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华米发布黄山二号芯片,可喜可贺!但不能忽视的是基础架构问题

2020-06-22 18:00 作者:非标勿标  | 我要投稿

大家对芯片领域的关注更多的是在x86架构和ARM架构上,其实也很正常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两个处理器架构。一个是用在pc上一个是用在移动智能终端上,这两个基本上每个人每天都能接触到。而大家对可穿戴芯片的关注度就非常低了。可能很多人连可穿戴芯片是什么都弄不清楚。其实一句简单的话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可穿戴芯片——在智能手表和手环等设备上使用的芯片。而最近华米也发布了新一代的可穿戴芯片“黄山2号”。

其实可穿戴芯片相对于x86架构和ARM架构芯片有其设计简单的地方,就是相对来说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要低,但是难点在于使用功耗上,要知道穿戴设备的电池都是以几百毫安时为上限了,所以在有一定的运算能力的情况下必须要保持低功耗,这是可穿戴芯片的设计难点。

“黄山2号”基于RISC-V架构,它具有高运算效率和低使用功耗两大优势,相比于在可穿戴设备中常见的ARM Cortex-M4架构处理器,整体运算效率提升了38%。根据华米CEO黄汪透露,华米科技为“黄山2号”重新设计了AI本地生物数据计算NPU,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加速技术,大大提升了本地AI数据计算的性能,加快了识别速度。基于心率数据,“黄山2号”的房颤识别速度是“黄山1号”的7倍,是市面上其它软件算法的 26 倍。同时,“黄山2号”还加入了超低功耗传感器AON模式,和苹果一样搭载了协处理器-C2协处理器。该处理器可单独用于数据收集,能在主芯片处于休眠甚至关闭状态时,仍持续保持健康数据的记录工作;理论上可使黄山2号整体功耗下降50%,从而让用户彻底告别可穿戴设备的续航焦虑。

而这都是基于RISC-V架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知道的一件事是RISC-V架构并不是开源的。开源的仅是指令集,2月18日,RISC-V基金会董事长Krste Asanovic在其官网上出人意料地发布了一篇博客《RISC-V不是开源处理器》(RISC-V is not an “open-source processor”)。在基金会网站上,列出了一些“开源的RISC-V处理器implementation”,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商业化RISC-V处理器供应商“能够像其它专有ISA供应商”(虽然你没说,但我们都知道你在说Arm)一样,可以向付了授权费(连跟Arm的商业模式都一样)的客户提供内核设计和技术支持。啥意思呢?意思就是说:开源的不是内核,只是那个小小的ISA,如果你想要内核,请付钱啦。再说得直白一些,董事长的意思是说:各位,不好意思,之前误导大家了,事实是,想用RISC-V的内核,你们还是得掏钱的,我们可不是开源哈!

所以我们现在缺的并不是芯片设计,而缺的是在架构上的发展。这才是一个芯片的重心,或者说其实我们现在依然是在别人搭建好的房子里装修。所以我们缺的是在一个基础能力,缺的是如何拥有一个属于自主可控的基础体系。


华米发布黄山二号芯片,可喜可贺!但不能忽视的是基础架构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