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纵欲作为一种疾病存在:理性,是没法解决纵欲问题的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五十三篇原创文章
本文重点:要解决纵欲的问题,必须要有一种超越理性,“不讲道理”的东西,也就是信仰,来强制要求人才行。我们现代人都是没有信仰的,所以才会落入纵欲的深渊。
冲动与激情
纵欲伤身,甚至会引起各种疾病,纵欲导致体内“阴阳失调”……这样比较带有神秘色彩的观点,相信大家都听过不少,而像是“实验和调查研究表明,纵欲对身体没有益处,但也没有害处”的,来自现代医学的观点,很多人也不是第一次见。
是的,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这两种声音总是在不断发生斗争,由此,我们的心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只要做了那件事,那你就是某种程度上的“有病”,是过度旺盛,是神经过度敏感,是缺乏自律,等等。
这些思考,大方向还算是比较对的,因为这样想的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件事所包含的毁灭性的力量,但终究还是“走错了道儿”——我们确实应该把这个问题归结到人性上,但不应该说是自己有病,因为这样的一种倾向,是所有人都有的。
人,总是会有很多幻想和激情,这其中有美好的,比如爱情亲情,对和平的向往等等,但也有邪恶的,比如杀人、抢夺、强奸等等,但是因为考虑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很多人并不会将那些强烈的欲愿付诸实践。
但是,当人通过那种方式自己满足自己的时候,他便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各种各样的场景,这个时候,我们其实可以说,这个人几乎是把脑海中的幻想“付诸实践”了的,并且,由此而体验到强烈的快感。
自动化的自嗨
看过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人,应该对小李子在片中遇到的一个叫马克的,非常老道的股票交易员印象非常深,由于每天都要和大量的金钱流动打交道,他总是处在高度的焦虑中,于是他想出了各种办法以试图缓解:吸粉,一边拍打胸脯一边哼唱如战歌一般的旋律,另外,便是跑到厕所里自己手动解决生理需求。
这些人并不缺女人,所以在这里,做那件事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种替代性的下策,他们其实就像是吃个零食,抽支烟一样,非常自然而平常的,就去做了。
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把这个剧情看做是对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隐喻,电影中的马克这个人,是一个股票证券交易员,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些像傻瓜一样的把钱拿给他投资,到底是赚还是亏说不好,但是他自己却稳拿分成和固定的手续费”——而这,也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如出一辙:劳动和生活的分裂,以及生命本身的分裂。
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只用专注地做一个动作,他完全可以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不知道关心产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离生产和劳动本身,便更远了,他们所认知的世界,完全是由观念和一些教条所构建起来的。
而当现代化入侵到整个社会时,我们所面临的,不仅是“城里的大人小孩都不认识长在地里的水稻和玉米”这么简单,它把所有人的生活、甚至人生完全地撕裂成了碎片:小孩规划读什么样的小学中学大学,大人规划工作和未来,我们每天按照一个时间表掐点过日子……
这样的生活,显然不是人过的,人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体验到快乐,所以,我们其实都像电影中的马克一样,就像是吃个零食,抽支烟一样,非常自然而平常的,近乎自动化,习惯化的,就去“做了”。
当然,也并不一定是做那件事,但我们做的事情本质上和那件事没有本质区别:打游戏也好、疯狂购物也好、狂吃、无节制的追剧……这些,都是自嗨而已。
要往哪里去
其实,我们人类把做那件事和少男少女的成长,人的道德和理性联系起来,不过是启蒙运动发生后,也就是近两三百多年来发生的事情,在那之前,这件事不过是成年男性和僧侣等少数人的边缘话题。
究其原因,是启蒙运动许诺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人自主利用自己的理性,并且可以由此创造“美好”,甚至“天堂”的世界,但我们最终发现,理性的作用其实很有限,我们没有办法停止纵欲,停止“做那件事”。
这是今天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当没有了信仰,没有一个绝对强制的东西要求我们“做个人”,当我们的社会中,只有法律这个东西作为强制约束,限制我们只要“不犯罪”就行,而不会我们的精神世界做强行的要求,有强有力的引导,我们将走向何方?
(END.)
--------------------
我是单华伟,一个看书和写作的人,如果觉得文章有启发,记得点个赞吧,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