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做全对是什么体验?这篇来解答——19高考选择题解析

哈喽,大家晚上好呀!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19年高考选择题解析。本篇来自一位历史选择题高分选手用心打造,是继20年高考选择题解析的又一续篇,看多了官方解析的淀粉们,来看看今天的这篇,打开新思路吧。

前言
做题应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 提取和归纳材料文字信息的能力
2. 分析比对选项的能力
3. 基本史实背景的掌握
很明显,前两者是在考语文的能力
自然地,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要尊重材料
过度推断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可通过判断材料褒贬倾向速排相关选项
那么这就需要把材料肢解,分成有层次的若干小段
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了解材料信息
做题的时候需要解读出以下基本信息:
①时空精准定位以及史料背景
②材料中“主体”的立场以及选项同材料的吻合度,有些题目可通过价值观的方式排除
正篇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解析
设问:“反映”,自然要忠于材料
肢解:
1----商朝的王多为兄弟间传位
2----西周王的数量有所下降
选项:
A----西周还是禅让制吗?很明显,排掉
B----通过材料判断历史背景,此时西周宗法制及注重血缘关系的导向有别于商朝,因而是继承方式转变减少了王的数量。
C----“寿命”就不用说了,材料全程没体现,何况当年生产力如此低下,吃喝都不够富足怎么延年益寿呢?
D----西周的主要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其中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血缘纽带只能是强化。Tip:看见“弱化”等词要警觉
答案:B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设问:“朝廷的做法”,请忠于材料
肢解:
1----汉武帝时,朝廷推出价格昂贵的“皮币”
2----诸侯参加献礼需要用皮币放置礼物
3----连个“千户侯”的一年的租税也不及皮币的价格
选项:
A----“皮币”并非“货币”,出现货币意味着有商品交换,很明显材料不涉及
B----材料中全程未涉及“思想”,思想统一要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Tip:“确立”一词和“开始”都是相当有分量的,唯物史观下的理客中
C----由材料的分层肢解可知,买一张皮币就可以消耗掉“千户侯”两年的收入,单纯靠这种方式去巩固汉朝政权岂不是很省力?还能让诸侯以自身经济的损伤去履行义务,我们要忠于材料,这题显而易见
D----材料中的做法只是削弱诸侯以达到维护中央集权的目的,并不能直接控制地方。tip:感受一下“实现”的分量
答案:C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解析
设问:据此可知,还是要看材料
肢解:
1----唐前,荆楚民间有种祈求丰收的活动;到唐代被正式命名为“拔河”
2----壮徒勇
3----练英雄志,分胜负,就是用来祈求丰收的
文言文的题目如果看不懂的话,可以尝试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看看能否实现材料选项对应原则,当然语文能力过关的话材料还是没问题的。
选项:
A----一眼就知道是错的,以小见大的说法,单纯这个活动就上升到整个社会的主流?
B----哎,材料有涉及到耕作啊,民众都很喜欢的亚子。但是,是否涉及到“战”呢?耕战结合熟不熟悉?能不能想到秦朝?壮士不能等同于都去打仗,建房子也要拉壮丁。多去看看课本和定哥笔记吧!
C----“勇”对应着阳刚,练智明胜负需要力量,广为流传自然对应受到推崇。
是不是感觉简单了许多?
D----材料已开始就说了在荆楚民间,看到“宫廷”二字直接排除
答案:C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解析
设问:老样子,要看材料。但这个“主要”意味着要看到最根本的东西
肢解:
1----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山东重要棉产区
2----棉花多由江淮商人收购
3----沿运河运到江南,做成棉布去卖
选项:
A----材料问的是原因,运河还是用水运,同时变革意味着有对比,有木有呢?反正我没看到
B----材料内容本身和土地制度没有关系,直接排除
C----哎,又出现了货币呢,刚才是不是有一道题说了这个呢,材料没有提到什么货币内容,直接秒掉啦
D----emmm,只有这个了吗,好像记得定哥笔记里面有说到过呢,大家赶紧回去看一眼。
噢,这题还需要历史背景呢,明朝中后期有什么提示呢?当然是长途贩运和区域化分工了。山东棉花便宜,江南不适合产棉花,这就是地区经济的差异。
倘若有了《定哥笔记》的加持,这题可以一眼就选出来
时间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 。
答案:D
28.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解析
设问:哎,还是说明,那还是要看材料
肢解:
1----19C末20C初
2----在上海=开商埠头
3----国学生、招商局=官僚资本主义
4----米业、生员=民族资本主义
选项:
A----材料和科举选拔没关系,只是说这些人出身科举
B----传统社会结构是什么?
这就很广了,但高中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就行了
材料中的传统知识分子进行了商业活动,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晚清受外来入侵后,经济和教育发生了变化。所以使得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被抛弃纯粹是臆想,没这回事
D----“主导”错了,材料没说相关比例,何况不还与史实不符呢?
