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铃基础力训动作学习的两大要点
各个平台一直都有这样的“歪风邪念”
——就是许多训练者往往把三大项深蹲/卧推/硬拉,乃至推举,划船这些基本杠铃训练动作 的基本动作框架建设
寄托于线上的名师点评,或者参与线下某个培训班来去学习。
这里胖虎不是否认名师名宿的专业价值,而是希望训练者/初学者们可以意识到一个简单的道理“”
基础动作的框架建设只有2大要素1个目标。
两大要素分别是姿态建设和神经动作蚀刻。
一大目标是正反馈循环。
什么叫姿态建设呢?——以杠铃深蹲动作学习为例子,
把出杠的三点重心对位,支撑方法,撤步技巧,包含呼吸技术在内的站立支撑细则,一直到髋踝对位的解锁提示。离心底部的方法,发力的具体口令。
给形成一套具体的,不模棱两可的 教学指南
所谓纲举目张,许多训练者盲目地线上找一个博主或者老师,去咨询“我的动作该怎么改?"
老师往往又会回复以“发力次序不对”,“关节位置不好”这类套话,或者胡乱引入康复学知识干扰训练本身,更有甚者会掏出一些离谱的评估策略。
各位切记,蹲推拉只是最最基本的力训动作,是有一套完整的,相对机械的教学流程。
大部分人的问题绝对不是改动作,而是压根没有固定的基本技术框架。
而想要固定基础技术框架,就涉及到大量的刻意练习,这个刻意练习必须是以姿态建设的步骤,次序,细节为纲领,去进行大量的重复。
只有重复——刻意的重复执行明确的,执行一贯的基础技术口令。,才能让神经系统逐渐意识到何为正确的发力。、
JTS有个观念我非常赞同。所谓在基本技术发展方面,我们的运动学习分为四个阶段。
一.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有意识的无能为力
三.有意识到正确动作的能力,但是需要每个步骤一点点的过筛
四.专注于发力
教练教学的任务,首先,先要让训练者在认知层面,意识到想建立动作框架,是要自己切身地进行对应步骤的姿态建设,
——而非是付费找个上师加持灌顶开悟!!!!!
杠铃基础力训教练的初始难点,往往就在于需要推动训练者进入二阶段。
教学防范也真的只能通过反复的,略枯燥的练前提示,练中纠改,练后复盘中形成正反馈循环。
力训动作教学的意义在于让训练者逐渐具备自主练习的能力
从一步步如履薄冰的自我过筛,到孰能生巧的过程中,总是万事开头难。
最后一句废话收尾。不管对于教练还是练习者,不忘初心方得终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