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性的特征:柏拉图、培根、维特根斯坦
Onthe Feature of Modernity: Bacon and Wittgenstein
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于,规则与规则的应用之间的短路,即是说,规则本身就已经是规则的应用,理论本身就已经是实践了。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前现代的理论与实践的二分法已经荡然无存了,两者之间再也没有任何的差别,差异被抹杀,A直接地就是B。
这一点在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当中得到了一个最为清晰和简洁的定义:知识代表理论的、原则的、规则的层面,它是纸面的;力量代表着这些理论和规则的实际应用及其产生的实际效力,它是现实的;两者之间的差别被一个“是”(is)抹消了。
维特根斯坦对于单词的意义(meaning)及其使用(use)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和培根是如出一辙的:单词的意义与这种意义的运用之间的二分法已经不存在了,单词的意义直接就是它的使用。比如“苹果”,并不是说我脑海里边先抽象地、形式上地把握了“苹果”的发音和它的意义,然后我才能将现实中的那个红色的、甜的、脆的对应物等同于苹果,在能指与所指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情形不是这样的。我在现实中把握到的那个苹果,那些甜的、脆的感觉,愉悦的享受,感官的或者精神的享受,如此种种,本身就已经是苹果这个词语的含义了。我不需要在现实世界以外另行抽象出一个意义域,一个脱离了现实世界的、柏拉图式的理念域(the Ideal)。因此我们把握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路径是这样的:柏拉图的洞穴说-培根的知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学。它们之间构成了一条线索,显示了世界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