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谈作品理解与分析

2022-08-12 22:30 作者:celinakabel  | 我要投稿

咕——好久不见 随便写写了 没有做彩蛋和呼应

定义“作品”:任何表现形式的产物(可以粗略理解成任何的艺术)最常见的如文学、画、雕塑之类(其实这些可以讨论很久 最近看了一小撮美学理解 感觉 后面可以单独写一点“我们如何定义美”)

本文中多数情况从文学和音乐分析入手


我最早听到“作品理解”是小五班听语文课

老师的话大概是:“每一篇文章的理解有三种 一个是作者的理解 一个是读者的理解 还有一个是专家的理解”

这个说法在现在看来颇为基础“是个人都晓得” 不过那是三年前的我(时间过的好快啊!


刚上初中 学语文的方式和要求与小学大有不同 比如说我并不觉得 或者从来都不知道 老师给你讲的几乎每一句理解 都需要记下来 不管是现代文还是古文 这样 挺麻烦的 而且颇有“求甚解”的嫌疑 (因此我中预那会儿语文考试总不及格 ) 

“求甚解”就是从前上的古文课里讲到陶渊明的时候说到五柳先生传里“好读书,不求甚解” 

指当时有股习气是要给每个字词做解释 解释得无穷无尽 看起来很有学问 事实上就是狗屁不通乱分析


这也和那个

“窗帘为啥是蓝色的?”“因为蓝色是忧愁的意思,暗示了作者心情悲伤....” 作者:那窗帘就是蓝色的啊.jpg

有着相同的讽刺意义


因此问题停留在“什么是过度解读”

或者说 “过度解读”和“认知差距”的区别在何?


去年12月的时候听了大量的泰勒斯歌曲 不得不说渲染力太强了 尤其evermore和folklore

如果一个人听着两专里的曲子 只是粗略听一遍看看词 那么可能觉得只是歌词比较形象或者华丽 或者串联不起来每一句的关系和背景 所以我当时看了很多歌词分析 结论是that's her story

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

not mine

看the 1这一首(大家搜the 1-Taylor Swift看歌词/听曲子)

初听的话就是知道:泰勒斯谈了个恋爱 好像有股淡淡的忧伤

细看歌词

举例:

Roaring twenties,

在咆哮的二十几岁

tossing pennies in the pool

往许愿池里扔出硬币

我记得去年听的时候roaring twenties是翻译成“咆哮的二十年代” ——一般特指1920s 但现在改成二十岁 结合上下文和背景其实都通 有可能是双关语(当时泰勒确实是“二十多岁”)

可能以我的审美和我的个人理解 二十年代更美一点 我写过一篇文章 还没有发出来 标题里有咆哮的二十年代这个关键词 不过 我指的是

“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 

它就是那么的凑巧 但是结合我的生活又是那么合理

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 我对于这句词的期待已经背离了“作者的理解” 类似的事情 也发生在别的歌词上 atw就是个典型例子 这俩歌我都发过“以我的理解翻译” 大家应该看到过我的朋友圈

因此我也有时在想 我这样的做法是否是要被批判的 同时也在思考作品本身 这里举一个可能稍有偏题的例子 我基本上都是听欧美歌 一点点日韩 我对日韩歌的印象就是摇滚和kpop 歌词上来讲 比较意识流(或者 说得好听是意识流 说得难听是堆词)因此我一直对它们持保留意见 但其好处是“随便怎么理解”(像我从前不理解sissy sky——现在似乎有那么一点懂了)

虽然托尔斯泰说艺术在于留白 我仍觉得是不是日韩歌的留白有些过头 还是我真的没能力欣赏

总结下来可以得到 对作品的过度解读是“得出不必要和不存在的结论” 而认知差距则是无数种双关语

即“我看见她 仿佛看见了我自己”“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投射”


而以上讨论的所有东西最终都牵涉到“作品评价” 也就是”我们怎么会觉得这玩意这么牛”

我爸对此的意见是“好的作品能让人看一眼就震撼(似乎很多人都这么觉得)”

 我对此不完全认可 也许泰勒的歌里最火的比如love story或者残夏这样 一听就很容易懂 旋律又很容易传播 词又不算差 桥段很赞 这就是“一眼震撼” 

而evermore和folklore都是第一遍感受不到震撼 但是过一会儿有文学理解以后 “神来之笔”

思考后得出“伟大的作品”的大致分类:

1. 具有里程碑意义(如蒙娜丽莎的著名很重要的一点是这是文艺复兴浪潮里的典型产物 背后的历史和划时代意义比其画工更为重要 当然 画技也是数一数二了;如《沙丘》可以算作科幻的起点 很多人先看星战或者别的现代科幻 然后看沙丘 评论说“沙丘有什么好看 剧情和别的那么像” 哎呀 你可不知道是谁抄谁 那玩意是地球上最早的科幻题材 别的可都是致敬它的啊 虽然太空歌剧 但还是好看 哎)

2. 具有很强的描述性或表现力(例如泰勒斯atw的词曲对于画面的渲染简直真的“历历在目” 也就是文学类艺术“写的和画的一样”;反过来如果一张照片或者一幅画不用一个字表现出了文字一般的情绪和感染力 那就是”画得和写的一样” 都是值得称赞)音乐的话那就“身临其境”吧 反正 缺啥就给啥

这类表现力可以是一眼就震撼 或者细细品味后的震撼

I remember it all, all, all...too well

3. 具有很强的大众共鸣(这很好理解 这作品表现出了大伙一致的意见和感觉 而且表达的非常厉害 那大家肯定喜欢)

end

下一次可能会写“从游戏理解推广到广泛理解”

掰!


#谈作品理解与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