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苏州VS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对比解读

2020-10-14 10:15 作者:琳云执企  | 我要投稿


     2019年4月15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苏府办〔2019〕69号】;2020年4月25日,苏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倾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力争到2030年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一万家,产业规模突破一万亿元。

    2020年9月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集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沪自贸临管委〔2020〕717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下简称“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和高质量发展。

    作为长三角范围内的两大重点地区,上述政策的发布无疑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及产业布局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苏州和临港新片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整体来看,两地政策的支持方向及扶持内容基本一致,覆盖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资质认证、产业化项目建设、企业规模化发展、模式创新(MAH)、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内容,支持范围也基本保持一致,但在扶持力度上,临港新片区的政策要优于苏州的政策,各项对比如下:

除上述共性的扶持内容外,两个地区均有各自个性化的一些政策条款:

【临港新片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最高3亿元)、取得生产批件与上市销售许可(药品:300万元/批件(许可),器械:200万元)、开展国际联合临床研究取得境外上市的药品(最高1000万元);

【苏州】:技术改造/设备投资(最高1000万元)、企业总部建设(最高6000万元)

【共性政策细则对比】

1、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研究

临港:根据药品的注册分类进行划档扶持,覆盖1-4类化学药、1-5类生物制品、1-6类中药及天然药物;

苏州:支持新机制、新靶点和新结构的化学药、生物制品、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等,主要支持Ⅰ类新药

  • 对比Ⅰ类新药扶持政策:

  • 临港-其他类别药品:

  • 医疗器械

临港:二类医疗器械不含二类诊断试剂及设备零部件。

苏州:须符合所列范围,主要包括影像设备、植介入器械、手术精准定位与导航系统、全降解血管支架、生物再生材料等高值耗材及康复器械和其他高端医疗耗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等体外诊断设备和配套试剂等。

  • 仿制药品

  • 产业化项目建设

  • 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化发展

注:每上一个台阶奖励一次、实施晋档补差

  • 模式创新(MAH)/支持产品委托生产

  • 取得专业资质认证

  •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服务

【个性化政策细则】

 临港新片区:

  •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品突破

  • 支持企业取得生产批件与上市销售许可

  • 鼓励企业开拓市场

 苏州:

  • 技术改造/设备投资

  • 企业总部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临港新片区及苏州的生物医药专项政策均在医药产业创新的不同阶段给予了支持,且具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相比而言,临港新片区的政策在医药创新研发阶段的扶持政策更有优势,而在医药产业化政策上,苏州政策更胜一筹,临港新片区仅仅支持对片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化建设项目,苏州政策则是对取得注册批件后产业化建设项目、现有企业的设备投资项目等各阶段进行支持。

从企业角度看,当然希望获得政府尽可能多的资金补贴支持,这些政策对形成重大技术突破和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上,企业的落户及发展,不仅看当地政府可以给到的资金补贴,产业生态、园区服务、人才可获得性、营商环境、区位优势和市场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也同样是各位企业家、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的。从政策实行的连续性上来看,苏州有苏州市政府产业地标方案的政策支持(举全市之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唯一地标产业),会对生物医药产业持续支持到2030年,临港新片区无类似中长期规划性文件支持(现依托政策为: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从政策可持续性上有一定风险。

更多细则可参照政策原文。


投稿、转载、合作联系微信号  |  kongwenyao

政策服务咨询电话  |  13073314884

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苏州VS临港新片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对比解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