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某同班同学对福瑞文学的看法

首先我先声明,里面的话都是我同学写给我的,我没有一个字改动,在这里面仅代表我同学的观点,不是我的!所以与各位的观点不同或者错误的地方我不做解释和说明,各位也不必在评论区为此要求我做出答复。当然,我对我同学有些地方也是持有怀疑的!

注:1.原本同学在下边加点的字我都以带有其他颜色的字代替。
2.原本同学写错的字被我发现后保留错字,更改的字在后面括号里面。
3.这是2021年4月15日同学给我的,里面的时间状语请以这个时间为准。
4.最后的落款是我在同学给我不久后写的,时间是当天,ZTH是他代号。
5.我已经得到了同学的授权,所以这片文章不是我写的,应该是我抄的。

我没有深入furry圈,浅尝于绘画作品,止步于兽设与兽聚。
不说那么多大的泛的。但是在阅读欣赏一定的文化作品后,可以了解到的是,furry文学与漫画等文化作品在构思上可以说是“有门槛”的。
正常作品都是要在叙事的同时体现出角色的个性与特点,从而塑造丰满的形象,让读者能体验到不同人物的多样剧情,再配上跌宕起伏的剧情,那叫一个爽。
但到了furry这里,这每个角色在拥有个性的同时还披上了furry这非人的外皮,这就使得作者不得不做一个选择:是把furry当做主要元素加以描绘,还是仅作一层模板,即套上一层外皮来发展剧情?
《宝可梦》是一个典例,每只宝可梦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种族个性。但好像有哪里不对?是的,宝可梦确实是以现实动物与各类虚构的结合,而他们不是主角。更为furry众们津津乐道的是《宝可梦之不可思议救助队》系列。它完全以宝可梦的视角来讲述主角与宝可梦伙伴招兵买马勇闯地下迷宫的冒险故事。可谓是让玩家耳目一新。剧情中会适时表现出场宝可梦的特点。比如会放臭气的瓦斯弹等。
《虹猫蓝兔》是部老番。它将人物情感赋予双足行走的动物,而对动物本身的个性描写写得比较省略,虹猫的果敢,蓝兔的机敏,大奔的大大咧咧······当然《蓝猫淘气三千问》《猪猪侠》乃至较新的《熊出没》以及远古的《小蝌蚪找妈妈》本质上都属于furry式作品。
哦,在这里,我对furry文化作品的定义是“以除人类的动物、类动物具有生命体征的形象为主要角色、以幻想的虚构为主基调的文化作品”。因此,沈石溪的小说虽然是以动物角度描绘文字,而他的小说很明显是以现实世界为主基调的文学作品,因此不会划分于furry文化作品中。furry的故事就是在现实之上构造的。即便transfur向作品提出了将人类变为动物的设想,但至少以现在的科学水平,我们无法做到。基本上,“会说话的动物”都属于这个范围,它们都是不现实的。
回到对furry文化作品创作上来。furry作品往往会在“兽设”上花许多功夫。鉴于大众对各种动物的标签式印象,furry外皮对相应角色的特点都会有一定关联:猫的优雅、兔的敏锐、犬的实干······动物的第一印象会让我们给角色划上记号。比如《暗影火炬城》中的主要角色兔子就给我一种迅捷斗士的形象。
furry角色能表达更丰富的情感与人设。《家有大猫》的画风或许会令一部分读者有所退却。但当看到作者如何将属于人类肌体的强壮与猫的轻雅做到无维(违)和感的兼容时,想必观者都会会心一笑吧。可以说,在furry这个更大更细的调色板上,作者的发挥空间更加宽广了,创作难度也便徒(陡)然提升。
furry作品近期受关注的热度逐步提升主要是因为《动物狂想曲》《动物新世代》(《Brand New Animal》,简称《BNA》)番剧的播出。前者甚至已播出第二季。《动物狂想曲》将人的情感与动物本性做到了恰到好处的结合,以独特的剧情表达塑造了狼与兔两个水火不容物种主角之间的情愫,再以各式角色为辅毫无违和感地将一个兽人世界表现得活灵活现。《BNA》的题材更加现实,将故事背景放在一个兽人与人类互相冲突的世界中,映射现实中诸多歧视问题,能引起观众对当下的思考。
从讨论的热度上不难看出两部作品人气还是较高的,在现在的时代下“兽人控好恶心”之类的声音已经下去了不少。普通受众同样能够被优质的furry作品所吸引。有段时间不少圈外人都以为furry都是肌肉猛男大肌霸控,由于某些不理智的furry众与一定的炒作渲染,令当时的furry宣传乌烟瘴气。
furry的题材几乎决定它是个“两面性”的文化符号,一是furry的广泛性。你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吉祥物都可以被当作是furry——符合“幻想的,现实之上的生物”这一条件。动画片中会说话的动物出现得稀松平常······因此,furry的令(另)一特点就是受众性,即furry在受众心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形象。
说到这里,furry根据受众的深入程度大体可分为两种——含furry元素的作品或furry向作品。这下对分类来讲算是清楚了不少。很明显,《熊出没》《猪猪侠》《动物新世代》《动物狂想曲》等之前提到的不少都属于前者,而像是《家有大猫》等很小一部分的作品才属于furry向作品。
furry向的作品基本就是像贴吧论坛中那种“all某某某”的感觉了,它就是为了描绘那种毛茸茸、那种生物。几近事无巨细地描绘而存在的,是给专门爱好这口的人存在的。
furry元素的作品浩如烟海,哪怕是接近furry向的全兽人角色作品《动物狂想曲》,也只是将动物作为一种印象元素存在的,没有描绘那种狼的毛多么柔顺,爪子多么犀利;兔子动作多么灵敏,肌肤多么柔软。
因此,在“受众”方面上,furry作品甚至可以说是之内有泾渭分明的分类而存在的,这仅仅为鄙人观点。
可以说,在furry特点与个性的权衡中,furry向的天平是偏向“furry特点”的。
私认为作者在描写furry式作品上是要做出furry究竟为主还是为辅的选择的,即使它有些微不足道。
2021.4.15
given by ZTH

以下是原稿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