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拜科努尔110/250能源号发射场

LC-250A
随着土星五号搭载阿波罗17号任务于1972年12月7号升空,为美国的登月计划画上了句号。然而在阿波罗17发射前的14天前,第四枚N1-7L也是最后一枚从拜科努尔起飞;很不幸的是任然失败了,就在即将进行一级分离时,停机程序出现失误,燃料管破裂发生火灾,在107秒时爆炸,爆炸的高度是40公里高空,也是自N1诞生以来飞行的最高高度;1976年正式结束了苏联的登月梦计划!然而随着美国航天飞机计划的开展,20世纪70年代末拜科努尔的挖掘机与工人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位于46.0083*N 63.3049*E 的拜科努尔第250号A发射复合体正式开工!

参与过N1项目的发动机工程师瓦伦丁*格卢什科指责N1最大的失败就是没有经过一系列的静态点火测试,所以发射复合体250号不仅仅是用于发射火箭,而且还可以充当火箭的测试台,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需要占用那么大的场地了;



250号复合体最大宽度是210米,纵深长度是400米,导流槽宽度是30米,从火箭发动机到导流槽底部的高度在45米左右,如果从平台到底部的深度在40米左右,导流槽总长度80米,平台一共有50个喷水口,底座有48个,还有2个较大功率的喷口直接喷到导流槽底部;在美国的斯坦尼航天测试中心有个30米高的B-1/B-2测试台,土星五号1级与航天飞机主发动机都在这里测试过,与250号复合体的大小相似;



整个设施包括主控制中心、辅助设施、压缩机站、锅炉房、仓库等系统的综合体,从卫星图上大致梳理一下各个位置的功能与分布;首先紫色的线是代表总长度1.61公里的燃料补给线,通过白色方块的火车对黄色区域使用氦气密封的液氧和液氢储藏箱,深蓝色的是煤油的储藏箱;红色区域是地下控制指挥中心,包括加注燃料等,而绿色的也是地下设施配合发射工作;

两个对称的天蓝色是避雷塔,高度大约240米;4个橙黄色的是大功率照明灯。


复合体即将完成之际,用于测试新RD0120的设备已经运抵250号复合体,首次对氢氧燃料加注与测试



1987年5月15日,能源号第一次带着“极地”激光武器,首次从250号复合体起飞;也是唯一的一次起飞,后来能源M也曾在复合体滞留过,只不过在跟质子M的比赛中输了;









250号工位只有使用过2次,至此告别了它的工作。2008年俄罗斯本考虑在拜科努尔建立安加拉发射场,帮助哈萨克斯坦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仅在250号复合体做一些设施重建,可惜的是2014资金运转不周,便没有了下文;然而,2021年俄罗斯在东方航天发射场进行新的安加拉火箭发射场的建设,是不是很眼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继承了250号的外观,只不过规格缩小了一些;250号复合体永久沉没在历史的大海之中。
LC-110(37/38)
110发射复合体是位于250号的正南方向4.808公里,距东南方加加林起飞的联盟号发射场5.45公里;建于20世纪60年代,正值美国登月计划;服务于N1登月火箭,LC110/38或LC110R位于东部的发射场率先完成,随后西部的LC110/37或LC110L才紧随其后。因为当时美国也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建立了39A/39B复合体,本质上是相同的;



非常可惜的是,在1969年7月3日N1的第二次飞行中,仅在10.5秒后的100米高空中,8号发动机的爆炸导致一级关机,可18号发动机却仍在运转,这使得箭体倾斜,最后落在了发射台上,巨大的火球从出现在LC110/38的上,慢慢的升起了一朵蘑菇云,50公里以内的窗户都被震碎了;爆炸的威力约4.5吨TNT,同时仍有85%的燃料未引爆洒落在发射台上,180米的避雷塔倒塌并且呈螺旋状,一侧导流槽格栅直接被冲击波吹走,烧焦的痕迹遍布发射台;这次爆炸的损失约为35万卢布;


之后的第三枚与第四枚N1都是在110/37起飞的,随着能源号的项目开展;为了给"暴风雪号”与祝融星火箭做准备,就将110号的2个复合体进行了升级,包括燃料储存与补给、噪音降噪系统、航天员登船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更替。



110复合体每个发射场都是以一个直径为270米的圆圈区域,燃料运送管道走地面,而不是像N1走地下再通过勤务塔;燃料储存区距离发射台750米;黄色是液氧、液氢,蓝色是煤油;燃料管道总长为1.4公里;红色都是地下设施包括应急避难,橙色是照明灯,天蓝色是185米避雷塔;导流槽深度是23米,三条导流槽开口宽10米,长60米;从底到地面的坡度是120度;为了证明能源号与祝融星在110复合体的流体运动状态,都经过相关测试验证。


“暴风雪号”于1988年11月15日从110/37升空后,本身应该像美国的航天飞机一样,搭载宇航员前往空间站;随着苏联的公有制逐渐转变为私有,这个项目不能带来过多的利润。即使还有2架沉睡在拜科努尔厂房的航天飞机,那里既是他们出生的地方,也是他们的陵墓;“暴风雪号”则被成列于德国的博物馆之中,而剩下的2枚能源号,一枚因厂房倒塌损坏,另一枚能源M永远滞留在测试厂房;它的开始是充满抱负的,它的结束也是悲剧的。












至此能源家族画上了句号,除了用于助推器RD170以及衍生品还在服务于俄罗斯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