些贾府的消息方便,为了帮她传传美名和金玉良缘的好事儿便宜,薛宝钗可没有白干的活儿。

她除了陪这些小丫头玩儿,对稍微地位高些的大丫鬟们就开始送“重一点”的礼了。俗话说:“办事不求人,求人不送礼。”想要维系人脉当然要提前送礼打点,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容易招人反感。

书中写道薛宝钗送礼的两个大丫鬟,一个是王夫人身边的金钏,一个是宝玉身边的袭人。宝钗曾送给金钏自己的旧衣服,送给袭人的是史湘云送她的宝石戒指,薛宝琴送她的石榴裙。

薛宝钗结交这两个人,因为她们都是最有可能成为宝玉小妾的丫鬟。前期这两个丫鬟和宝玉的关系也是最为密切。

那么她对这两人的送礼效果怎么样呢?金钏是彻底没看上眼,根本理都不理薛宝钗,只见她约宝玉吃胭脂,却从未见她提过宝姑娘半个字。

因为贾府的大丫鬟本来就是吃穿和主子一样,也是绫罗绸缎,插金戴银,而且贾府的主子们每年都会赏赐大丫鬟一些旧衣服。宝玉的大丫鬟秋纹就曾亲口说过:“衣裳也是小事,年年横竖也得。”

秋纹还只是宝玉屋里的一个二等丫鬟,人家金钏可是一等大丫鬟,而且她还是王夫人屋里的丫鬟头儿,她什么好东西没见过?王夫人每年赏衣裳,自然也是让金钏先挑,她看不上薛宝钗的二手货,实在太正常了。

薛宝钗可是个非常节俭的姑娘,她自己穿的衣服都是半旧的,她赏给金钏的也好不到哪里去。金钏估计看都懒得看一眼,当抹布都嫌不吸水,没有吐槽薛姑娘抠门,全看王夫人的面子。

所以,书中金钏活着事后和薛宝钗没有半点交集,后来金钏跳井死了,宝钗还要跑过来狠狠地踩她两脚,说她跳井死了是个糊涂人,多给几两银子就行了。可见薛宝钗的送礼没能和金钏交好,反而因此闹得两人关系不好。

薛宝钗在结交袭人的时候,虽然也送的都是二手货,但明显比给金钏的破衣裳强多了。宝石戒指和崭新的石榴裙,不过是倒了个手罢了,好歹也是九成新以上的。

可袭人能瞧得上这些东西吗?也瞧不上!袭人曾明确对史湘云说过:“戒指儿能值多少!”石榴裙也被她随便给了香菱替换,而且作者也专门写“袭人又本是个手中撒漫的”,就是她花费很大方的意思。

袭人掌握着宝玉的小金库,不让宝玉花,但是她自己却猛花,打赏抬花的小厮六钱银子,又给了报信的婆子三百钱,吓得那婆子都不敢收,实在给的太多了。这些钱也已经接近袭人一个月的月例一两银子了。

而袭人平时每个月这样使钱还不知有多少次,以至于宝玉的小金库都告急了,不过晚发了几天月例,她就急吼吼的去找平儿抱怨。所以袭人怎么可能看得上薛宝钗那点儿东西呢。她看上的只是薛宝钗和薛姨妈跟王夫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可以和她互相结盟利用的价值,以及可以无偿帮她给宝玉纳鞋底子。

二、薛宝钗请吃螃蟹宴:借用史湘云的人脉,得罪了贾母

薛宝钗的螃蟹宴,是她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贾府大规模的公开请客。

为什么呢?因为她这次请客的效果非常差劲,不但没有讨好到多少人,还得罪了一些人人。

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有两个;其一,薛宝钗一没有能足够的人脉和情面,她凭自己的面子请不动贾母和贾府里这些上层女眷,甚至那些有头有脸的管家管事娘子和大丫鬟,都不甩她。

