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世间》全素材+全范文+全金句

2022-02-28 14:20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人世间》该剧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东北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十几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时间内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全面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歌颂了中国人民拼搏向上、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以及勤劳正直、自尊自强的美好内心。

       生同枕,死同眠,这大概就是老一辈口中的爱情。正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播到39集时,剧中的周父周母相依相伴走过半生风雨,最后离开依然挽手同行,这一幕把很多人都看哭了。


    《人间世》已经成为2022年现象级的电视剧,值得我们关注!

适用主题:

1.家庭亲情 尊重理解

2.道义担当 奉献奋斗

3.青春意义 生命价值

4.时代变迁 历史缩影

 5.小人物 大情怀

6.善良 坚韧 温暖 幸福 爱 正直

7.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精彩标题:

1.有家有爱 有爱有家

2.人间自有真情在

3.时代的号角 历史的回声

4.人生跌宕见情怀 社会巨变向前行

5.从命运里提炼纯真

6.善良温暖生活 坚韧成就人生

7.人世间浩荡的是情义无限

8.可爱的凡人 我们的亲人

9.守住家庭 守住幸福

10.恪守道德底线 凸显审美价值

11.弘扬民族文化 筑牢文化根基

12.有一种美味叫烟火味

13.人在世间 不装就好

金句集锦:

1. 人生苦短,故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所以,当活出几分清醒。(适用话题:人生 理智 珍惜 )

2. 在生活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应该自己拯救自己。(适用话题:生活 自强 个体与社会)

3. 人心里追求什么,眼睛才能更多更广地看到什么。(适用话题:追求 格局 视野 人生)

4. 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都是在现实中缺失的。(适用话题:现实 追求 梦想 自知)

5. 人性如泉,流在干净的地方带走不干净的东西;流在不干净的地方它自身污浊。(适用话题:人性 环境 坚守 选择)

6. 傲慢不是他们的错,是双方地位和差距的必然结果。(适用话题:位置 认知 换位思考 傲慢与谦逊)

7. 全因为有了家,活着才是有些情趣的事。(适用话题:家庭 亲情 幸福 快乐)

8.你不认我这个爸,我还要认你这个女儿。(适用话题:父爱 亲情 )

9.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倍受挫折的时候,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让你安静从容的去面对。(适用话题:阅读 生活 挫折 坚强)

10. 平凡的我们,一身雨雪风霜,不问去哪,随四季枯荣依然迎风歌唱。(适用话题:平凡 坚强 乐观 人生)

11.我不值得 (适用话题:善良 坚强 人性)

12. 没有误会,只有差距。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适用话题:差距 理性 认知)

习作:

有亲情,有温暖

一部《人世间》,一剧五十年。浮沉跌宕,三代变迁,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回忆,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也不知引起多少人的共情,在烟火氤氲里,品咂着亲情酿就的温暖。(首发于公众号“语文匠”)

当苦难来临时,亲情是抵御困难的那枚最坚实的盾牌。即使命运的爪牙狰狞万分,亲人总是在亲人的护佑下拥有希望。哥哥兵团开荒,姐姐云南支边,多的是对年幼弟弟的疼爱和呵护,不只是时代的热血流淌;母亲瘫痪在床,弟弟尽心照料,却信信只报平安,只是怕远方的亲人满怀牵挂,徒增心伤。老父亲跋山涉水看望女儿,一句“你不认我这个爸,我也要认你这个女儿”,隔着荧屏,都能感受到女儿的世界山花烂漫,饭菜生香。不想成为爱人的拖累,面对执着的爱,仍坚强的说“我不值得”,当爱人身陷囹圄,面对千万资产,郑娟毅然把天平滑向了爱的一方。人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最大的使命,就是举起亲情的盾牌,守护亲人的喜乐平安。

