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法硕-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抗日战争的开始:九一八事变 + 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占东北、图华北到全面侵华战争
华北事变
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局部抗战与抗日救亡运动
农民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
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中的部分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吉鸿昌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 =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瓦窑堡会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形成
瓦窑堡会议
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以“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是继承人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
1937年卢沟桥事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
日本对国民党的态度: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态度:防共委员会
反法西斯联盟
《联合国家宣言》
美、英、苏、中 + 26个国家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洛川会议:人民战争路线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论持久战》
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战略防御 → 战略相持 → 战略反攻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
敌后战场的胜利:平型关大捷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共两党军队合作的胜利:忻口会战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战略防御阶段
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战略相持阶段
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战略反攻阶段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鼓励顽固势力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建设:三三制
经济建设:减租减息,发展生产
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
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宪政运动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联合政府的主张
新民主注意理论的系统阐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延安整风运动
主要内容
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
党风:《整顿党的作风》
文风:《反对党八股》
主观主义的实质:唯心主义
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
毛泽东思想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根据波兹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