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宋史》才知道:梁山十二天罡正将最后受封的大司令小司令,有几个是临时工?

2023-04-08 11:55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梁山一百单八将征方腊折损大半,最后回朝受封的只有十二员天罡正将、十五员地煞副将。

十五员地煞副将被封为“武奕郎、诸路都统领”,这名号听起来挺响亮,但最高也就是个七品芝麻官——《宋史·职官志》写得很清楚:“武功至武翼大夫为正七品,武功至武翼郎为从七品,通直郎、直秘阁、训武、修武郎为正八品,诸宣教、宣议郎、承直、儒林、文林、从事、从政、修职郎从八品,诸承事、承奉郎,忠训、忠翊、成忠、保义郎为正九品,诸承务郎、承节、承信、迪功郎为从九品。”

简而言之一句话:大夫最低为正七品,诸郎最高为从七品。从镇三山黄信、病尉迟孙立到一枝花蔡庆、小尉迟孙新,最后的军衔,也就是少尉到上尉之间——与文散官诸郎对应的,是从七品的翊麾校尉到从七品的陪戎校尉。

这样册封也很好理解:毕竟宋朝官帽有限,这些山贼草寇的水平也有限,让他们当将军,那纯属赶鸭子上架,给个尉官就不错了。

这里面最亏的就是原青州府兵马都监黄信和原登州兵马提辖孙立,他们转了一大圈,除了档案里多了一个污点外,官衔也降低了:小李广花荣曾给黄信行礼并称其为“都监相公”,可见黄信的级别比清风寨知寨花荣高,而孙立在登州,也是仅次于知州的头号武官(兵马提辖使一般由州府主官兼任),他们最后只当了个看起来很大、实际很小的统领,而且还是个临时工。

《宋史·职官志》对都统领有明确的定位,在军中处于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同统制、副统制之下,升降无需兵部和枢密院批准,报备一下就行了。

熟读水浒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双鞭呼延灼在征讨梁山之前,官职是“汝宁郡都统制”,他和陈州团练使韩滔、颍州团练使彭玘的手下,都有很多都统领,但他们三支部队加起来,也只有一万五千马步军,他们三人也就是个少将师长或旅长级别,下面的统制官相当于上校团长,统制下面的同统制、副统制要是相当于中校少校,那么都统领最高不过也就是少校营长,也有可能是上尉连长。

地煞副将受封的武奕郎、都统领虽然级别不高,但是除了黄信、孙立之外,其余十三个都应该满心欢喜,因为这些人从小毛贼、小混混变成有品级的朝廷命官,也算一步登天了。

地煞副将在军队中都谋了一个差事,按理说天罡正将的待遇也不会太差,宋江受封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受封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看起来好像是封疆大吏兼军区司令、副司令。

但是我们再看看《宋史》,就会替他们“打抱不平”: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官职,原来都是临时的?

宣抚使有大有小,不管大小都是临时工,这是有据可查的:“宣抚使,不常置,掌宣布威灵、抚绥边境及统护将帅、督视军旅之事。”

宣抚使跟节度使不是一回事,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的级别也不高,在横行十三阶的拱卫大夫、 左武大夫、右武大夫之下,与武显大夫、武节大夫、武略大夫、武经大夫、武义大夫、武翼大夫并为“旧诸司正使,八阶”,仅在诸郎之上,也就是最低的大夫。

宋江和卢俊义真正有点实权的官职,实际是州兵马总管和副总管,也就是霹雳火秦明上梁山前的级别,而且可能还不如秦明高——“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秦统制”,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就知道秦明这个军分区司令的军衔只是统制,比呼延灼低一大级,宋江卢俊义受封的军衔,也不会比统制高。

蔡京于崇宁四年(1105年)给宋徽宗赵佶上书,明确了总管的职权:“以太中大夫以上知州,置副总管、钤辖各一员,知州为都总管。”

宋江是总管而不是知州,和卢俊义的副总管一样,都只是各州厢军副司令而已。

宋朝行政区划分道(路)、州(府)、县三级,应天府兵马都统制花荣、横海军沧州都统制柴进、中山府郓州都统制李应、保定府都统制朱仝、兖州府都统制戴宗、镇江润州都统制看起来都像军分区司令,但这司令有大有小——有的地方团长也称司令,有些大兵团司令却可以管辖好几个正规军,野战军司令则可以管好几个兵团司令。

看司令的大小,不但要看他们的地盘大小、兵力多少,还要看朝廷给他们的正式军衔,也就是从一品骠骑大将军到从五品游击将,看看武节将军是几品。

很遗憾,宋朝的军职中就没有武节将军,那是金国始置的六品武散官。

六品在知县之上,州府之下或相当于小州府,也就是说,花荣李逵等人,都是受知府知州指挥的地方军主官,手下兵力绝不会超过一万,也就是个少将而已。

真正得实惠的,还是御营兵马指挥使双鞭呼延灼,这位汝宁郡都统制,仅比殿前九帅(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侍卫亲军马军的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低一级:“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

所谓“御营”,也就是“京营”中的侍卫亲军,由殿前九帅统领,殿前九帅之下,就是指挥使,那是手中有兵的实权,根本就不受地方文官的管辖和压制。

在十二员天罡正将中,最搞笑的就是军师吴用,他受封的武胜军承宣使,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那都是太监的行当,无定员,而且在从宋徽宗继位、蔡京掌权后,承宣使的话语权更是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政和中,诏承宣、观察使仍不带持节。”

名义上是皇帝派出的“监军”,但是不持节,也就没替皇帝做决定的权力,就是个混饭吃的闲职,没有兵权,也没有地方管辖权,说的话地方军政大佬可听可不听,也就是不拿厢军俸禄的“免费参谋”而已。

承宣使无定员,无职守,虽冠有军名而不赴任,仅为武臣加官虚衔,一般的承宣使都留在京城白吃饭,吴用之所以没有留在京城,是因为不受待见,所以到了武胜军啥权力都没有,也无事可干:“自到任之后,常常心中不乐。”

吴用知道自己在武胜军就是个废物,所以高兴不起来,真正高兴的是御营指挥使双鞭呼延灼,他只要再熬几年,熬不死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熬死一个都虞候也行,只要当在殿前九帅中有一个座位,他就可以跟高俅平起平坐了。

呼延灼得到这个美差,让我们也产生了一些怀疑:他断送了高俅替他组建的三千铁甲连环马,还坑死了“慕容国舅”,招安后却没受到打击报复,莫非他是朝廷安插到梁山的卧底?宋江卢俊义李逵等人当的大司令、小司令相当于近现代什么级别?他们能称职吗?


看《宋史》才知道:梁山十二天罡正将最后受封的大司令小司令,有几个是临时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