有读者表示不能这么贬低宝钗,那么请看《红楼梦》里赖嬷嬷婆媳来邀请贾府众位主子去赴赖尚荣升官宴席怎么说的:

赖大娘子说:“倒是打听打听奶奶姑娘们赏脸不赏脸?”赖嬷嬷说:“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我才去请老太太,老太太也说去,可算我这脸还好。”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可都是高门贵妇人,不是随便什么人家,请的什么席都她们去参加的。作者甚至写了过年的时候贾母如何应酬众人和那些宴席。

此日便是薛姨妈家请吃年酒。十八日便是赖大家,十九日便是宁府赖升家,二十日便是林之孝家,二十一日便是单大良家,二十二日便是吴新登家。这几家,贾母也有去的,也有不去的,也有高兴直待众人散了方回的,也有兴尽半日一时就来的。凡诸亲友来请或来赴席的,贾母一概怕拘束不会,自有邢夫人、王夫人、凤姐儿三人料理。

书中还有两次写宁国府主母尤氏抱怨贾母不肯赏脸去她家吃饭。

贾敬生日,贾珍尤氏二人亲自递了茶,因说道:“老太太原是老祖宗,我父亲又是侄儿,这样日子,原不敢请他老人家,但是这个时候,天气正凉爽,满园的菊花又盛开,请老祖宗过来散散闷,看着众儿孙热闹热闹,是这个意思。谁知老祖宗又不肯赏脸。”

祭祀宗祠之后,尤氏笑回说:“已经预备下老太太的晚饭。每年都不肯赏些体面用过晚饭过去,果然我们就不及凤丫头不成?”

不只是贾母等难请,就是贾宝玉也不好请。比如第二十九回里写薛蟠生日,贾宝玉就没去;第三十六回写薛姨妈过生日,袭人对宝玉说了,贾宝玉表示:“上回连大老爷的生日我也没去,这会子我又去,倘或碰见了人呢?我一概都不去。这么怪热的,又穿衣裳,我不去姨妈也未必恼。”

那么请问薛宝钗听说了王夫人准备请大家吃螃蟹的意思之后,她想帮姨妈做这个人情,她该用什么借口给荣国府上下这许多人等送上这份价值二十多两银子的薄礼呢?就凭她的银盆大脸还是金陵一霸家的面子?很显然根本都不够格,何况他们还是举家寄人篱下,在贾府避难逃命的,连那位孙子当州官,自家里有个“破花园子”的赖嬷嬷也是比不上。

所以薛宝钗必须要借用侯门嫡女、贾母侄孙女史湘云的名号来请客。史湘云这个铁憨憨,本来办诗社请四五个姐妹,只需要二三两银子,结果被薛宝钗忽悠瘸了,搞了个宴请荣国府上下主仆几十口子大联欢的螃蟹宴。

这下可好了,谁都知道史湘云请客请不起,还要靠皇商薛家的姑娘宝钗给赞助。薛宝钗不但拿捏利用史湘云手头不宽裕的短处,还到处宣传史家抠门,史家虐待史湘云三更半夜做针线。

可人家史家不用针线上的人,不代表人家家里没有裁缝绣娘,史家让女眷做女红是古代对女子要求的德行,史家开源节流更是古代官宦贵族高明的政治智慧。

结果,薛宝钗一场螃蟹宴之后,荣国府人尽皆知史家穷了!史湘云没面子,史家就没面子,那可是贾母的娘家啊!

人家史家可是一门双侯啊,世袭罔替的那种!别的就不说,仅是史家几代侯爷的俸禄和赏赐加起来,就秒杀薛宝钗家这种百万家产的商贾土财主了,更别提贵族特权,门楣荣耀,薛宝钗家更是摸都摸不到边。

咱就是说要是站在贾母的角度,有人会很喜欢薛宝钗吗?她利用了史家的体面,还要诬蔑抹黑史家穷酸!这不就是念完了经打和尚 ——— 恩将仇报么。

贾母没有直接一口啐她脸上,撵她全家出门,只说了一句:“那东西虽好吃,不是什么好的,吃多了肚子疼。”已经是高超的涵养了呀!