当责任在肩时,亲情是争取幸福的那杆锐利的钢矛。去努力,去奋斗,勇往直前,平凡的人生也不要留下遗憾。史铁生想出名的“狼藉念头”,不过是一个“儿子想使母亲骄傲”;周洋滑冰想拿金牌,一定程度是“能让我爸妈的生活更好一些”;为了赢得父亲的一句称赞,为了让妻儿的生活好一点,周秉坤守着两间老屋,用扎扎实实的脚步丈量人生,用兢兢业业的付出换来改变。能吃苦,不怕苦,即使在苦难的泥淖里,仍能让观众看到茁壮成长的亲情之苗,灿烂开放的乐观之花。为了亲情而担负的责任,很重是因为充满温暖。(首发于公众号“语文匠”)

当亲情溢出小家时,亲情就化为友情、乡情和爱国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濡以沫,守望相助,光字片的街道虽破,但处处闪烁着温暖的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重艰难,一路艰辛,周秉义终于让旧区换新颜。

当然,也有人因为生存会忘了亲情,也有人会只顾自己忽略亲情,更有人贪图名利而蔑视亲情。可就如骆士宾一样,忙忙碌碌世间一场,也不过是自作自受笑话一场。追求幸福的路上,请一定携亲情前往。

原创试题: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世间》获茅盾文学奖以后,作者梁晓声在获奖感言上说:“中国的文化在影响世道人心方面,责任格外沉重。正如张载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多么庄严正大的信念。中国文化的责任如此长路漫漫而求索不易,靠什么助其一臂之力呢?身为作家,60岁以后我常想这个问题,并且首先想到的是文化的长子文学。我认为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文学对文化影响世道人心的使命,具有责无旁贷的义务。但人们对文学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文学不可能也不应该自囿于某一种理念。囿于任何一种理念的文学,其结果必然是作茧自缚。但文化的生态园不论何等的多种多样,如果偏偏缺少为文化之沉重的使命而分担一点儿作用的文学,则这样文化的生态是遗憾显然的。”

     读了梁晓声的获奖感言,你有什么感受和联想,请结合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彩标题:

《创作优秀作品 弘扬传统文化》

《世道人心 文化之根》

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世间》热播以后,有篇影评这样写道:《人世间》用简笔写尽了人情冷暖和生活滋味,也把我们拉回那个贫瘠而又富足的年代,他们什么都没有,但他们又什么都有。

你是否赞成这个评价,请写一篇文章说说自己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精彩标题:

《贫瘠的生活 富足的精神》

《写尽人情冷暖 品尝生活滋味》

精彩时评:

1. 家,又是亲情、乡情、邻里情的载体,是人之情的滥觞。《人世间》就是从家写起,一张“全家福”之后多少年,才能遇到另一张“全家福”,周家兄妹无论身在何方,都牵挂着这个家,也被这个家系念着,家是根。过年了,就想回家,就想团圆,那是血液里带来的情感归属的基因,最深沉,也最浓烈。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具有中华民族这样深沉的“家”的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适用主题:家庭 亲情 文化基因 民族凝聚力)来源 半月谈

2. 人来到世间,都是有使命的。人与人的差异,就是人们以不同的价值观为导向,走过不同的人生路径,显示不同的人生价值。《人世间》里的各色人等,在时代大潮中起起落落,寻找自己的爱情,寻找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有的人早早殒命。

人世间,多歧路,周家三兄妹,谁没有经历过挫折?像周秉昆那样,坎坷不断,磕磕绊绊,但无论如何,人总是要努力向前走。人未必都能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平凡的人生同样需要扎扎实实的脚步、兢兢业业的付出,善良在心,希望在前,脚步就有力量,生活就有劲头,人生就有光彩。向前向善,这就是《人世间》启示的人生坐标和目标。(适用话题:价值观 人生观 平凡 善良 )来源 半夜谈

3. “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人世间》海报上的这句话也道出了这部戏的真谛。剧中呈现的团聚、分别、恋爱、人生选择等也不再仅仅属于人物个体,而是浸透了时代的痕迹,成为“大时代”变迁下无数平凡百姓的人生“缩影”。(适用话题:时代 人生 历史 )央视网

