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接受现实

2023-09-04 13:19 作者:何好的小粉丝  | 我要投稿

我在想文章题目起成《谦卑》还是《接受现实》,后来还是觉得谈《谦卑》这个词本身会有不谦卑的感觉。


我们身边会有人比我们优秀一点点,我们常常会有一种感觉,我只要努力一点或者如何操作一下,就能变成她或他,至少说接近。

其实往往这种感觉是一种错觉,这个错觉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你可能永远不可能追上他。不用说比我们优秀一点点的人,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我们甚至会觉得“我”比“他”厉害,但是他出的活比我多,生活比我的好,又会让我们很挫败。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你错了,你真的不如他。这种心态经常出现在自身有点自以为的过往资历或者很有信心的人身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中年人在排挡里吹牛打屁,如果不是受过强烈挫折的人,绝大部分人都会对某些自己瞧不上又差一点点赶不上的人是这样的心态,只不过中年人有个排挡摊让他外显出来了。 

第二个是你本没必要追上他。很多时候,其实虽然你用力赶也赶不上,但其实你跟对方的真实差距很小,你的自尊心让你产生强烈追赶的欲望,偏偏自尊心是最无用的东西。我们始终活在竞争中,很多人就是万年老二老三老四,但他们跟老大的生活可能过得也就差一点,但就很难受。这种时候一定要抛开自我,去客观分析你和对方在实际利益收入上差了多少,值不值得你去奋斗。可以内卷,但不要无意义的内卷。

前面是思想上的梳理,下面是方法论。

第一个是,及时放弃,放弃你做不好的事。这个世界要的是你的长板,而不是短板,如果你的短板一直困扰你,你自然应该努力提升你的短板。但是有一种情况是,你陷入了偏执,你的短板你用了很大力气一直提升不上来,你却还在里面送力气。比如一个人考公一年考不上,考两年,两年考不上考三年,到这里还能接受,但是三次之后,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继续考,而是学会放弃。

我们常常会有很多求不得的事情在追求,摒弃执念就能获得解脱,从而更好的专注于当前的主目标。

第二个是,做些形而上研究,比如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怎么计划,你之前做的出了什么问题,你未来做的事最差的结果是什么,你是不是就是那个最差的结果。比如看文章,有的人扫两眼就能领会意思,有的人偏执感上来,就要读一两个小时,然后很累,最后还号称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精神;但是逻辑上,其实很多时候读东西读的是逻辑(不是指英语学习),没必要细,只有你自己正在干的东西才值得你细做。比如你要去楼下买螺丝刀,其实是为了打开灯泡盖子,打开灯泡盖子是为了换灯泡,换灯泡是为了有光读书,读书是为了第二天交心得作业。这时候你猛然发现,你第二天都要交作业了,你还在买螺丝刀?

但事实是我们很经常陷在细节中。比如一个同学研二了,然后发现同学发了论文,自己很慌,然后我就给她讲,那你先从收费的期刊开始投呗,先有一篇打底心里不慌,他说不,别人都投那种不要钱的期刊,我就应该投那种不要钱的期刊,最终,过了一年,他还是什么都没干出来。我相信绝大多数不是顶级优秀、但是又不想平凡的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其实大多数顶级优秀的人眼里的不是别人,而是事情本身,“我要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别人有的我也得一样,我得跟别人做的一样好。陷在这种心态中就只有两条路:泯然众人、超越自我。到底还是“自我”在其中干扰着做事的心态,让行为变得扭曲。

第三个是接受现实。很多时候我们要接受的不是“泯然众人”的现实,而是“不如众人”的现实。我们对“众人”的定义时常是偏高的,这是因为有很多因素在为我们兜底。比如2022年之前互联网工作很好找,然后2022年开始崩,造成很大量的应届生找不到工作,这些应届生的选择是考公、考研。但有一说一,考公考研能解决问题吗?考研只是延迟了死期,考公则是剧烈的竞争。当在备考的时候,有人说,考生是不应该去看“只有小部分的人能上岸”这个事实的,考生如果看到就会军心动摇,反而不利于备考。但是很多现实不是我们不去看就不存在,最佳的解决方案在我看来就是给自己做好规划,考公最差考几年是自己能够接受的,自己考不上去做什么。

现实实在是有很多人生失败的案例,比如,一些人本来条件很好,到了五十岁,没有工作,只有一些积蓄,因为命运不好也没有婚姻,然后为了工作一直呆在一线,因为只有一线城市有工作,进一步断绝了买房结婚可能,然后因为没结婚也没精力赡养老人,和家里关系不好。这些案例是年轻人不愿意看到甚至看到了也转瞬即忘的。这里还没有提及突发重大疾病的影响,其实到了这个困境,如果心理再一直得不到调整,不能做到洒脱,得个重大疾病走掉反而是一种解脱。我有时候也会想认为我们的ZF应该去援助处于这种困境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其实需要的是心理援助以及保底的住宿和食物,但是我们都知道那不现实,比起他们,这世界还有残疾人等等。你可能认为这离你很远,但我并不觉得,这就是所有没病没灾的人的最差的结果分支,文章既然名为《接受现实》,我们自然要看到最差的现实。

方法论讲完,我们来谈谈人本身。

第一点,接受人是动物的现实。我做过很多的哲思,也就是想终极的“为什么”,只要我们有一丁点逻辑支点的想法,最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落点还逻辑起点还是会落到:吃饭、住宿、结婚、生子等等。归根到底是没有理由,理由就是动物要活着要繁衍。有一种逻辑链起点是我们是为了快乐活着。偏偏快乐这种东西玄之又玄,根本不讲逻辑,有钱你能快乐,没钱你也能快乐。如果从很严密的逻辑的角度,起点还是动物生存需要。

什么是快乐?我们很多的快乐都建立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上,让我们把动物生存需要这条线上拽着的快乐全扔掉,剩下的就是不讲逻辑的快乐。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事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我认为是“自我”产生的这些差异。自我可以换成很多词,比如:自尊、认同感、傲慢、自卑等等。自我常常是连续的,有一些稳定的基础,比如你是南方人,你就不会第二天突然认为自己是北方人了。从小大富大贵的孩子,当家道没落跟普通人一样,他们对现实的感受是失落的,但普通人会觉得那是矫情。“失落”和“矫情”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是自我意识的体现,是自我认同于哪个群体的体现。由此引出第二点,接受自己当前所处位置的现实。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情绪干扰,看清局势,从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无论是由简入繁,还是由繁入简,两个过程都需要伴随着适应过程,我个人倾向于鼓励主动适应,因为主动适应更能轻装上阵。

接受现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