薛宝钗失败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她请客的方式大有问题,直白地说就是她太贪心了。她什么人都想要讨好巴结,恨不得要让每一只螃蟹都能帮她收割一份人情回来。

所以,她不止宴请了贾母、王夫人、王熙凤、众姊妹等贾府的主子阶层,还宴请了那些管家管事有头脸的娘子和大丫鬟们。

在古代其实并不好这么请客的,因为封建社会等级划分严格。你请主子你就亲自招呼请主子,请奴才就让自家的管事去单独请奴才,像螃蟹宴这样主子奴才满堂彩的局面,简直就像一场闹剧。

有的读者可能又说了:哎呦,你一个打工人,你不可能见过古代贵族生活,你凭啥这么说薛宝钗。因为我看书仔细呢。

看看贾母生日请客:二十八日请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二十九日便是阁下都府督镇及诰命等,三十日便是诸官长及诰命并远近亲友及堂客。

再看看赖嬷嬷家请客:头一日,在我们破花园子里摆几席酒,一台戏,请老太太,太太们,奶奶姑娘们去散一日闷,外头大厅上一台戏,摆几席酒,请老爷们,爷们去增增光,第二日再请亲友,第三日再把我们两府里的伴儿请一请。

这才是懂规矩、合礼仪的请客方式,你能想象公主郡主王妃和贾府那些庶支旁系的婶子们一起吃席的场景吗?那让婶子们是站着吃还是跪着吃?别说吃席了,就是伺候席面,她们都没资格出场的。

同理,如果赖嬷嬷把贾母和林之孝家的这些老奴凑一起吃,那么林之孝家的只有站着看的份儿。

作者还很促狭地特意描绘了螃蟹宴上主子奴才的混乱场面,平儿抹了王熙凤一脸螃蟹黄子,鸳鸯和王熙凤嬉闹,丫鬟们高声喊:“主子奴才打架呢。”

而且古代贵族吃螃蟹其实有很多讲究,这样蒸了就拿出来大吃大嚼,并不符合贾府的精致饮食风格,蟹八件咱们都知道,别忘了贾府吃疙瘩汤都要打出三四十样银模具来,吃完了螃蟹都要用菊花叶儿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来洗手。

那么吃螃蟹至少得吐一吐泥沙,蒸熟了洗净后拆开斩件吧,比如隋炀帝的“缕金龙凤蟹”,宋代的“洗手蟹”等。

明代皇宫里倒是有记载宫女太监们吃螃蟹是:“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但是人家搭配蘸醋、蒜,佐酒,还要喝苏叶汤,用苏叶洗手。但是这只是宫女太监们,谁能想象皇后娘娘带着妃嫔们剥螃蟹吃是个什么样的画面?

对比之下薛宝钗在贾府这样请螃蟹宴就是混乱而失败的。

顺便说一句,薛宝钗的螃蟹都是问自己家店铺的伙计剥削的,刘姥姥算的那二十多两银子的本钱,她可没花一分钱。这就是古代奸商的精明之处,空手套白狼,却还要算计每一只螃蟹的利益最大化呢!

这就好比我找我二姑要了两只家里养的鸡,想请全公司人吃,于是就炖了一锅汤,然后用两个大不锈钢盆装好端上来,领导一盆,同事一盆,大家拿勺子自己去盛汤,想吃哪块自己随便撕吧。保洁阿姨和保安大叔因为没捞着还不高兴了。

