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长安三万里一些槽点

2023-07-21 11:34 作者:江君人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最近在b站上看到好多对长安三万里的评价,现在就聊一聊我的看法。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有哪些是我记错了的当然欢迎纠错。

 

1.并未有史料证明高适和李白少时相交,他俩初次相识应在高李杜梁宋之游也就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而那个时候李白高适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了。再来李白高适没那么多次相见,李白教高适相扑更是无稽之谈。



2.将进酒的创作时间,首先这个有争论一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上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李白集校注》的752年,一是郁贤皓先生认为的736年。但是不管哪一年他都不应该把高李杜三人梁宋之游和李白创作将进酒放这两件事放一起吧。梁宋之游没有元丹丘和岑勋的事儿,同样李白创作将进酒时高适杜甫也不在场。



3.主角高适,历史上的高适绝不是口吃自卑的性格

据《旧唐书·高适传》记载,高适“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意思是说高适性格对权贵十分傲气,观察事物有先见之明。等到二十岁时才关注诗歌,凭借气质自我欣赏,每吟诵一篇,喜欢被爱好诗歌的人传诵。由此可以看出高适是有一定的才华,天赋和傲气的


4.《侠客行》,电影里李白说侠客行这首诗就是按着高适的样子来写的。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游历齐州时候。唐代游侠之风颇为盛行,正是当时任侠流行的社会意识,为了事业心和抱负的驱使,尚任侠的少年都企求干一番豪纵、快意的事,得到社会上的普遍赞誉。李白这首《侠客行》就是在以这任侠意识为尚的背景之下创作的。可以说和高适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本来应该是常识。


5.关于《燕歌行》,看剧里一个桥段是李白发现安禄山的造反意图被追杀,走到一个地方在诗板上看到高适写的诗,墨迹未干所以他认为高适在这,然后他就在这里找到了高适。而高适写的这首诗就是《燕歌行》。李白发现安禄山要造反是在天宝年间,但其实燕歌行并序里高适自己做序说明了写诗的缘由和时间“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很明显,是在开元年间,时间是对不上的



6.在剧中有过李白和高适一起救了郭子仪桥段。先来看个故事“郭子仪曾在太原服役。因押运的粮草被烧,要以军法处置。在押赴刑场途中,正好遇上了游历并州李白。李白见他临危不惧,认定他将来一定大有造化,于是搭救了他。郭子仪后来果然不负所望,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他出任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史之乱期间,李白因加入永王李遴幕府,兵败后身陷囹圄。郭子仪得知后出面解救,甘愿以其官爵为李白赎罪,请唐肃宗免了李白的死罪,改为流放夜郎。”这个故事在《新唐书·李白传》中有记载,可信度还行。但是,搭救郭子仪这件事儿在历史上并没有高适参与。


7.剧里岐王宅里的那次宴会,首先那次宴会在历史上是有的,其次高适到底有没有参加那次宴会这个不好说,我在搜寻史料时并没有找到有关记载。主要是说一下王维,王维参加这次宴会了不错,在宴会上演奏了并且得到玉真公主赏识也不错。错就错在王维当时弹奏的并不是古筝,他当时演奏的曲子应该是郁轮袍而不是相思。相思还有一个名字是江上赠李龟年,是王维给李龟年的赠诗。


说实在的这部电影是六月二十九路演到我们这然后学校里组织去看的,离我看电影的时间有点长所以有的记不清,根据记忆大概总结了这几点。最后再说几句话,这部剧适合对历史有兴趣但不怎么了解的去看,但凡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看着肯定会感到不舒服。如果对这段历史不了解就真的不要先入为主,最好是去自己搜查史料看看。


关于长安三万里一些槽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