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考博参考书、复习经验【考博必知】

一、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马老师解析
【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在公开发行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CNKI或万方数据库收录),或公开出版与报考方向相关的一部(含)及以上著作(著,不含编著、主编及其他)。报名时必须将该信息填写入报名系统“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和著作”中,以方便前期检查。
3.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2)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须在报名前已获得硕士学位。
4.报考“定向就业”考生,要求本硕为艺术学/艺术门类相关专业,如非相关专业,要求考生五年内发表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C刊一篇,或北大核心期刊两篇以上。在学制规定年限内,须全脱产学习。
5.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6.必须提交拟在博士阶段开展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设想或计划。
7.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8.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及军队招生单位招收军人博士生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9.满足招生导师提出的其他招生条件。
【时间线】
报名时间:2019年11月25日至2019年12月20日(2020年招考)
现场确认及资格审查:2019年12月30日-31日 上午8:30—11:30 下午1:30—4:30。(2020年招考)
【资格审查须提交材料】
①已获硕士学历学位考生:系统打印报名信息简表(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需加盖单位公章);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注:获得境外学位的考生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原件,下同); 在公开发行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CNKI或万方数据库收录),或公开出版的著作(著,不含编著、主编及其他)(论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及全文;专著应复印封面、目录、内容摘要及版权页);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word格式,见附件,由专家在信封封口处签名后密封);拟在博士阶段开展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设想或计划;本人科研、创作成果目录;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学位论文。
②应届硕士毕业生:系统打印报名信息简表(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意见需加盖单位公章);有效居民身份证及复印件;学生证原件(需要完成本学期注册手续)和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籍证明(证明材料中必须注明硕士录取类别、学制和毕业年月。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于入学前查验,如未按时获得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在公开发行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一篇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CNKI或万方数据库收录),或公开出版的著作(著,不含编著、主编及其他)(论文应复印期刊封面、目录及全文;专著应复印封面、目录、内容摘要及版权页);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word格式,见附件,由专家在信封封口处签名后密封);拟在博士阶段开展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设想或计划;本人科研、创作成果目录;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的考生,须另外提交《报考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
3.现场确认和资格审查之后,我校将在校园网发布准考名单。
考生所提交的报考材料,不论录取与否,此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二、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分数线要求(@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马老师解析
1.从历年数据来看,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考博报录比一般在8:1左右,竞争较为激烈,准备报考的考生一定要早作准备,科学备考。
2.复试考核方式
复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为复试各项考核成绩之和。复试不合格者(低于60分)不予录取。
复试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面试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以及外国语的听、说等能力情况。其中:
(1)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随面试一同考核,占10%);
(2)面试(占90%)
政审:所有参加复试考生在资格审查时须提交《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审查表》(见附件)。思想品德考核结果作为录取参考,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总成绩计算办法
考生总成绩(满分100分)=初试成绩(满分300分)÷3×50% +复试成绩(满分100分)×50%。
三、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考博参考书目(@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1.《认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美国
2.《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美国
3.《荣誉》(修订版),苏牧,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中国
4.《电影的本性》,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2006年,德国
5.《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布朗·科赞尼克,滕守尧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美国
6.《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册、下册)丁亚平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中国
7.《电影的元素》 李•R•波布克。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出版 [美]
8.《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出版 [德]
9.《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中国
10.《电影的观念》 斯坦利•梭罗门。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出版 [美]
11.《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约翰•霍华德•劳逊。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出版 [美]
12.《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王志敏。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出版 [中]
13.《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杨远婴,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
14.《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郑洞天,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
15.《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
16.《电影概论》,杨远婴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中]
17.《小说面面观》,福斯特著,花城出版社,1984年,英国
18.《电影的创作过程》,约翰·霍华德·劳逊,中国电影出版社,美国
19.《故事》,罗伯特·麦基,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
20.《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年,美国
21.《剧作结构论》,野田高梧,世界电影
22.《中国历代文论精品》,张少康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年,中国
23.《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中国
24.《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中国
25.《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中国
26.《中国电影史》,李道新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国
27.《外国电影史》,郑雅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中国
28.《什么是电影叙事学》,[加]安德烈·戈德罗,[法]弗朗索瓦·诺斯特著,商务印书馆, 2015年,中国
29.《书面叙事·电影叙事》,[法]弗朗西斯·瓦努瓦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
30.《故事语话语:小说和电影的叙事结构》,[美]西摩·查特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
马老师推荐阅读期刊:
1.《电影艺术》 中国电影家协会
2.《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3.《当代电影》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等
4.《世界电影》 中国电影家协会
马老师解析
1.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地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初步将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对应到答题中,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建议大家可以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来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为整个备考的成功构建基础;
2.马老师温馨提示:参考书该怎么读才能更有效果?
