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埃吉尔与奥丁的主炮:德国30.5 cmSK C/39舰炮——基于相关软件的弹道模拟与穿

前言:本文所使用的用于模拟舰炮弹道的软件为由南京理工大学802教研室制作的“经典外弹道计算软件”系列中的"43年阻力地炮弹道表计算器",有关该计算器的一切版权归南京理工大学802教研室所有!
简介
305mmL/56 SKC/39是德国为下一代破交舰与岸防炮设计的一型火炮。正是WOWS这款游戏中埃吉尔与奥丁等一些德系巡洋/战列搭载的舰炮的原型。相信有不少与up同为甲弹对抗爱好者的同志们对这款舰炮感兴趣,但可惜的是该型火炮仅在1939年生产出了一门用于测试的原型炮,并未在当时投入现役因此资料稀少。而幸运的是,up偶然下到一款用于计算火炮弹道参数的软件,利用它我们可以模拟该舰炮的弹道参数,并利用这些参数计算其威力。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开始吧!
弹道模拟

这款计算器可以利用弹道系数、初速计算在各个发射角(以下简称射角)下的射程、飞行时间、弹道高度、入射角以及着速,尽管有一定的细微的误差,但总体上还是非常实用的。我们通过该软件获得这款SK/C39的弹道数据的方法为先计算其在各个发射角下射程数据,再由这些射程数据反推我们需要的各个千米的射程下的射角、入射角以及着速等弹道数据。
相关由于该软件的模拟需要舰炮的弹道系数、初速以及射角,因此我们先要了解这门305舰炮的相关数据。


由navweaps的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该炮的弹重为415kg,使用穿甲弹时初速为865m/s,岸防炮版本最大仰角49°左右,此时射程42800m,虽然缺乏直接的弹道系数,但我们可以结合射角/射程的数据进行反推。

通过在49°射角下42800m射程的数据,经过反复测试,可以得出0.204的弹道系数是较为拟合的。现在我们就可以由其弹道系数、初速计算其在各个射角下的射程数据,并结合这些射程数据计算模拟其弹道性能了。
为了减少计算压力(up太懒啦),也为了贴近实战,这里就不从0km距离开始算啦,我们直接从10km开始。同时考虑到49°为岸防炮仰角,舰炮版由于炮塔的限制所以仰角不会这么大,参考SK/c34 283和SK/C34 380,舰炮版SK/C39的仰角推测为30°/40°,计算得其最大射程可能为为35598m/40761m。因此这里最大计算距离我们算为35km。(画外音:很多同志们可能都会认为45°是舰炮的最大射程的射角,但实际上由于高低空空气阻力的差距,因此实际上舰炮最大射程的射角在50°左右哦)
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由于我们这里是误差较大手动直接输入进行计算并对比,因此实际上上述数据除了18km等几个距离的着速近99%的拟合外,其他的距离的真实着速都要稍微大一些。
穿深推测
通过上文我们计算的弹道数据,我们就可以通过相关公式计算这款舰炮穿深,考虑到实际的准确性,我们在这里不采用美国经验式,而使用德国克虏伯官方穿深公式,该公式直接基于克虏伯公司对相关舰炮的实测数据,在计算中采用两套变量,因此在计算相关德国二战舰炮的穿深时可以说非常精准!这里我们直接采用由战列舰论坛的“APCBC”前辈自制并公开的克虏伯公式计算器进行计算!这里感谢前辈的无私奉献!

上面的C值与B值就是克虏伯公式中的两种变量。

这里我们根据大英博物馆的英国官方档案《ADM 213/951 》中所给出305mm口径德国海军舰炮的对表面硬化装甲Ch值:680与Bh值3.13与对均值装甲的C值660与B值3,以及上文模拟的弹道数据计算该炮在不同距离着角下击穿一定的装甲厚度所需要的着速,并与该距离下的实际着速进行对比得出该炮在该距离的穿深。即如下的计算:


与上面计算垂直穿深类似,我们通过对比得出其在25km水平穿深为86mm
最后结果如下:


另外,up这里还计算了与埃吉尔、奥丁等原型舰类似的其他的国家的次级主力舰对该舰炮的免疫区下限。

大家可以通过上面的水平穿深数据目测计算各舰的免疫区上限从而计算免疫区哦
结语
综上所述,可见SKC/39的穿深作为一款弹重仅415kg的12吋炮还是可以的,但水平穿深相比美国MK8而言还稍显逊色,但可以称的上是一款实用的12吋炮。作为一位喜爱甲板对抗的BB党,希望up的数据可以为各位同好提供帮助!由于是直接手动输入数据进行计算的对比,如果产生一定的误差还望多包涵啊。另外很抱歉的一点,由于UP在制作时忘记将单位写上去了,这里统一说明一下,上文图中的距离单位为km,射角/着角单位为°,速度单位为m/s,厚度单位为mm。

作为本萌新心血来潮的处女文,感谢各位能看到最后!不强求三连哦。
最后献上碧蓝航线中埃吉尔与奥丁美图各一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