4. 《人世间》的表达方式是润物无声的。它没有受到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限制,也没有因为反映一个家庭及其周边人物的线索繁杂而偏离了主题。这部剧能够让观众泪点频繁却又格外“上头”,说到底还是摸准了中国人内心最淳朴的向往与情感。生活条件并不算优越的周家有一对善良、明理的父母,他们奉行着中国普通百姓朴素的价值观,在他们的带领下,周家的孩子也坚持着善良、乐观和坚韧的品质。

不管是剧中看似平凡但却肩挑重担的“老疙瘩”周秉昆,还是从小就志向远大、坚持原则的老大周秉义,哪怕是因为追求个人幸福而对父母有所亏欠的女儿周蓉,对于周家这个大家庭的情感纽带都十分看重。在梁晓声的原著里,作者根据自己在哈尔滨的生活经验,将周家所居住的光字片以“仁义礼智信”来给街道命名。剧中周家人的行为处事原则,处处透露着中华传统道德观念中向善温和的底色。面对命运的多重考验,周家人的坚韧和质朴代表了中国平民百姓最高光的部分。(适用话题:平凡 善良 坚韧 乐观 伟大)来源 新华网

5. 在《人世间》中,梁晓声讲述了一代人在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斗、成长和相濡以沫的温情,塑造了有情有义、坚韧担当、善良正直的中国人形象群体,具有时代的、生活的和心灵的史诗品质。

不要被这些宏大的概念性词汇给吓到,也不要被媒体盛赞它是“平民史诗”给吓到。事实上,剧集版《人世间》一点也不沉痛或厚重。恰恰相反,它反而在叙事里,布满了喜感和感动时刻。喜感来自于主人公的温暖、憨厚和良善,而感动则来自于他们正是凭借这样的道德品质,即便要不停地直面苦难,却依旧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刻。

也就是说,《人世间》起于苦难,却不耽于苦难。这大概就是中国传统叙事的一个特征或套路:宁肯直面温柔良善的恶果,也不愿直面苦难的折磨。等到了不得不面对苦难和艰辛的时候,人们也是尽可能地一闪而过,并代之以含情脉脉的温暖。(适用话题:奋斗 成长 生活 困难 温暖)    来源 南都周刊

6. 人伦思想不同于人本主义。西方的人本主义崇尚的是个性尊重与自由,中国的人伦理想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睦亲善、淳朴真挚。《人世间》中表现的父女情感、母子情感,甚至兄弟姐妹情感,洋溢着这种人伦亲情。尤其周秉昆虽然庸常,但有道义,敢于为朋友出头露面;有孝心,是母亲最可靠的依托,是家庭的顶梁柱,他温暖着所有观众。家和万事兴,就是中国人伦理想的最高表现,它让观众感同身受,感动不已。(适用话题:家庭 亲情 道义)来源 文汇报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女儿、儿子、妈妈、爸爸一家四口谈到了“亲情”问题。女儿最先发言,她说:世间最美的是亲情。儿子接着说:亲情是把双刃剑。妈妈想了想说:亲情常常创造奇迹。爸爸最后说:理智比亲情更重要。

请以上述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引导、教育孩子如何看待“亲情”,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这是一道权衡比较型材料作文题。根据材料内容,父母儿女四人就“亲情”分别作出了不同的理解。运用多项思维法,材料里涉及几个人或几件事,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因此至少有四个写作方向:

1.亲情是世间最美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很多,如连绵起伏的群山、碧波荡漾的大海、一望无垠的草原、丰饶肥沃的田野、美轮美奂的楼宇、热闹非凡的集市等,又如晨晓轻读、饭后闲散、卧床听雨、把盏言欢、漫溯高歌等,都显得那么美妙惬意。相比之下,亲情在人间、在心底,最柔软,最动人,是任何物质所无法比拟和取代的。再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事情可能会淡化,直至彻底消散,可亲情永远割舍不掉。

