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卡、全品类、预制化,奇麟鲜品击破轻食误区!
一、品牌缺乏差异化,产品同质化严重。
轻食餐饮品牌仍然停留在“吃草”的模式,不管是哪家轻食品牌的菜单,核心产品几乎都是沙拉类产品。沙拉是欧美国家流行的餐饮品类,制作简单,原料就是番茄、紫菜、鸡胸肉、鸡蛋、玉米、胡萝卜、生菜等等。品牌们虽然试图创新,但都在这些常见的品类上打转,产品缺乏差异化和特色。 轻食相比中国餐饮的做法,本身难度不高,产业层面简单,加上产品单一化和同质化,导致行业整体陷入激烈的红海竞争中。
二、高价格低价值,口味难以打动。
轻食沙拉餐品的价格普遍在25-40元左右,比普通的快餐要贵很多,但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和水果、谷物等,本身价值感并不强。即使很多轻食品牌给餐品加上了有机、新鲜的标签,也很难让消费者认可。 再加上轻食在口味本土化方面的创新不够,口味上的吸引力太低。与欧美国家把它当成日常食物不同,现在的年轻人只是把它当成减肥的功能性食品,复购率自然就不高。
个人很难产生可持续消费,整体市场扩大规模就成了泡影。人们需要突破和重塑自己对轻食的认知。轻食的核心需求和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尽管遇到了中期的发展困境,但从整体消费趋势来看,轻食赛道的未来潜力似乎并不差。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轻食作为健康概念的餐饮之一,在需求上应该存在一个相对普遍化的市场基础。
《2021中国轻食沙拉行业投资决策分析报告》也显示,2020年,全国轻食门店关店3985家,新开门店5792家,轻食是少数几个在疫情期间门店数还能保持增长的餐饮品类之一。
而且,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正加入这个赛道。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某年7月27日,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轻食”,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轻食相关企业超过21937家。其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是近三年新成立的。 新玩家们正不断拓宽产品边界,向中式轻食方向走。
轻食轻不轻,关键看卡路里。
轻食有没有价值,关键看卡路里准不准。
轻食有没有用,还要看消费者吃得对不对。
最好的轻食不应该基于食材、口味和烹饪方法的特定选择上,也不是去“管”住用户,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而应该帮用户把营养数据“控”下来。 新轻食赛道正呈现以下三种价值趋势:
1、新轻食核心价值数据化:轻食=控卡 彻底改变人们认为无油烹饪、绿色蔬菜等于轻食的观念,用数据化重新定义轻食。控卡才是轻食的灵魂,数据准确才是轻食的前提。轻食餐品不应该是卖蔬菜,而是卖卡路里水平。
2、新轻食全品类化:轻食≠沙拉新轻食生产方式预制化:轻食=健康 新轻食需要现代化的产业水平来支撑前端的核心消费价值,预制菜将会成为新轻食普遍采用的生产方式。
3、卡路里数据的标识、准确和组配,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需要一个产业体系支撑”。相关行业专家认为。新轻食因为其控卡和健康的核心消费价值将会产生一个更大的消费市场,从而让预制菜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了C端价值。 或者说是新轻食能够让预制菜有了用武之地。否则一份普通的预制菜凭什么与传统餐饮和已便利到极致的外卖配送市场竞争?
许多新生的企业正携带数据化技术和现代产业运营与传统相结合让脱离局限向更广泛和刚需延伸为这个赛道带来了更大想象力。 从这个意义上新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