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不会看表,为啥能准时打鸣?
除了狗狗和猫咪的叫声外,公鸡的打鸣声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容易辨认的动物声音之一,无论是哪里人,只要听到“喔喔啼”基本都知道那是公鸡在打鸣。其实,关于公鸡的打鸣声有许多有趣的事实,比如它们的打鸣声音可以超过130分贝,这相当于喷气式飞机在距离我们耳朵15米的地方飞行所发出的声音。作为对比,目前人类最大声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只有129分贝,而普通人只能发出100分贝左右的声音。有趣的是,它们并不会因为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而影响自己的耳朵和声带。当然原因就是它们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耳朵,以及它们根本没有声带。

除此之外,在闹钟还没有发明前,公鸡的打鸣声对我们而言有着闹钟的功能,因为它总是能准时在天亮之前叫起来。相较于鸡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奇怪的、准时打鸣的行为更加引人注目,一直都被人津津乐道,但直到2013年,人们才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奥秘。由于鸟类的许多行为都受到光照水平的影响,所以在2013年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公鸡的打鸣也受此影响,人们认为黎明的阳光是一种信号,刺激了公鸡打鸣。

但事实证明,大多数情况下,第一只公鸡开始打鸣的时候,阳光还没有出现,它一般在黎明前的2个小时左右就已经打鸣了。2013年的时候,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带着这些疑问,对公鸡进行了分组观察研究。他们把实验公鸡分成几组,每组4只,进行两部分实验。
第一部分实验,他们将其中几组放在一个昏暗灯光的房间中,尽管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能偶尔啼叫,但它们的大多数啼叫都依然像是有时钟一样,每隔大约24小时达到频率峰值。这意味着刺激公鸡打鸣的因素可能并不是阳光(实验房间光线不变),而是它们有自己的一个打鸣节律。这种打鸣节律一直持续了2周,然后逐渐消失,这部分实验总共持续了4周,公鸡在后面的两周里,每天的任何时间点打鸣的频率都有所下降,同时变得没有规律。这意味着阳光虽然没有刺激公鸡打鸣,但对公鸡的打鸣节律会有所影响。

第二部分实验,研究人员将另外几组公鸡放置在12小时光照和12小时黑暗交替周期的房间中,结果是公鸡的打鸣会在12小时周期中的“黎明”前打鸣频率增加。这进一步表面,潜在的昼夜节律周期对公鸡的打鸣起作用。所以,日本的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就是,公鸡的打鸣并不是在阳光刺激下发生的,而是有规律的昼夜节律在它们体内形成了一个生物钟,这个生物钟告诉它们在黎明前要打鸣。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在黎明之前,公鸡体内就会开始释放大量的睾酮(雄性激素),这是它们打鸣的原因。在被人类驯化之前,公鸡普遍存在于整个东南亚的丛林中,茂密的植被给它们提供了保护,但也让公鸡难以看清彼此。

所以,公鸡打鸣的原因是它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流。同时由于鸡是群居动物,它们有着非常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所以公鸡打鸣会表示许多种不同的信号。在黎明前的打鸣被认为是它们在宣示领地主权,所以你会发现公鸡很喜欢跑到高处去打鸣。如果在一个群体中有多只公鸡的话,第一领袖会第一个打鸣,然后其它公鸡跟着依次打鸣,打鸣顺序就是它们社会地位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