(1)通读教材;
(2)研究真题,把握出题方向;
(3)真题结合教材细读,分析复习重点,琢磨该往哪个方向做笔记和思考;
(4)不断融会贯通,该记的一定要记牢,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理解的要理解,最好不要死记硬背,融会贯通,对于教材所讲观点能有自己的想法非常重要;
(5)除了看专业指定书目,还可以多看看所考学校老师的专著、论文;
(6)根据真题、复试题目等出题方向,找一些相关论文和好文章,记好笔记,多积累,多思考,要有自己的想法。
四、授课体系(@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第一阶段:框架的构建和重点的掌握
核心参考书的框架体系建立和考点整合,理清楚学科发展史,特别是每一个阶段的代表人物,著作,主张,提出的背景和评价。
第二阶段:专题讲解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给学员总结常考的专题,进行深化和凝练,以专题为突破口夯实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第三阶段:热点和出题人的论文
对出题老师的研究重点,最新论文成果和上课的笔记课件进行讲解。对本专业时政热点话题进行分析。
第四阶段:历年真题讲解
对历年真题进行最深入的剖析,分析真题来源、真题难度,总结各题型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学员的答题能力,把前面几个阶段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数。
第五阶段:模拟练习及押题
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
五、考博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1、目标明确
确定了考博,第一件事是先确定报考学校和导师,不要再对考博的前景三心二意。考博虽然不意味着成功,但至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对于非名校毕业的硕士来说,考个名校博士肯定是得大于失。不要同时准备两所学校,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2、信息对称、方向正确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研究侧重、学术倾向,复习时一定要掌握充足的考试信息,具体包括:参考书信息、出题侧重、导师的信息、专题信息、专业真题及权威解析、学术热点...在这方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博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专业课老师的经验、方法和知识传授应该算最重要的一个。
3、复习时间充足
考博也是一次应试,在有信息、有方向的基础上还需要必要的时间投入。根据每个考生专业基础的好差以及有无专业课老师指导,复习的时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建议考生可以在前一年度的7月份开始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备考复习。
4、联系导师
大部分院校的考博都需要在报考之前遇导师取得联系(也不排除有些院校不需要)。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足够诚恳,导师总会被你的诚意打动。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你。
5、适当的经济支出
包括联系、搭建人脉的费用,找目标院校对口复习资料的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把这笔花费看作一次投资行为,投资成功,获得预期甚至超预期的回报,从此平步青云,扶摇直上九万里,跟庸庸碌碌的过去说拜拜,岂不快哉?该花的就花,一定不要省,只要是对考博成功有利的。因为这点钱跟你博士毕业后的待遇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六、考博专业课复习心得(@六道口考研小霸王)
考博复习是一个具体的系统性的工作,有很多的考生都向我征求过考博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意见。可能对于不同的考生来说,在考前复习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都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认为,考前随便看看书就行了,而有的考生则认为需要花费三到六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
首先,马老师并不否认只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考上一所很不错的学校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情况马老师身边也常有发生。
但是,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许我们的记忆力、领悟能力并不出众,学习,毕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马老师更倾向于努力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系统地、最大效率地复习专业课。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你对所考专业的理解力,使得自己能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
因为毕竟专业课中所涉及的面知识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但是如果要是把书中所体现的知识融会贯通、从内在联系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挖掘(这种深挖掘的方法非常有助于提高考试时答题的深度,并且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这种融会贯通的研究习惯也将令你非常受用),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力好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果再能找个经验、有能力的人带带你,肯定要轻松很多。
有些考生担心战线拉的太长了会使得自己变得麻木,思想上有所懈怠,进而失去上进心~真的会这样吗?马老师以为,任何工作都是反复的、甚至是乏味的。即使在将来踏入工作岗位,反反复复的工作状态也可能会使得自己麻木到失去上进的动力~但,马老师要说的是,如果短短几个月的专业课复习就能使你疲惫、麻木到丧失信心,那么显然,你并不适合读博和做科研。
考博复习,如同做科研~没有一条康庄大道,也没有完全可复制的成功之路,每一个科研成功者都是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无数的黑暗险阻,在黑暗中不断摸索。这种黑暗中的摸索状态往往是人所不能适应的,因为人只适应在光明中行走。没有方向感,没有道路,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心理状态无疑是最令人煎熬的。也只有咬紧牙关,穷尽各种智慧,付出艰辛的努力,坚持挺过这段黑暗的旅途,最终才会等到光明的到来。如同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如需相应课程辅导 敬请咨询马老师We~~~Chat:poche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