2.亲情是把双刃剑。亲情是维系亲人或非亲人间的情感纽带,它能给我们带来爱、温暖和力量。但不懂得珍惜和呵护,也会变成一把利刃将人伤害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表现为“溺爱”。特别是独生子女,祖父两辈对其呵护备至,不愿也不敢让孩子受点滴挫折,哪怕是小小的委屈。在重重“保护”下长大的“金丝鸟”,步履维艰地走向社会的时候,任何一丝风吹雨淋,带给他们的都是惊涛骇浪。脆弱的他们哪曾“消受”得起此等“待遇”?于是会把在外部世界体验到的不安、挫败、恐惧、敌意投射给父母,认为一切都是亲情惹的祸。有打骂父母的,有断绝关系的,更有伤害父母的。因此,凡事要讲究“度”,父母對孩子既要关心爱护,又得注意方式方法。

3.亲情常常创造奇迹。法国有句谚语:亲情是一种能改变十个月期望的力量,一种能力挽狂澜的神奇,是一种渴望平安的永恒。像“沉睡六十天,河南温县植物老人王秀荣神奇苏醒”“汶川地震中,在母亲被压变形的身体的呵护下存活的四个月大的娃娃”“暴走妈妈为救儿子成功甩掉了重度脂肪肝”“打破只活18年预言而感动中国的黄舸”等,无不诠释着“亲情”的伟大。正是有了亲情的召唤,才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和奇迹。

4.理智比亲情更重要。亲情对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重要,但如果亲情遇上集体、国家、民族利益时,就得保持冷静、理性,亲情靠后,集体、国家、民族利益放首位。人人都有这种胸怀和精神,国家才会繁荣昌盛,而我们的亲情也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


【优秀范文】

亲情于生活,如带刺的玫瑰

世界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离不开人类的繁衍,而繁衍又与“亲情”息息相关。亲情就像那娇艳的玫瑰花,芬芳美丽,给世界添上了一抹美丽的色彩。但那娇艳的花朵下是附在枝叶上的刺,又让人心生畏惧。亲情于我们,于生活,于世界,可美好,亦可哀伤。

亲情,会使我们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因为孟母对孩子负责,多次搬迁住地,才使孟子成为一代贤才;因为仲由对父母的牵挂,克服困难,百里负米,才会得到楚王的优厚礼遇。不论是孟母,还是仲由,他们都是因为亲情的存在,以“让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为目的,最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一个人就像茫茫大海的一只孤舟,因为亲情的存在,才会有风,有光,有海浪,把我们推向成功的彼岸。

亲情,有时又会给我们戴上沉重的枷锁,失去自由。当前,有许多父母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完全忽略孩子的兴趣,帮孩子报各类特长班、补习班。从早到晚,课程排得满满的,孩子像一个陀螺似的一刻也停不下来。这样做非但不能使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反而会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子女碍于亲情的存在,不忍反对、抵制父母,只能默默地承受。时间一长,心中的压抑超出自身承受的范围,到底还是歇斯底里地爆发了。既然扭不过亲情,那就消灭肉体吧。于是,一幕幕悲剧就在“伟大的亲情”的“庇护”中上演了。试想,一个人在没有乐趣、没有自我、没有自由的环境里生活一辈子,何其悲哀?!

萧伯纳曾说过:“家是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这句话有力地说明了亲情是把双刃剑。它就像一首优美的颂歌,歌唱世间的美好,让爱洒满天下;亦像一所监狱,禁锢人,束缚人。

所以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亲情,让亲情的美最大化,使之丑最小化。

另外,人世间的亲情是广泛的,不单单是靠血缘维持的关系。师生情、爱情、同学情都可升华成亲情。亲情无处不在,亲情让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前后照应。首段开门见山,明确观点;主体部分的两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亲情的两面性,逻辑严密;接着引用名言,再次点明论点,并顺势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一气呵成,结构圆合。

 

因为亲情,我更加理智

亲情是什么?亲情特指亲人间的特殊感情,重在“情”字。它可以超越血缘关系,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得多高,它总是在我们身后支撑着我们,给我们力量。然而,当遭遇一些利益得失时,还须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这样,亲情才会变得更加伟大。

