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涟:即使我们是笼中鸟,我们也与鸟笼的主人共享一套宇宙常数
皇甫涟
皇甫涟,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在读,专业数学。曾参与科幻活动:第30届银河奖科幻微小说征文活动(少年少女的词语接龙)、华为中情局首届超短篇科幻小说创作大赛(甲骨、计算机与墓志铭)、第三届星火杯全国高校科幻征文大赛(裁决天使、优秀奖)
本科时曾任西安交大推理社社长,曾有志创作推理,参与过多次推理小说奖。2019-2020年策划西安交大推理社社刊,共两册,对武侠、科幻等领域创作抱有同等兴趣;科幻方面创作思路主要源于新海诚的“距离感”主旨,围绕更久远的过去与将来的某些联系展开故事。
采 访 实 录
高校科幻:随着科幻产业的工业化,现在一部科幻作品背后有大量工作人员,科幻从业者也不单单指传统的科幻作家了,也包括电影、动漫的特效师等等。笔者觉得也要提升对他们的关注度,以便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准。您对此有何看法?
皇甫涟:其实这里面有挺多方面的……科幻作者的想象力对作品至关重要,同样地,工作人员的想象力也往往会给作品带来质变,在这一点上各行各业其实都遵循同一个道理。所以大家都相互得到关注,并且相互影响的时候,相信不管哪一方面都会前进得很快。因此我支持对各行各业都保持一定的关注,主动去宣传台前和幕后的一系列工作。
对于上面提到的观点,虽然我看的作品不多……个人觉得在15年的一个《三体》同人短片(BV1qs41117Po,作者王壬)就是小说作品促进影视作品想象力攀升的一个例子,当“水滴”的近乎完美的性质给出之后,要怎样去呈现这个完美性质,就成了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当然我觉得这个同人短片的想象力也很厉害,通过一个镜头拉远循序渐进地去加固一开始埋下的扣,然后摇镜头解开那个扣。我想很多时候都会见到影视改编的从业者为了去表达作品里惊人的想象力,也会采取更多变的方式。反过来说,现在可能不算是一个全民阅读的黄金时代,当很多青少年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可能会被里面一些非常炫酷的画面所感染,从而想要了解科幻作品(Redline, 2010),也有可能是被新颖的手法所启发,站在更高的起点去放飞想象(颠倒的帕特玛, 2013)。不管是其中哪一种,都会反过来影响科幻小说作品的大环境。
才想起上面提到的都是动画作品,要说起来我应该也是被动画作品拉进科幻坑的哈哈。
高校科幻:您有考虑过成为一名专业的科幻从业者吗?当工作与兴趣合而为一,工作起来可能会更得心应手。如果没有,是因为您生活中还有其他更关注的东西,还是有其他考量?
皇甫涟:目前应该不会吧。我自认为对科幻的了解还是太少,如果有机会能更加系统地了解科幻小说,才会决定是否沿着前辈的道路继续前进。不管以什么作为事业,能决定成就的我想都不会是一时的欲望和冲动,而是一些更脚踏实地的特质。
高校科幻:纵使科幻工业中其他职业已然成为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依然是作家(或是编剧),因为他们是新点子的来源。没有他们,科幻的地基就没有了。那关于在写作中寻找灵感,您有怎样的习惯?是信手拈来吗?
皇甫涟:灵感差不多都是闲坐无聊的时候才会突然涌现,当别的事占据大量时间,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就会无暇思考。就我个人来说,目前写过的寥寥几个短篇,其实都沿用了古代风格朋克的一部分模式——这个习惯是从一本很喜欢的网络小说《走进修仙》里学到的。具体说来,就是会遐想一些比较过去的事物,例如殷商时期就存在过的东西、故事、传说、遗迹,然后给它假定一个比较近未来才会出现的,幻想中的功能或者解释。当这个解释能说服我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引入更完善的背景设定和故事了。不过和我很喜欢的马伯庸老师不同,我更倾向于站在“现在”或“未来”的时间点,以一段有些暧昧的故事情节出发,回顾古代风格朋克的一个微小的侧面或者投影。像《龙与地下铁》这种时间定位在李唐的一般都不会考虑。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只是“现阶段”而已,我真正写过的东西实在太少了。
高校科幻:您创作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学业内容强相关吗?就是会注入自己熟悉的元素,还是会涉猎更宽泛,在拓展中创作加学习?
皇甫涟:和学业基本不相关,不过和阅读关系很紧密。希望未来多看一些新的作品,小说也好,游戏也好,都有可能带来新的想法。
高校科幻:除了科幻相关,您是否还会创作其他类型的小说?
