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写作素材书【合集1】

你写小说的时候是不是只会写一角屋檐,但想不出来是什么样的屋檐?
是不是无论尚书府,还是丞相府,都只会写雕梁画栋,格局方正,但无法突出每位官员府邸的特色?
我这有本书,可以解决你对于古建筑的所有困惑。
《中国古建筑》是我书架上目前为止分量重的一本书。
打开书就像是一脚踏进了古建筑的历史长卷。
要是商贾之家,屋脊房梁免不了用到铜钱装饰。
要是将军府邸,那就得加上龙生九子的鸱吻。
在中国古建筑中五脊六兽,那可是只有官家才能用的装饰。
这本书真的让我开了眼界,打开书籍的目录比我的书桌还要长。
书里有木头的种类,建造房屋的工具,还有不同的样式。
文官用扇子形状装饰屋子,上面还能题诗作画。
武将用瑞兽装饰房檐,寓意国泰民安。
假如你小说的人物是工部尚书,或者从现代时空穿越到古代去的建筑师,那就真的用得上这本书了。
假如你不写古风小说,但对古建筑感兴趣,也可以作为收藏,有空翻一翻,会在眼前打开一个新世界。

这本书太好看了,在收到书前,我以为是这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毕竟这本书不光讲述了战神白起的一生,还顺带给我们理顺了一下战国史。
但我万万没想到,这本书这么好看,一开头让我有种读小说的感觉,故事是从杀神白起出生的那一天讲起的,他如何呱呱坠地,如何在荒原野蛮生长,如何情动,直到后来迈进蓝田大营,开启了他被世人称为“人屠”的一生。
三十七年烽火岁月,攻城七十余座,一生歼敌百万,未尝败绩。
他信奉战争不是攻城掠地,而是歼灭敌人的有声力量,战场上没有悲悯,只有生死!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白起少年从军,从左庶长到被封武安君,征战沙场37年,攻城70余座,屠敌近百万,一生未尝败绩。
虽未见证秦一统六国,但他的赫赫战功是秦帝国建立的根基,他凶狠的作战风格、高超的指挥艺术,让六国无一再敢与秦为敌,视秦为“虎狼”。
司马迁评价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但是这位“战神”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在朝堂上,他不善与他人相处,又在军权与王权发生矛盾时,不合时宜地展示出武将的直率。
当秦王的决策让秦军错失战机后,他预见到战争的走向,绝不再次出战;秦军失利,形势紧急,秦王亲自请他复出,他仍未嗅到危险的气息,依然托病不出,甚至说起了风凉话:“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最终他的独行其是将他带向了深渊。
想写古代战争,权谋,对阵类游戏的小伙伴,可以考虑这本书。

你是不是大纲也写了,人设也做了,但一提笔还是卡文,剧情不够用,没看点,节奏不是快就是慢,好不容易写出来了,还不满意,删了改,改了删,最终时间流逝,什么也没留下。
如果说的就是你,在评论区随便留个表情吧!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你得向古人学学,古人没电,没网,没流量,却能每天自得其乐,十分自在。
如今你有电,有网,有手机,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那就不如返璞归真,《古人生活有意思》带你拜师古人,灵感和剧情都是从生活里来的,小说能写出抓人的效果大多因为触动了心灵,满足了读者的期待。
换个角度,从已经被互联网固话的思维里走出来,触达生活里被你忽略的那些侧面,你会发现可以写的事儿,实在有很多!
阳春不止有白雪,还有上元灯火,踏青裳桃花,煎一壶清茶,看马球蹴鞠,荡秋千赏雨。
长夏晚凉,可以闲庭对弈,井水冰西瓜,还可以弹奏一曲古琴,遥望银河牛郎织女,一年一期。
金秋赏月,驰骋牧场打猎,雨后捧着书钓鱼,焚香驱蚊,看烟雾缭绕好不惬意,还能听书看戏+赏菊。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玉壶美酒配妙笔丹青,看佳人一袭红衣,踏雪寻梅,暗香幽浮曲临江。
一年四季都是节目,古人比我们活的惬意。有人说这本书适合写古言的小伙伴,但我却觉得,这本书适合所有小说作者,适合所有人,放下都市的内卷和喧嚣,在时间的纵向延长线上,探访古人的慢生活。
停下来,不焦虑不急躁,或许就能找回原本那个文思泉涌的自己了。