三、薛宝钗给林黛玉送燕窝:费尽心机,林黛玉却说燕窝事小

薛宝钗破费最大的一次送礼行为,应该就是给林黛玉送的那一包燕窝了。也算是薛宝钗经历了前面的尴尬之后,终于长进了一点点。


她知道林黛玉出身高贵,而且是个重感情的人,所以这次她送的是高端补品燕窝,打着给黛玉养生的名号。

为了把燕窝送出去,她而且特意去翻查了林黛玉的药方,连上面有多少人参、肉桂都背下来还不算,又针对林黛玉的症状,推荐了食疗方子冰糖燕窝。

结果怎么样呢?林黛玉当然领这份情了,毕竟人家和宝玉已经两心相许,根本也不把薛宝钗当成情敌障碍物了。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亲戚,这时候跑来和林黛玉搞公关,林黛玉很聪明就和她握手言和了。

这样就能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薛宝钗因此可以讨好贾母,林黛玉可以因此在王夫人心里改善一下小性子刻薄的印象,多好!顺势而为是最简单的事情,谁不会做?

但是林黛玉真的把薛宝钗那点儿燕窝当回事了吗?并没有啊!林黛玉说:“虽然燕窝易得”、“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那林黛玉真的把薛宝钗当姐妹,当朋友了吗?薛宝钗让宝琴改掉西厢和牡丹亭内容的古诗,林黛玉怎么说的:“这宝姐姐也忒胶柱鼓瑟,矫揉造作了。”这可是什么好话吗?

薛宝钗又教导黛玉贞静为主,不要作诗作才女的名分,林黛玉就说:“既如此说,连你也可以不必看了。”

真的以为一包燕窝就能换一个真心朋友吗?那“天下谁人不识君”岂不是说的古代燕窝铺子里的老板吗?林黛玉又不傻,她早已经病弱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薛宝钗现在才想起来要关心她?

直到《红楼梦》发展到六十七回,薛宝钗还在送礼打点贾府的人脉。

但是他们家已经败落得更厉害了,薛宝钗也更拿不出手什么像样的东西。等到薛蟠从江南回来,批发来了两箱子土特产,薛姨妈拿她那一箱去分送了贾母和王夫人等。

薛宝钗也把自己这一箱分了几份去送给贾府的姊妹们。

也有送笔墨纸砚的,也有送香袋扇子香坠的,也有送脂粉头油的,有单送顽意儿的。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一 一打点完毕,使莺儿同着一个老婆子,跟着送往各处。这边姊妹诸人都收了东西,赏赐来使,说见面再谢。

这里可以看出来,这些东西其实都不值钱,贾府的姊妹们也没有白拿的,人家都出钱打赏了莺儿和婆子,最少也是几百钱,少了是拿不出手的。

所以薛宝钗这一波送礼,表面上看是送大家送伴手礼,本质上搞得跟上门推销卖货一样,而且是稳赚不赔的那种。因为宝玉说过,这些小东西只要五百钱,就可以让小厮出去可以拉一车回来。

她专门送给林黛玉两份,还都是容易辨认,勾起思乡之情的特产,结果林黛玉因此伤心流泪,贾宝玉哄都哄不过来,薛宝钗还要神补刀来一句:“物离乡贵”,气得宝玉不想和她说话。

薛宝钗这一次也打点到了赵姨娘和贾环,赵姨娘又偏偏拿着去王夫人面前嘚瑟一顿,说了一些听上去是夸薛宝钗,但细品好像是在骂人的话,也引起了王夫人的不满。

因为赵姨娘在王夫人眼里就是个非常卑贱的奴才,她留在府中寄居的外甥女居然去打点自己最看不上眼最厌恶的一个婢妾,王夫人感觉自己的面子挂不住了。

薛宝钗犯的还是老错误,她在贾府这些年搞人脉社交,人情应酬,并没有跟着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依然是主次不分,谁都想讨好,结果就是白费劲的。

换句话说薛宝钗在贾府七八年的努力,每天到处奔走,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世间,忙的只能半夜三更做针线,看上去累的要命,实在是没人比她更努力了,但实际上她大部分都是在做无用功,就像有些人哪天天加班到八九点甚至熬通宵,也只是白白增加了公司或者自家的电费而已。