答案:B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
设问:看材料
肢解:
1----1915~1918=新文化运动、一战期间
2----《新青年》、一系列标志性词语=新文化运动
3----1919年后最多=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选项:
看到这里,答案其实已经出来了,这便是熟练记忆《定哥笔记》背景的成果
A----完美对应材料与背景
B----时间错误,国民革命那是在1924年了,同时材料里面没体现:“民众”
C----只是因一战人们对此感到质疑,而并非否定,何况民国还不是用着资本主义的模式?
D----社会矛盾依旧是半殖半封,未曾改变
答案:A
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
解析
设问:目的型
肢解:
1----1940年=抗战时期
2----毛泽东分析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与俄国不同
3----俄国是反对而非联合=中国应联合一同致力于全民族抗战
选项:
A----此时非革命时期,材料侧重明显
B----中共的阶级基础是工人和农民
当然不能让资产阶级进来,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导致国情和俄国不一样。
不像他们直接把资产阶级推倒就取得革命的胜利了,因为官僚阶级和外部势力的阻挠。所以要联合资产阶级应对当下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这是革命性质的不同。
排B选C
D----没有提到“右倾”,典型如陈独秀,机会投降主义
答案:C
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析
设问:都一样的了
肢解:
1----时间:1952——1954
2----中科院图书馆,东北研究所
3----借阅俄文书刊量大幅增加
选项:
这题是典型的用背景即可迅速选出的题目
A----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收拾着旧社会的烂摊子,典型的未然变已然
材料只是说俄文书刊借阅,就能推到科研的先进与国际接轨了?
B----时间错误,科教兴国战略1995年
C----材料没有看出来对苏联的反思,何况在中苏交恶之前共和国有“一边倒”政策,急需苏联的帮助,反思要到1956年了
D----1953——1957“一五计划”,体现工业化建设的需求,需要苏联援助与建设指导
答案:D
32.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逢年必考,极其重要的考点
肢解:
1----古雅典(马上联想到具体史实)
2----陪审法庭权力很大
选项:
A----根本没说到
B----判决的是公民大会的决议,而公民大会的权力是谁给的呢?“公民”
C----完全没体现“全体”,何况是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能去咧
D----又是法律,法律和法庭不能够画等号
答案:B
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解析
设问:“主要”要仔细点了哦,看最根本的
肢解:
1----美国、拉美独立
2----拉美发展停滞
3----究其原因,殖民统治者
这题说实话不仔细想一下很容易做错。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设问中的“主要”,那就说明在拉丁美洲干的东西是具有特殊性的,不然两地的结果不可能不一样。
选项:
A----两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都曾被掠夺
B----“最早”本身错了,看看《定哥笔记》,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想象特殊性,看看她们本身有没有联系?
C----欧美都有移民,难以构成要因
D----这个选项最难想,但是我们已经排除了前三个
殖民者难辞其咎,那就说明跟殖民者有很大关系。
来,联系背景。殖民美国的是谁?----英国
殖民拉美的又是哪里?----葡和西
英国此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葡萄牙和西班牙此时依旧是封建国家(欧洲的“封建”)。两国在新航路开辟后没能将资本转化为新的生产方式,自然而然的也没能把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移植到拉美,两地的发展道路分道扬镳。
《定哥笔记》新航路开辟那有详尽的解释,还不多背背?
答案:D
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解析
设问:表明
肢解:
1----工业革命前,英国有用蒸汽类器械作业
2----1765=工业革命,瓦特改良后广泛应用到各领域
选项:
A----笔记里面有的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源自实践经验的积累,第二次即科学研究
选A排B
C----“取决于”?这放出来还敢选,合作与资助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D----“各阶层”太泛了,材料只能看出工业资产阶级
答案:A
3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解析
肢解:
1----一战=现代主义
2----各种小部件都拿来创作,连小便池都拿来做成艺术品
这一类题目全国一考的比较少,其实很好区分,记好时间就好了。
浪漫主义:18C末到19C30s
现实主义:19C30s后
现代主义:两次世界大战、各种危机和矛盾
其实现代主义是最好区分的,我不太欣赏的来,比较疯狂的那一类便是了。
答案:D

想刷【精选好题】选定哥《小题精练》、掌握【基础知识】选《定哥笔记》、构建【知识体系】选《定哥脑图》、记忆【历史时间】选《记忆卡牌》、【轻巧便携】选《小黄书》、【押题猜题】选《红宝书》 更多好物还在定哥熊猫屋等着仔仔们(๑˙ー˙๑)
👉🏻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如何考高分,更多干货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