电影《烈火英雄》中,满脸伤痕的黄晓明手握至亲照片的镜头让我心头一震。面对巨大的火灾和接连不断的爆炸,还有被烈火围困的油罐区,他没有逃离,而选择了无畏向前,誓死要与大火展开一场“攻坚战”,他要守护背后的家。其实,他本可以与家人再次团聚,却理智地选择了眼前的苦难。当然,家人的理解、支持,已化为背后坚强的力量,让他义无反顾……

中国有这样一支队伍——中国蓝盔(世界维和部队),他们或坚守祖国边疆,或背井离乡,奔赴异国,坚定执行任务。他们也是平凡人,也有妻儿与父母,纵使千般不舍,他们也选择了抛下亲人,因为他们明白,祖国需要他们。他们为了大家舍弃小家,因为他们明白只有保护好祖国,才能更好地呵护亲情。远在异国他乡,怎能不思念亲人?但这一份思念,也成了他们保家卫国最坚定的力量。

生活中,因为有亲情在背后支撑,一个个勇于担当的中华儿女,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竭尽全力治理洪水,解民众受水患之苦,却忍受与妻子的别离之苦、无法陪伴小孩成长的遗憾。汶川地震夺走四川彭州女警蒋敏的10位亲人,为挽救更多的“乡亲父老”,为了更多的人不去咀嚼亲人诀别之痛,她默默舔舐滴血的伤口,选择坚守在救灾一线。这份超越亲情的“情义”与担当,在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让我们敬佩不已。

这些人面对亲情,所做出的选择,令我们敬佩。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面前,他们果断选择了理性面对,选择了自己的担当与责任。有国才有家,家国天下,当亲情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每一个国人都能厘清利害关系,正确理性地对待亲情,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如此,国家才会鸿运昌盛,繁荣强大。

点评

本文较好地体现了思辨性。亲情是美好的,是伟大的,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全力呵护。但是如果人人都是这种“小我”“小家”意识,那么国家如何建设,又如何强大繁荣?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了“理性对待亲情”,即担起该有的社会责任上,重点突出,主题明确。总之,较好地完成了写作指令。


 

人世间浩荡的是情义无限

央视一套开年大剧《人世间》播出过半,观众赞誉纷至沓来。《人世间》恰如一江浩荡的生活流,在50年的蜿蜒曲折中写出了国家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其中流淌的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深深打动并温暖了观众的心,堪称一部当代中国的影像心灵史诗。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人世间》正是在这情、义与语之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平衡,彰显了主题创作中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高度。

 

从光字片出发交织出《人世间》的有情天地

电视剧善于展现日常生活,已有《平凡的世界》《金婚》《父母爱情》等珠玉在前,但《人世间》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将前述经典恢宏的史诗性与细腻的情感性融为一体,在经纬交织中熔铸出以光字片的历史命运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百姓生活的缩影。

《人世间》想要表达的是个人、家庭与群体、城市之间的同构命运。“光字片”是北方吉春市的边缘棚户区,这里有木材厂、酱油厂、拖拉机厂、军工厂等,居住的大多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家庭。这些家庭里,有如周志刚这样的支援三线建设的建筑工人,也有“六小君子”这样的“工二代”,以及周楠、周玥和周聪这样的第三代。它是光荣与梦想的同义词,也是困惑与艰难的近义词。电视剧从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50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而剧中这些工人群体家庭的历史命运也就随之跌宕起伏。这样,光字片就有了极典型的意义,成为了中国城市50年发展的一只“麻雀”,而电视剧也就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故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了。

 