皇甫涟:本科时写过一点点武侠,之后在推理小说领域努力过一段时间,也写过推理方面的长篇小说。
高校科幻:推理是种逻辑性很强的工作。而科幻作品也要求科学性、严谨性。特别是剧情,只有逻辑自洽,才能显得合情合理,引起受众的兴趣和共鸣。您很喜欢推理,会如何利用这种逻辑性强的思维打磨自己的作品,使之足够真实?
皇甫涟:在类型小说里,推理挨得最近的应该就是科幻了。很多推理作者都会尝试一把科幻,也有去尝试创作科幻推理的。以推理圈的术语来说,科幻推理应该是分类在一个更广义的“设定系推理”之下,这里面还包含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包含“奇幻”元素的剑与魔法世界下的推理,或者带有灵异现象的民俗推理等等。但是从本质上讲,“设定系推理”都是引入了一些现实中并不成立,但作者假定它成立的先验规则,并且在规则之上安排情节和谜题。举个例子,我看到很多推理作者非常喜欢的《三体2》,其中占据很大笔墨的部分就是面壁人和智子的对抗,这其实就是在非常明显的规则(人脑之外一切秘密无所遁藏)下的情节(面壁计划)和谜题(战略计划的终点是什么)。顺带一提,把这套做法运用到一个极致,就是最近比较火的“规则类怪谈”。
说到这里其实问题的答案也比较明显了,习惯了推理创作模式的人更适合软科幻,在现实世界中引入一定量的规则,并且围绕着规则的定义、边界和它所引发的涟漪构建故事和悬念。那么作为作品核心之一的“规则”,就是问题中提到的逻辑性思维需要高度发挥之处,作者提出的规则必须合乎逻辑,但往往也要巧妙地掩藏一部分留待悬念揭露时给读者以惊讶。这些都很考验作者的构思。至于问题提到的真实性,其实只是需要打磨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算是“意外性”吧。
高校科幻:您的创作是有具体计划的吗?还是随灵感突袭,有感而发?
皇甫涟:完全没有(笑)。被强迫着写东西总会感觉很痛苦,反而毫无想法。基本上这几次写东西都是很偶然的有了一个元素的结合,围绕着结合点去发散,整个构思时间不会超过两天。当然这个节奏对写中长篇来说是致命的,长篇不是片段的结合体,而是在一个明确的线索下首尾相顾的叙述和表达,如果未来有适合长篇的点子的话,还是会先磨一个大纲出来再按顺序写下来。
高校科幻:科幻由于其特殊的内容,囊括的元素众多,有废土末日,有星际穿越的,也有立足当下,充满警示意味的。在这众多的元素中,您是否有最为青睐的?
皇甫涟:前面也提过了,我对一些“混搭”和“逆反”的元素特别感兴趣,这好像和朋克精神有点接近。不管是去反一些已经成套路的写法情节,还是在世界观或者角色立场这类地方上设计一个反转,都是在构思的时候容易去靠近的一个方向。
高校科幻:笔者最近有点书荒。是否能推荐几部您心中的经典之作,或者最近看到的新晋佳作?
皇甫涟:那我就以一个科幻创作者的角度来推荐点“新东西”吧。最近在推理这边讨论比较多的科幻作,应该是陆秋槎和梁清散的作品。陆秋槎最开始是写推理小说,旅居日本之后把一些国内的作品引入日本出版,然后就进军日本作家圈了。2019年尝试创作科幻,以日文创作了一篇叫《没有颜色的绿》(色のない緑)的百合科幻小说。这篇作品收录在一本叫《アステリズムに花束を》的合集里。梁清散则是最近两本《新新新日报馆》和《沉默的永和轮》讨论度比较高,后者是短篇集,里面有一篇《济南的风筝》我比较喜欢。
如果把范围增加到没有正式出版的作品,在这里也推荐一部好友创作的科幻推理长篇《来自旧世界》,作者目前也在网上公开了全文。
(https://www.douban.com/note/819652464)
高校科幻:感谢您的受访。最后谈谈新一年对科幻发展的期许吧,比如催更或者对行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皇甫涟:新的一年还是想多多关注国内的一些新人奖项,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逼着我闭关思考(笑)。同时新人奖项也是国内科幻圈增加新鲜血液的一大机制,可以为整个圈子提供更多的活力,在前辈带新人的过程中也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过去的一年很羡慕科幻界相关的出版社愿意大力支持新人创作,也希望这种各行业通力合作的现状能保持下去。
采访 | 未名
文字编辑 | 未名
排版 | 柯珂
审核 | 王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