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视角看正五边形

大家好,近期年终岁末,迎接华诞,比较繁忙,对于数学方面也没做出啥贡献,比较惭愧,今天谈谈正五边形的几何结构吧……
为啥来研究正五边形呢?因为这个图形比较常见,比如五星红旗的星星可以根据正五边形画出,而且正五边形在中学阶段经常出现,因为它很简单,而且很多问题让你计算72°或者36°的三角函数值,而正五边形每个外角刚好72°,36°是怎么来的呢?就是72°的一半;而且正五边形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尺规作出的图形;高斯曾经算出过正十七边形的内角三角函数值;伽罗瓦曾经证明出,正多边形当边数是[2^(2^k)]+1形式的素数时,可以用尺规画出。
初中老师很多都用方程算出来72°的三角函数值,忽悠同学说我有一个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看!底角刚好是72°,也是顶角的2倍,多么神奇!

作底角的平分线,将形成3个等腰三角形,其中,粉色的与最大的等腰三角形相似
如果腰长是1,设底边长为x,根据相似列方程,即
x/1=(1-x)/x
x^2=1-x
由于x>0,舍去小于0的根,解得
x=(-1+√5)/2
就算出来cos72°= (-1+√5)/4
也不告诉大家为啥这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神奇,其实这个解法没有普遍性,数学家伽罗瓦告诉我们边数n满足[2^(2^k)+1]形式的素数时,能求出三角函数值,意思是说360°/n的三角函数值可求,如果n=17呢?也画等腰三角形?显然不好求了,n=65537呢?更崩溃了,如果小点还行,比5小的满足条件的n呢,是[2^(2^0)]+1=3,360°/3=120°,补角正好是60°,更容易计算,直接是等边三角形了。
有些初中教师会告诉大家△ABC的面积可以用0.5ab sinC 来算,这里边a与b的夹角为C,证明很简单,过点A作边a的垂线,用底乘高除以2可得,如果你善于思考会发现,当C为钝角时,就用0.5ab sin(180°-C),为了统一公式,对于任意角C,规定sin C=sin(180°-C) 。那么对于任意角度x,还可以推出关于余弦的公式,有
sin(90°-x)=sin[180° -(90 °-x)]
cos x=sin[90°-(-x)]=cos(-x),规定钝角之后发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既然伽罗瓦能证明出来边数n的特点,那这类角度求法必然有共性,我们从高斯视角来计算正五边形的内角吧,当然不找那些等腰三角形了,能算的原因是度数的特性,接下来按圈走。在此之前,我们先看下图:

如图,任意给定的矩形ABCD中DB是对角线,∠CDB=α,∠BDE=β,作∠DBE=β交DE于E,过E作EG⊥DC于G,交AB于F,取BD中点H,连接EH,过H作HP⊥DC于P
这个图比较经典,这里设DE=EB=1,
由于∠DBF=∠BDC=α,∠EBF=∠DBF-β,那么有
cos(α+β)+cos(α-β)=DG+BF=DC
易知,HP∥BC,根据中位线的性质,DC=2DP
∵DH=cosβ,DP=DHcosα
∴ cos(α+β)+cos(α-β)=2cosα cosβ
| 很经典的公式哦,高斯视角的核心,同样规定任意角度的α、β都成立(高中知识),根据它,能推出很多结论,如
cos(90°+x)+cos(90°-x)=2cos90°cos x
cos(90°+x)+sin x=0
cos(90°+x)=-sin x
若α+β=90°,那么
0+cos(90°-2β)=2sinβcosβ
sin 2β = 2sinβ cosβ
若β=180°-0.5y,那么
sin(360°-y)
=2sin(0.5y)cos(180°-0.5y)
=2sin(0.5y)cos(90°+90°-0.5y)
=2sin(0.5y)[-sin(90°-0.5y)]
=-2sin(0.5y)cos(0.5y)
=-sin y
由于一圈是360°,显然
sin(360°-y)=sin(-y)=-sin y,按照规定发现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下面根据前面那些公式从高斯视角来算72°的三角函数值:
sin288°=-sin72°
2sin144°cos144°=-sin72°
4cos144°sin72°cos72°=-sin72°
∵sin72°≠0
∴4cos144°cos72°=-1
(根据前面那公式,α=144°,β =72°)
cos72°+cos216°=-0.5
cos72°+cos144°=-0.5
前面算得4cos144°cos72°=-1,根据对称的方程,cos144°与cos72°是方程x^2+0.5x-0.25=0的两个根,解得
x=-0.25±0.25√5
正根是cos72°,负根是cos144°,关键不是怎么解出来,而是找到方程的对称性质,其中正弦的倍角公式很重要,因为它每次都是2倍关系,这就是为啥n会是[2^(2^k)]+1的形式了,如果你理解其中的对称结构,那么恭喜,你已经站在高斯的肩膀上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