薛宝钗不但没有能真正的打通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贾府上层当权者的人脉,甚至连贾府的管事婆子、大丫鬟们也没真正笼络住半个能帮她办事说话的人。只有个花袭人,和她臭味相投,互相利用,也不是看上了她那点不值钱的二手礼物,而是她背后王夫人的资源和她低微好拿捏的家世。

薛宝钗在贾府真的太难了,不是她不够用功,而是她的出身和贾府差距太大了,她根本不懂上流社会社交的基础规则,头一条就是要身份对等。

封建社会等级压迫残酷,薛宝钗的出身在贾府等权贵们眼里就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人。她不管在贾府送出去多少礼物,也只会被看做贿赂奉承,而不是礼尚往来。

而且薛宝钗送的礼物与她豪富千金的出身不相符。你别看刘姥姥送瓜果蔬菜,贾母喜欢,那是因为刘姥姥能送得起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掐尖的瓜果蔬菜呀。

薛宝钗实在太抠门了,她既舍不得送好东西,也舍不得花大价钱。哪怕学学人家隔壁的西门大官人啊,给蔡京过生日送一次礼,那都是几千上万两银子的大手笔,送的都是奇珍异宝,上用蟒缎,真金白银打成手办。

如果薛宝钗真的能拿出一些奇珍异宝,新奇物件,在贾府经济危机的情况下,说不定王熙凤和王夫人还真会看在眼里,可惜薛宝钗呢又一门心思的省俭算计,总想着低成本去博取最高收益。这些权贵们都是人精,又不是她皇商薛家宰割了无数的冤大头客户,她想投机取巧等于百日做梦。

说完了薛大姑娘失败打脸的送礼案例,再来看《红楼梦》里比较成功的送礼是个啥样的。

先说头一个居然是薛蟠。在二十六回里薛蟠过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来给他,薛蟠当时都觉得很好很难得,于是他“连忙孝敬了母亲,赶着给你们老太太、姨父、姨母送了些去。”剩下的他就请贾宝玉和贾政的清客们一起吃。

薛蟠这次办事情办的还挺漂亮的,虽然也是借花献佛,但是连贾宝玉都觉得“瓜藕新异”吃的挺开心的。当然这功劳要算在人家程日行头上,不愧是贾府门下混迹多年有经验的马屁精。

生计困窘的贾芸给王熙凤送礼求差事,送的也是价值十几两银子的高档香料,正好王熙凤端午节办节礼用得上,也是非常的合适,所以成功从凤姐手里得到了美差。

然后就是贾宝玉等众姊妹送礼,虽然不贵,也但恰到好处。

贾宝玉送林黛玉的是北静王给他的御赐贡品鹡鸰香串珠,虽然被林黛玉嫌弃了,但那的确是宝玉手里,属于他自己支配的,附加值最高的物件。薛宝钗收到贵妃赏的红麝香珠都赶紧戴上,要是宝玉能把这个手串送给她,说不定薛宝钗都得早晚三炷香给供起来。

他送探春的是鲜荔枝,送史湘云的是“红菱和鸡头两样鲜果,一碟子桂花糖蒸新栗粉糕。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那个金麒麟也是从张道士那边一大盘子赠品中捡来的一个;

他送蒋玉菡的是自己的玉诀扇坠,宝玉在薛蟠讨要生日礼物时说:“我可有什么可送的?若论银钱吃穿等类的东西,究竟还不是我的,惟有我写一张字,画一张画,才算是我的。”

可知这也是他日常和朋友兄弟间送礼物的常态。同理林黛玉、史湘云等姊妹们,给贾府的长辈或者平辈亲友送礼,也都是自己做的针线活,就是刺绣作品。

第二十二回写:史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色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第五十七回写:目今是薛姨妈的生日,自贾母起,诸人皆有祝贺之礼。黛玉亦早备了两色针线送去。

