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夏令营 | 季羡林是怎么学会八国外语的?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论语”
免费领取价值299元的【吴守立院长讲《论语》200讲合集】,手把手教你如何从零开始学《论语》。
季羡林先生一生是传奇的,他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具有多重身份,用我们当下流行的话语来说,是个标准的“斜杠青年”,多重职业者,但是我最关注的还是他作为语言学家的身份。
这个称谓,他绝对是当之无愧的。他一生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其实还有一门语言没说,是南斯拉夫语。这样算下来,他就会八国外语了。
读季羡林先生的自传,他学语言的经历既有不可复制性,又同时带有一点可借鉴性。不可复制性的原因在于他超高的语言学习天分以及他在学语言经历上所遇见的老师,教授,几乎很多都是世界级的语言大师,比如教他吐火罗文的西克教授,是难得通读了吐火罗文的世界大师,这种经历世界上是没几个人享受得到的。
可借鉴的一些原因来源于他的学习经历和他老师的教授方法及他的学习方法,也正是要探索的一些东西。
第一,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唯有勤奋二字。
季羡林也在尚实英文学社补过多年的英文,那是个私人学社,老师水平很高,他记载,“自己每天(除星期天)早上从南关穿过全城走到大明湖,晚上五点再走回南关。吃完晚饭,立刻就又进城走到尚实英文学社,晚九点回家,真可谓马不停蹄”。这种勤劳和吃苦的精神造就了他非常扎实的英文功底,以至于在后来的高中时,遇到一个记忆力超群的对手,那个人却始终屈居于他,因为季羡林的国文和英文的功底实在太好,他自己也说这个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之事。
因此,撇开天分,我觉得学语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勤奋二字。
第二,兴趣是个好老师
季羡林先生所学的博士主修是梵文。梵文是一种怎样的语言,用季羡林的话来说:“这一种在现在世界上已知的语言中语法最复杂的古代语言,形态变化之丰富,同汉语截然相反。”
对付这样一门难的语言,季羡林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觉得从他选择梵文作为主系的原因就可以看出。他在国内读书时,就曾经动过学习梵文的念头,只因当时国内没人教梵文,所以愿望没有实现。后来到德国,碰到一个中国留学生学习过两个学期的梵文,并且把一本梵文语法书送给了他,季羡林觉得自己非读梵文不可,迫切地想要研究中印文化关系,于是在日记里连续三天都记叙自己非读梵文不可的决心。
正是这种兴趣和决心,使他在这门如此复杂的语言学习中,依然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他的博士论文口试是sehrgut(优秀)。
所以有意向学多语种的朋友们,在选择的时候,不要看别人都选了什么,而是看自己的兴趣和内在驱动力在哪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是学习多语言的至理名言。
第三,学习语言的决心以及方法(读原文,开口说,听母语者说,浸泡式学习)
想要学习多语言,但是以没资源没时间为借口实在是有点糟糕。因为在现在的学习条件下再说这点就有点可耻了。
季羡林学习的年代几乎是中国最贫穷的年代之一,他家里穷得一塌糊涂,他叔父将他接到济南学习,可以说是寄人篱下。在那样的情况下,他愣是每年节衣缩食省出三块大洋买英文书。国内没地方买,他是在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买的,方法是写明信片邮寄,书寄到邮局之后他走二十多里的路去邮局拿书,拿到书开心得像拥有全世界,还曾经翻译过,这些决心和方法大概是我们从来不曾想象的。
除了阅读原文和翻译原文的学习方法,我也看到了他是如何克服听力和口语难关的。初到德国,他是去上课的,然而他自己也承认,在清华学了四年德语,其实是哑巴德语,一说不了,二听不太懂(当年他们德语课都是英文授课的)。那么怎么办,初到柏林,他就到了柏林大学补习口语,找人练习,要求自己张开嘴。他说学语言,“不要脸”的人学得好,“不要脸”是指“不怕犯错”,“不怕被人笑话”,说出来,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而听力,在母语环境里,就尽可能地去听母语者说话。
他提到他的房东太太,人特别好,就是爱唠嗑,说特别琐碎细小的事情,他其实没兴趣,但是他天天听她说,就当练听力;初到哥廷根大学,除了希腊文之外,还选修了很多其他的课,一天上6个小时,目的无他,也是练听力。
语言学习是座高峰,坚持者才能达到顶峰
其实,写到后来,我们早已发现,学习语言并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多听,多看,多说,多写。我们胜在这个时代快捷的资源,网络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想听原文,网上有;想说话,网络上也有,甚至线下的口语角也可以。所以其实现在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行动。
结语:无论你是想学习一门外语还是多门外语,某些道理和方法都是相通的,认清本质,不急躁,沉下心,我相信,我们也能成为语言的征服者。
声明:文字来自网络,感谢作者辛苦创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我是种子,我分享!
欢迎将此文分享转发给身边的3个有缘人,一起加入到“让3亿中国人读《论语》”的行列!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学习群”
申请加入【智慧妈妈】或【超级学爸】学习社群。吴院长和书院团队每天都会在群里和你分享【最有价值的内容:国学智慧、家庭教育、演讲沟通、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