你的收藏夹里是不是放着很多素材,比如古代官员的等级,科举制度,古代婚礼流程,古代车马使用规范等等。
然而,当你准备把这些素材,运用到你的小说里去的时候,突然就有种心虚的感觉,这些素材对吗?这样写会不会被读者吐槽,会不会被说没文化,毕竟那些网上的素材也不知道都是哪里来的呀?
于是你不得不去各种搜索引擎查考,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你收藏的素材真的有问题,要么不准确,要么有争议,如果你真的用了,那你就是风口浪尖上的大怨种,书写的再好,也会被评论区无休止的争论带偏的。
遇到过这种情况的小伙伴们,请在评论区留言“说的就是我”,那如何解决古风小说的素材问题呢?去哪里能找到权威的参考资料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就是踩着七彩祥云来拯救你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由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北大中文系一级教授,王力主编。
内容涵盖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礼俗、宗法、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共14个大类,基本囊括了古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巨多插图,文字文法尽数其意的,插图都能直观的让我们了解清楚。
关键这是权威性著作,你就按照上面的内容写,读者有任何质疑,你就可以让他去看看这本书,说起来,不要看我只是个网文作者,但我写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有理有据,有出处的。
如此,评论区的画风也就不会歪楼了,甚至很有可能变成,天哪,我居然粉了这么有文化素养的小说作者,三生有幸。
快把你收藏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素材删除吧案头放上这本书,无论男频女频,只要涉及小说的写作,都有帮助。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想不出剧情,卡文,稍微复杂点的场景就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还有故事背景设定,很难形成体系,不知道该如何架空?
如果你有上述问题,那就一定要看看这本书《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打开了历史的另外一个角度。
我们为什么卡文,因为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因为人生阅历尚浅,所以我们的头脑中没有存货,那么如何做到下笔如有神,就必须多看书,看历史书,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说的就是人能够从历史里看到关于做局,关于人性,关于因果逻辑的思考,能激发人的创意,拓宽思路。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一点也没辜负这个书名,真的能让人手不释卷,碎片时间,随便翻开一页,读就是了。一个平行宇宙,就在你身旁缓缓展开。
书籍的章节标题都很有趣,比如刘邦和项羽,好老板与坏老板;权利的游戏;慈禧和光绪的二人转;若你觉得生活苦,不如读读曾国藩;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陶渊明……
这不是一本乏味可陈的历史书,作者也不是坐在讲台上一本正经的只讲古,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文字,让千年历史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一读就上瘾!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论吃,吃得好,吃得美,吃得有文化意境,吃得有历史渊源,咱们国人,那可是这世界上最有发言权的了!
书籍从《红楼梦》中的美食茄鲞开始讲起,从点心聊到了羹汤,古人言:“三代为官作宦,方知穿衣吃饭”管家吃饭那和平民百姓可是不同的。
单说这茄鲞,就真的刷新了我对美食的认知了: 茄子去皮切丁,用鸡油炸,再拿鸡脯子肉配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丁,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再用糟油一拌,盛起来随吃随取。
其工艺繁复、调味精巧,刘姥姥大为感叹,颇能代表普通读者的心声。
讲究吃的精致,吃的营养,还得荤素搭配,珍馐美味。想想书中美食,也当真是不胜枚举。
这官宦人家尚且如此,那古代宫廷就更加丰盛了,不光吃的好,吃的精细,还得风雅有品位。
这本书从上古时期,一直穿越历史的经年,到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宋朝,还顺便探讨了一些苏轼的快乐!
比如此刻正值盛夏时节,要吃“长命菜”也就是马齿苋。还有过水面,“银苗菜”也就是藕的新嫩芽。
我虽然没吃过,🉑看这几个字就足够流口水了。
这本书千万不能晚上看,睡不着饿得慌!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关注我,会陆续分享小说写作工具书和素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