因为宝黛三春他们都是未婚的公子小姐,没有经济独立的财产收入。所以拿这些自己原创的小物件或者新奇的吃食送礼并不显得简薄,反而显出心意。若是他们去批发一些小商品送来送去才不妥当。

贾宝玉生日时曾写到他收的礼物:王子腾那边,仍是一套衣服,一双鞋袜,一百寿桃,一百束上用银丝挂面。薛姨娘处减一等。其余家中人,尤氏仍是一双鞋袜;凤姐儿是一个宫制四面和合荷包,里面装一个金寿星,一件波斯国所制玩器。又另有宝琴之礼,不能备述。姐妹中皆随便,或有一扇的,或有一字的,或有一画的,或有一诗的,聊复应景而已。

但是给贾母这样的大人物送礼就不能随便了。比如贾母八十大寿时:“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环四个,帑银五百两。元春又命太监送出金寿星一尊,沉香拐一只,伽南珠一串,福寿香一盒,金锭一对,银锭四对,彩缎十二匹,玉杯四只。”

世交亲友家送围屏的就有十六家,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

王夫人为了给贾母送寿礼,还不得不变卖了用不到的大铜锡家伙四五箱子,价值三百两银子。王夫人可是贾母的亲儿媳妇啊,贾母过寿她都要送三百两银子的贺礼。

可是薛姨妈远道而来,还带着背人命官司的儿子避难,并且常住不走,却只送了些土特产,对比不要太惨烈了,作者暗讽薛姨妈一家子实在太狠了。

王夫人日常交际送礼也不是小数目,整根的上好人参“留着送杨提督的太太配药”,古代这种人参可是比金子还要贵,总不能只送一棵吧,所以至少也得价值几百两不止。

贾母比王夫人的交际圈子更高级,她要送人的东西,那是江南甄家送来的寿礼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很大的玻璃围屏。大面积的缂丝和整面的大玻璃在古代当时都是非常珍贵的。

围屏和炕屏在《红楼梦》里也算是很高档的物件,王熙凤的陪嫁里,有王子腾夫人——舅太太送的一架玻璃炕屏,宁国府都没有那么好的,还让贾蓉特意来借去,请客的时候摆着好看。

贾母手里的好东西自然不止围屏,还有拿了给黛玉糊窗户送刘姥姥的霞影纱,给宝琴的凫靥裘,送给贾宝玉的雀金裘,进献给皇帝的慧纹璎珞等等。

所以说送礼请客也是一门大“学问”,会花钱有时候和会赚钱一样重要。给什么样的人送什么的礼?什么样的人拿什么东西送礼?请谁吃饭?请谁去哪里吃饭?请几个人一起吃饭怎么安排座位,那都是不简单了。

也没啥别的意思,我本人很厌恶这些套路,但是年纪大了属于是被迫懂一点皮毛。也是随便说两句:最好还是别跟着薛宝钗学什么社交应酬,人情往来,请客送礼的事儿,否则后果很难说。当然了谁要学那就尊重,祝福呗,只要别来试图传染我就可以了,你也传染不了,就别跟薛宝钗一样做无用功了。

很多读者说真是看不惯我一味的贬低抹黑薛宝钗呀,这从何说起呀!我没有一味的贬低她,只是我不爱夸她的“优点”,我觉得一个人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带着良心和道德底线,脚踏实地,勤劳致富比较好。

要说薛宝钗这种腹黑阴险虚荣矫饰攀高枝走捷径的姑娘,总有人会发现她不为人知的好处,酒香不怕巷子深嘛,自信点,少指望我给她点赞吧。

只是放大一下原文细节这也叫抹黑的话,那只能怪作者给薛宝钗的黑色渲染叠加太多层了,你看不惯我的视频可以不看,也没给你下请帖呀。留着你大好的年华去做点喜欢且有意义的事儿吧,少来烦我。



红楼梦:薛宝钗在贾府的社交太失败!拼命请客送礼拉关系,却露怯打脸得罪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