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核弹头的轨道轰炸器,为何敢想不敢干?

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前两天刚刚提到过,当然这也是很多爱好者的幻想,就是把核弹头集中发射到太空中,这样就成为了环绕地球的核弹卫星。如果采用大倾斜轨道。或者是像气象卫星那样的极轨轨道。对地球表面任何一点来说,这些核弹头卫星都可以在24小时以内,至少凌空飞临一次。如果想炸谁,那么只要在轨道上提前给部分弹头减速就可以了。这样方便又快捷,实在是最理想的核打击手段。那么最终为何没有任何国家去实际这样干呢?实际上在冷战高峰年代,苏联方面还是真试验过的。苏联方面曾经以“SS9”洲际导弹导弹为基础,上面级上再加上一个反推火箭,就组成了一个轰炸系统综合试验平台。平时在地面待命,接到命令,立即发射进入卫星轨道运行。由于大部分成熟的洲际导弹发射吨位比较小的载荷入轨,

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因此这种特殊的弹头和载荷综合体可以直接入轨。第二级火箭分离后,弹头和反推火箭综合体就实际上成了低轨道卫星。不过这个载荷并不像正常卫星一样不断的环绕地面运行。而是围绕地球飞行大半圈,大约不到3万公里就开始反推减速下落。根据地面指令,反推火箭点火将其送入再入大气层的轨道。虽然没有完全环绕地球轨道临空轰炸,但是如果反推火箭晚点火几个小时,那么整个组合体就已经是真正的轨道轰炸器。当然这种部署仍然是试验性质,没有敢携带真正的核弹头。实际携带的只是一个和弹头同等重量的遥控装置。也没有携带多弹头成为理想中的战略轨道轰炸机,不过这种试验本身就已经为外太空军事化甚至是外太空核武开了一个头。与此同时,美国方面,

也开始积极研究轨道轰炸器甚至是轨道轰炸机的特殊装备意义。当时的专家们认为发展轨道轰炸机有多重好处。第一,就是轨道轰炸器或者轨道轰炸机可以充分欺骗各大国的战略反导系统。其发射后快速入轨,采用的是典型的卫星轨道,不同于洲际导弹的长抛物线弹道,因此很容易骗过各大国的战略反导预警雷达。一般战略反导都是相互在对方洲际导弹的来袭方向部署,而这些方向基本是先天确定的。而轨道轰炸机却可以出其不意地从战略反导的薄弱方向来袭。往往是防不胜防。第二个好处,是轨道轰炸机可以在太空中灵活变轨,

可以造成跟踪方的目标短时间内丢失,在实战中,一旦太空目标丢失几个小时,那么就等于无法防御,因此只要丢失目标5个小时。这种太空目标就已经可以围绕地球飞3圈,足够发动多次突然袭击了。第三,是轨道轰炸机留给战略防御系统的反应时间非常短暂,在实战中很难防住。既然轨道轰炸机好处这么多,那么为何美苏和其他大国都没有真正部署呢?

其实轨道轰炸器和轨道轰炸机的短板也不少。首先短板就是这种系统风险性极大。毕竟是一堆核弹头在天上不断的绕圈还无人控制,不但可以绕到对手头顶上,也可以绕到自家头顶上。如果核战争短时间内不爆发。有这么一堆核弹在天上不断的绕,让谁都害怕。而且一旦发射就很难收回来。最终系统老化了,对全球都是巨大风险。其次,核弹用洲际导弹相互发射,最多30分钟到45分钟就会打到对手的本土。即使大规模核战争也会在几个小时内结束,因为能发射的洲际导弹几乎都发射出去了。而这种太空轰炸机,如果突然接到命令,瞄准某个具体目标,从调整轨道到对准目标,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到24个小时以后。真遇到核大战,就成了年三十的兔子,有它没它已经无关大局。因此实战使用效率不高。不过如果是新式次轨道轰炸机,倒是可以重新考虑存在的价值。在这方面,自然有遥遥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