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十二章之五 荞麦情缘

2021-12-11 07:28 作者:山河学苑  | 我要投稿

作者  吕东平

       由于哈尔通大队的鼎力相助,昼夜开垦,再加上“盲流点”上的 人员艰苦奋斗,开出了两千来亩土地。又用圆盘耙把地耙了好 几遍,整平耙细。我们的人员个个笑逐颜开,干劲十足,信心百倍。

        但这时,小麦的播种期早已过时,这里是九类地区,无霜期短, 怎么办?就只能琢磨晚熟品种了。
        我还是找了哈尔通的陶书记,我们时运不错,哈尔通正好库存了一部分荞麦和穄子。这两种农作物生长期短,到秋能够成熟。陶书记答应借给我们当籽种。
        人们对荞麦都了解,现在成了好东西了,但那年种它确是无奈之举。因种别的都不赶趟了,才想办法种的荞麦,也是迫不得已,它的生长期只有七十多天就能收获。
         穄子其实就是一种大粒硬糜子,似黍而不粘,我觉得不好吃。但它的生长期也很短,耐寒,好伺弄,产量低,一般现在已没谁喜欢种 了。
       我们没有运输工具,二十几个小伙子顺着哈尔通通往上道口的方向,沿着原来从无人走过的草地,奔跑在自 己踩出来的特色道路上。一个个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用面袋,丝织袋连背带扛,从哈尔通趟水渡河扛到新建点上。往返不停如同长龙,谈笑风生恰似乐队,一天就把籽种全部运到点上来了。
          播种以后,天气大旱,穄子原本就没长起来,全部旱死了,稀稀 拉拉地剩了几棵也没用了,就算是颗粒无收。
        荞麦就没听那个邪,也许与我们有缘,或是天意。它战胜了旱灾 和荒草的缠绕,偏偏拼命地生长,我在关里关外从没见过有长那么好的荞麦,一米多高,颗粒饱满。长得太好,虽然收割前倒伏了不少,仍是空前的大丰收。
       由于人少地多,收割忙不过来,特别荞麦这种作物,等完全成熟 后就容易掉粒。
        后来,在九分熟时,劳动力大部份都没回来。迫 不得已,明知道会浪费,在费义乐、东明等人的带领下,还是用大扇刀先放 倒了,荞麦粒撒得遍地都是,尽管那样,还是空前大丰收,那一年我们吃的全是荞麦面,直到第二年秋后小 麦丰收后,才换了口粮,但荞麦仍存着,一直吃了好几年。
     在这以前是顿顿荞麦面条,荞麦面馒头,荞麦面疙瘩汤,荞麦面 大包子,荞麦面糊涂粥,反正我们也没有别的。只有这不太令人喜欢 的荞麦,我们还上了哈尔通借给的籽种,解决了吃饭问题。也不用向 哈尔通借粮了,人人能吃饱吃好了!但第二年播小麦的籽种也是哈尔 通大队援助的。
           那时候无可奈何,顿顿吃荞麦面做的饭 ,山上采野菜,木耳等 维持生活。现在来说,那真算是一种高级生活享受呢!还是最好最有 营养价值,并且对身体还有保健去病疗效作用呢!
         为什么这时劳动力不多呢?当时播种以后,公社县里愈加打压, “点上”的人几乎都不辞而别了。最艰难时只剩二弟东明看家 ,并 接待了南京来的水土考察团,我成天与公社,县省等有关方面交涉。
           收割前,我得到省的支持和批件,大家才闻风后纷纷返回的,并 每天都有为求生存而来投奔的。这些我将在后面叙述。
          这几天,想到那年荞麦的大丰收,我突然上网看看。才知道荞麦 面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降血脂、防治糖尿病等功效。还能促进新陈 代谢,荞麦面中丰富的烟酸,能增强解毒能力。
         总之,反正我也不懂。原先我们只 知道荞麦面能充饥,荞麦皮能做枕头瓤子!
          哈哈!难怪我们那茬人那时候,个个生龙活虎,身体健康,连感 冒都没有,原来是“荞麦先生”在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呢!
         荞麦,荞麦,你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救命恩粮,我们永远不 会忘记你。我们要让这个村庄的一代一代的人都知道你当年的貢献, 你将和我们那代创始人一样,永远载入我们开荒建屯的史册!

[第十二章 完]

第十二章之五 荞麦情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