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学原理:论据化的一种一般理论》 [法]米歇尔·梅耶 著 读书笔记
导语:
20世纪引发修辞学革命的两部著作的写作都旨在反对当时刻板模仿自然科学用以描述理性的严格的逻辑主义。(1958《论论据化》《论据化的用法》)
意识形态的崩溃促进了多元社会的诞生,在那里,自由讨论和不同意见被认为是正常的和健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民主化,如同对现存等级制的质疑一样,有利于对它们的重新界定,这种民主化在几十年的历程中,产生了某种绝对由交际所主导的社会。
至于人文学科,它们提供论据进行论证的工作远多于证明工作。它们提出各种理由,人们永远可以质疑这些理由或重新阐释它们,因为人自身意识到,他是一个问题性质的生物,他不可能避开对自身、对世界、对其他人的叩问。
从文学批评到精神分析,从法律到政治学,从语言学到社会活动家动机额研究,在世间的长河中,修辞学都显现为某分析的强大工具以及理解自身和理解人际关系的强大工具。然而人们却很少思考它的具体轮廓和它的终极目标,由此所造成一般认识中修辞学的彻底破碎形态。
截止现在的所有论著,都设定了某种相同的视野,即理性和思想的视野。该视野的基础单位是命题或判断。这种观点已经过时了。人们争论的对象、思考的对象,乃是各种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不再有讨论。命题归根究底不过只是一种回答。
有些问题的问题密度很高,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并远离个体们,正如有些问题的问题密度很低,它们发挥浸润日常会话的作用,经常为了联结礼貌的和友好的接触。前边的那些问题使人们产生分歧,后边的这类问题则把人们聚在一起。从纠纷性论据化到认同言语,阶梯的攀升程度在继续。通过这种阶梯程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处于被质疑的状态,因为修辞学的实质就是这种距离。
人们会毫不惊奇地发现,言语本身的任务就是反映需要面对的种种问题的或大或小的问题性。然而思考的统一性却是叩问,而更进一步超越问题的,则是问题与回答的耦合,这种耦合构成了任何修辞学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