在注重长时间跨度带来的历史深度的同时,《人世间》还从空间的角度拓展了故事的宽度。光字片犹如蒲公英的花托,随着光字片的人从这里出发,像种子向外飘散。随着周志刚,我们来到了四川三线建设前线的起伏大山中;随着周秉义,我们看到了生产建设兵团的雪山农场;随着周蓉,我们见到了贵州的青绿山水;随着骆士宾和水自流,我们见证了深圳的迅速崛起。多样化的空间通过人物关系的牵连为电视剧构造了一个蒲公英般的辐射与漂移状的故事世界,强化了电视剧容纳社会历史的能量级。从北方到南方的对角线既画出了剧中人物的种种命运,也画出了国家发展的变奏曲线和强弱声调。但最后,这些从光字片飘散在外的人们又都回到了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去见证光字片的消失——这既是光字片老百姓几代人的期盼,也是以郝省长与周秉义两代共产党干部为代表的党和政府对百姓美好生活庄严承诺的兑现。

 

《人世间》中的世界当然并不全然和谐美丽,也充斥着各种矛盾冲突、思想困惑和人性复杂,但难得的是这个世界中的人们始终没有丧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向往、竭力追求和相互扶持,从而让这一方人世间成为值得留恋的有情天地。

 

以周家人为核心传达出《人世间》的良善真义

 

《人世间》放弃了传奇性,以身边人的视角来描写人物传情达义,塑造了可信、可爱、可亲的平凡人形象。

周父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这让他骄傲,在三线建设工作的几十年里与家庭聚少离多也无怨言。他有中国式家长的独断和望子成龙的期待,但绝非封建家长。在他的价值体系中判断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好人”。因此,当他确认了冯化成和郑娟是“好人”时,便与女儿、儿子冰释前嫌。

 

在做一个“好人”的前提下,周家三兄妹的性格人生各有色彩。哥哥秉义具有传统知识分子齐家治国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情怀。在面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会时他选择了对爱情的忠诚;在面对自己家和岳父家之间的冲突时他选择了理解;在面对军工厂改革时他选择了迎难而上;在面对汹汹舆情时他选择了隐忍;最后他主动请命回到吉春完成了光字片的改造,实现了岳父和自己的理想。他是一个讲党性原则的干部,但并非六亲不认的螺丝钉。从政治人格上看,他从岳父那里受教固然颇多,但不如说他更像曲书记。姐姐周蓉则明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无论是年少时与北京诗人通信恋爱,还是不告而别在贵州与冯化成结婚,又抑或是毅然与冯化成离婚与蔡晓光再婚等,都清晰地展现了她个性中的决然不羁与爱自由。弟弟秉昆具有他这个阶层常见的同情、宽容和智慧,更鲜明地体现了平民阶层的精神价值。面对陷入绝境的郑娟一家,他从同情帮助中萌发了爱情的火苗越烧越旺,即使面对全家的反对也义无反顾地要与郑娟结婚。他没有哥哥姐姐那样有本事,但他守住光字片的两间老屋照顾了妈妈也成了兄弟伙的主心骨,之后又通过开饭馆开书店买房子获得了成功,也获得了父亲的肯定。这个“老疙瘩”看似愚笨,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娃养,还为此失手伤人入狱十几年,但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对做一个“好人”守护自己家庭的朴素信仰。

 

郑娟也是创作者用力刻画的人物。这个身世凄惨没有工作一辈子照顾家庭的柔弱女子,却有对爱的不顾死活。当她认定了秉昆之后,便不管不顾地付出。但郑娟显然不是刘慧芳,面对孙小宁对自己唯一拥有的家庭的挑战,她毫无犹豫地对其进行警告。郑娟用一双手和一颗心守住了家庭,守住了幸福。所以周母对她说,自己得的秉昆的“济”其实是她郑娟的“济”啊。

电视剧还刻画了秉昆的一众小伙伴,以及老马、曲书记等高级干部。这些人物各具性格的弧光,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道德底线。即使骆士宾和水自流这样的人物也体现出了时代某个层面的辩证逻辑,同样具有审美价值,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都在历史洪流中努力向前,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城市为国家。他们身上的良善坚韧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身上最可宝贵的真义,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能稳步向前最坚实的根基。


《人世间》全素材+全范文+全金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