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人文-翻译|黑暗之魂篇(3)刑吏“查略特”、咒缚者
5. 刑吏“查略特”
前段时间Bandai Namko的产品打折,于是入了黑暗之魂2原罪学者这部饱受争议的作品。说实话,有被恶心到。其实适应力、翻滚惩罚什么的都还好,熔铁恶魔门口那十几个骑士真的教我做人了,不仅能追着我跑大半个地图,雾门进一半都能给我拽出来是真的服。魂2并不是我玩过的最难的游戏,但绝对称得上是最恶心的那个。(对我最难还是魂3,刚玩的时候灰古达、街舞队和法兰要塞那个黑骑士每个都卡了我一小时以上)

然后打到了狩猎森林,在NPC战神怕生的雷的帮助下打倒了了一个名叫“刑吏查略特”的boss,是一个驾着双头骷髅马战车的人,他叫查略特。

但是到最后打的并不是驾车的人,而是那匹马,因为车上的人在我们把场地里的铁门放下来之后就被撞死了,然后我们和马战斗,把马打倒,于是就获得了“刑吏查略特的灵魂”。也就是说,这个boss的本体是那匹马,叫查略特的不是那个驾车的,而是那匹马名字叫查略特。然后我看了一下b站学徒的原罪学者视频,果然学徒和弹幕一致认为马才是本体。

但真的是这样吗?虽然我厌恶jo小鬼的行为,但“查略特”在我听起来还是挺像波鲁纳雷夫的银色战车的。毕竟对我这种哑巴日语,只能通过空耳来联想。加之这场战斗确实是在跟一个马战车打,为什么“查略特”就一定是个名字而不是英语“chariot”或者是罗马音“chariotto”呢?这个答案很简单,把游戏改成日语和英语看一看有了。


显而易见,英语和日语版本都有使用所有格来表达一种从属关系(’s和の),即,“Executioner”的“chariot”,“刑吏”的“チャリオット”。不管从哪种语言来翻译,在中文里也都应该有同样的从属。而“チャリオット”的含义也正与“chariot”一致,所以这个boss的名字应该是“刑吏的战车”。所以,又是一个错译跑不了了。
不过奇怪的是,我自己几乎没有在网络上发现过对“查略特”的质疑,更多的是对驾车的那个毫无存在感的“查略特”的嘲讽。让我产生一种感觉:“チャリオット”这个表述可能有歧义,让译者认为音译也是可行的。

查了一下维百发现我想多了,大概确实是译者抽了把“双轮战车”当成人名了。
6. 追逐玩家的咒缚者
昨天在贴吧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帖子里的楼主看了黑魂2的设定集,发现咒缚者的设定是一次次被击倒又一次次来追杀玩家,于是发出疑问:流程里的咒缚者其实是都同一个吗?

这其实解开了一个困扰了我一段时间的问题:为什么英文版里的咒缚者被翻译成了“Pursuer”。我最开始给这个词看成了“Purger”,还以为是“净化诅咒者”的意思,结果仔细一看发现是个和“呪縛者”八竿子打不着的“Pursuer”。游戏里的咒缚者被打没血就化成灰消失了,谁会想到这么多次打的都是同一个人?

再加上魂2后期有一场双咒缚者的boss战,就更加让人相信咒缚者是黑魂系列里反不死人的量产型武器了。就像那个楼主说的,还以为遗忘囚笼养了一大堆咒缚者。

底下有个回复指出:只是说这一只咒缚者在一路追着玩家,设定集并没有说咒缚者只有一只。

所以我想正确的解答是:咒缚者确实有多只,其中的至少两只个体都在一路追逐玩家,愈挫愈勇。这样也就解释了英文版的所有咒缚者都被翻成了“追逐者”的原因。
不过设定归设定,游戏公司吃设定也不是多罕见的事情,一切还是要以游戏里的为准。我打完魂2的四个王魂boss,咒缚者出现了至少五次:巨人陨落之森两次,遗忘囚笼两次,熔铁城一次,实际出现次数肯定比我遇见的还要更多。这五次里面,有的会频繁放暗术,有的从头到尾一次不放,谁能觉得放暗术的和不放暗术的是同一个?既然不是同一个,又谈何“Pursue”呢?
现在想可能是最初设计者给这个敌人设计了两个名字,一个侧重“诅咒”特性(咒老师的投技也确实能诅咒玩家)一个侧重“追逐”特性,由于英语的本地化过程较早所以选取了较早的“追逐”名;后来日文版做出修正改成了侧重“诅咒”的“呪縛者”,却没有对对应英文做出修正,于是产生了咒缚者对应“Pursuer”的情况。(个人不负责任的推论)
幸亏魂2没有NPC在对话里提到咒老师,不然日文玩家和我们中文玩家大概又要对着不明所以的“Pursuer”冒问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