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办糊涂事的原因,进步不是一两天的事,成功路一起前行
聪明人为何糊涂?
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你呀聪明一世聪明一时,好好一个聪明人怎么净办糊涂事呢?你还别说,这种事在生活中挺常见。
比如说生活中,某男某女说这是渣男渣女,所有人都认同,这人不可救药,爱情骗子,偏偏就有聪明人喜欢他们,你跟他怎么说都不听,眼看就往火坑跳,周围人议论,这么聪明人办这糊涂事,他是不是疯了,我告诉你他没疯,你表面上看着这事很偶然,是个别现象,其实没有什么偶然事,你背后琢磨它都有很深刻的道理。
咱首先说你聪明,聪明人什么特征呢?两个特征,第一个能力强,能干普通人干不了的事,第二个,聪明人的思维方式,思维很缜密,很细腻,想问题周到,这两个是优点,可也是双刃剑,人成成在优点上,败也败在优点上,有的时候他的优点就是他最大的缺陷,我给你解释一下啊。
首先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人办糊涂事和他第一个特点有关,能力强,能力强意味着什么,咱们看美国电影《蜘蛛侠》里有句台词“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其实这是表面话,还有一层是,能力越强,欲望也就越大,蜘蛛侠就是,刚开始他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刚开始只想多挣钱,打地下拳赛,等亲人去世他就奋力做个英雄。你比方说咱们平常公司里面,单位里面,一般你的能力和你的薪酬职位都是匹配的,那有人说我不愿意总当个小白人,我学习,我到外面找各种经验,一天一天能力提高了,提高后你就发现,我能力比原来大一倍了还愿意挣和以前一样工资,我还是原来职位,如果老板不给你升职加薪,你怎么选择?跳槽呗。所以当人能力提升,欲望肯定越强,那么聪明人能力上来后,这点容易出错,欲望特别强烈的时候,想要东西多的时候,他就失去平常心,判断事情有可能失误,想要东西特别多,贪婪。利欲熏心。不清醒了。
举个例子,《水浒》108将,各色人都有,看着都是好兄弟,总体分为两派,一派是精英派,掌握知识,有文化,原来在社会上是有地位的比如宋江,吴用等,他们有志向想创一番功业,另一派是江湖派,你像阮小二,阮小五,张青等来自江湖方方面面,这些人特点是上阵杀敌厉害,他们目的就很简单,快意恩仇大口吃肉快碗喝酒就行,你让他们管理梁山,这些人就不行,事实上梁山的经营权都掌握在精英派手里,你看36天罡里面很多都是武官过来的,大刀关胜,双枪董平等。这些精英派相对比江湖派能力强,但是欲望也大,我们落草为寇不甘心。还想回到体制内图个功名,最后因为欲望做了决定,受朝廷招安,怎么能被招安呢,派宋江去打方腊,反贼打反贼,立功了朝廷给你功名。
如果方腊是清风寨等这些地方,宋江他们研究几步能吃掉,怎么打,但是打方腊刻不容缓,打下来朝廷给你招安,所以贪婪的欲望使这些精英派判断这件事出现了失误,着急啊,打下来再说,所以最后征方腊损兵折将,打完后梁山好汉死伤无数,剩下的都不多了,代价太大了。但是最后还有一部分人活了下来,江湖派的继续在江湖干以前的勾当,精英派全军覆没,没死的被朝廷分到各个地方,逐个击破,宋江不就被一碗毒酒赐死了还稍带了李逵。你想不光是在方腊这件事上判断失误,朝廷这边会害他们这也没想明白。结果梁山精英层全完了。聪明人能力强,欲望大,利欲熏心没有平常心就判断失误,所以我们说聪明人办糊涂事。
第二个原因,考虑问题周全,缜密,有人问这还能犯什么错吗?你得分什么时候,就如果这个事情你确定的方向,方向是对的,那好,你想的越周全事情你干的越好,那如果你一开始打开方式就不对,那么你想的多不仅没用,反而带来祸事,咱们举个例子《西游记》,你说唐僧聪明,办糊涂事挺多,譬如三打白骨精,把猴子撵走了,撵走他就倒霉了,你说唐僧不知道孙悟空火眼金眼吗?他不知道认定那是妖精吗?其实他心里明明白白的,这你放心唐僧连这都判断不对,人妖颠倒?不是,说知道他为什么干这糊涂事?这就是唐僧想的太多,想的太周全导致的,西天取经这个路上,唐僧和孙悟空方向不一样,唐僧首先是个思维缜密的聪明人,你说没看出来,贪生怕死的能力也不大,你看刚开始观音到大唐找唐僧的时候,唐僧给人讲经,在上面一讲,下面乌泱泱都听,讲经不是你背会了照着背就行,里面有很多开心智的禅宗故事,讲明白这个,人们才理解才信,所以说唐僧是个聪明人。
那么为什么唐僧在处理孙悟空的问题上总糊涂呢?他跟孙悟空三观完全不一致,唐僧西天取经目的是取得佛法普渡众生,那在意志品质上极为坚定,孙悟空目的是报恩,救赎,追求自由,报唐僧放他出来一恩,西天取经路上完成自我救赎,追求自由,再一个紧箍也能摘下来,所以俩人一个是信仰,一个是自由,包括取完经给他们的封号,唐僧叫旃檀功德佛,一举一起都正规的,孙悟空叫斗战胜佛,你琢磨佛家是不主张斗争的,又斗、又战、又胜这仨跟佛法都不挨边,俩人三观完全不一样的人凑到一起,唐僧就琢磨你不是我的同道中人,想的非常多,虽然悟空一路跟着他降妖除魔,但是心里还戒备。
你作为我徒弟你跟着我,我得在世界观上改造你,所以唐僧一开始苦口婆心教孙悟空佛法,一个泼猴管不了,看见妖精还来劲,唐僧念紧箍咒也就一会管用,念完之后还老样子,所以唐僧有顾虑,万一你要弄死我怎么办,我能力比你差多了,他心里对孙悟空极为忌惮,就算不对唐僧下手,但是一路打杀,怕影响自己在佛祖前的印象,坏了取经大事,所以就想的多,你在我旁边要坏我事啊,所以这个时候这种恐惧感上来了,我惹不起你我把你撵走吧,然后根据几个事就找借口把孙悟空撵走了,刚撵走唐僧就倒霉了,然后事实教育他了,而这个时候观音也参与进来,孙悟空你要怎么怎么样,你看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老实多了,为啥?观音和如来有一定的许诺。所以唐僧这么聪明为啥判断失误了,想太多,给自己想害怕了。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心思太缜密,不想承担这个风险。
所以我们说聪明人为什么办糊涂事,你能力大欲望强,想得周密,但是你想的这些东西你不想承担风险,就会做一点糊涂事去消除风险,实际上解决不了,你就会用更大的一些糊涂事来堵风险,一天一天养虎为患。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限制欲望,你的欲望越少越低,你的效率就越高,越容易达成目的。
我们大家为人处事坚持两个字,“厚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