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门外汉谈中国流行音乐的现状和未来展望
本文将从一个门外汉的角度以一个流行音乐爱好者的所知去分析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优势和限制,并以一个外行人的角度预测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首先鉴于我国过于差的艺术氛围,我需要向大家解释什么算是好的音乐艺术作品。要想看一个音乐作品即歌曲的好坏,需要从作曲编曲作词三方面分析,当然也会牵扯到三者的搭配以及整个专辑的编排和MV的拍摄。 去判断一首歌的作曲的好坏,开始是直观从抓耳程度判断,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判断标准,不能仅仅将其作为标准,旋律的抓耳程度牵扯到和弦的编排,所以作曲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音乐的耳濡目染改善,仅仅依赖于简单抓耳的旋律来回重复与经过精心编排的旋律相比就会落后许多,也会影响听众感受,即造成听两遍就腻以及感觉雷同。 作词在流行音乐中其实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基于其流行的根基,一首歌要用歌词去增光添彩是很必要的,没有歌词或是比较艺术化的无字歌往往小众,因为歌词一方面是直观表达主题的出口,另一方面也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文学创作结果从韵律、用词、内涵增加着音乐的美感。我们完全可以从欣赏现代新诗的角度欣赏词作,然后再结合歌词与整首歌的搭配,即音韵是否从感觉上恰当而不违和、能否表达出主题。这里就不得不提方文山、林夕、黄伟文三个大神,对中文音律的深度掌握让他们的歌词全部恰到好处,同时用词以及意象的运用、意境的营造、手法的使用让歌词雅俗共赏,每每让人内心为之一颤。那么反例的话就是一些所谓的“抖音神曲”,包括但不限于《学猫叫》《雪Distance》,歌词过于直白而无美感,用词是粗俗的,内容是无营养的,能在网络爆红完全是依靠旋律较符合一般人的音乐偏好,以及大众对简单无需思考的需要,但其实简单并非错误,周杰伦自己的作词大都较直白简单,但主题是正当且鲜明而能打动人心的,那些毫无内容的音乐能享受这么大的热度,完全是市场化制度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编曲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在原本多样的乐器搭配中,加上电子音乐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编曲其实是最能通过直观感受判断好坏的,最简单的是与作曲的适配程度,假如你要讲悲伤就加悲伤的小提琴或者钢琴,假如你要突出人声就把编曲做简单。然后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的留白处或者乐器solo,我们很多人太过于急躁而无法很好欣赏,没有人声的片段,最喜欢的是一些摇滚歌曲的电吉他solo,二手玫瑰的《枉凝眉》,草东的《山海》中的电吉他solo都让我很喜欢,还有《加州旅馆》中的前奏与尾奏完全很好的营造出了歌曲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且旋律是抓耳的。这时我们就会提到一些土嗨音乐,很多人喜欢他们的编曲但实际上都是很简单没有内容的重复,这里就要牵扯到功能性音乐的概念。 功能性音乐,是一种单纯的营造某种氛围或宣泄情绪以满足某种场合或某种情况的需要的音乐,比如一群人蹦迪,就会喜欢放一些鼓点简单重复但可以放超大声让人跟着摇摆的音乐,比如要营造快乐开心的氛围,就去放一首《爱如火》,比如要营造失恋痛苦的氛围,就放一首《春娇与志明》。但是功能性音乐大多只能满足娱乐这一方面的功能,而不能解决“兴观群怨”的功能,根本在于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在这个浮躁追名逐利的时代,就有很多音乐人习惯于用粗制滥造去赚钱,这就造成了中国流行音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 那么有一些人听了这些话就要站出来了,说什么“我就是俗气,就喜欢这个”“搞艺术的都是故弄玄虚”“人民认可的才是好音乐”,那么这种人就是落入了经验主义的陷阱,仅仅将听起来的直觉作为评判音乐的唯一标准,但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所谓的“难听”,只是没有学会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甚至于只是对一些类型的音乐怀有偏见,以至于一听到类似元素就直接说不好听,我们当然要提倡艺术应当雅俗共赏,可阳春白雪,可下里巴人,但什么才算人民喜爱的艺术?说出这些话的人,却都往往对京剧、评弹、秦腔,甚至于凤凰传奇的音乐这样能被很多甚至没有经过艺术教育的人民喜爱的音乐嗤之以鼻,因为他们看似贬低自己俗,实际上只是受了些现代潮流的影响,对无论是传统还是新潮的东西都无法接受,故步自封,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受着只俗而不雅的“艺术作品熏陶”,而这些作品,又往往过于简单,无法给予人格的启迪,于是无法发挥文艺作品教化的作用,造成了人格的缺失。而那些传统作品明明俗却仍找人喜欢,就是因为经过了打磨而能表达出真正人民的心声,如《窦娥冤》如《锁麟囊》。因此艺术鉴赏教育的关键,不是各种专业名词,而是打破文化壁垒,培养人能扩大自己接受度来拥抱新事物的能力,这就牵扯到了人格的塑造。那么我国目前的国民,都没有迈过这一道坎,这就造成了我国音乐创作环境的差,抄袭、口水歌层出不穷,不劳而获的风气从国家的层面来看肯定是不好的,我们急需改变这种状况。 但是,我们的流行音乐创作真的很上不了台面吗?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我们国家的音乐创作是不缺好的创作人的。仅仅看新生代歌手音乐人,我们有包括邓紫棋、华晨宇(也许有争议,但他很多音乐其实不错)、毛不易等很多较知名的创作人,除此之外,还有袁娅维、单依纯、周深等优秀的歌手,还有收人诟病的网络音乐人也有姚六一、葛东琪、一支榴莲等,主流音乐都有作曲、作词、编曲都很有内容同时又动听的作品。而这仅是r&b,流行摇滚等主流音乐,更别提最近几年逐渐崛起的hiphop、摇滚、电子音乐,即使是对标韩国kpop idol,我们也有威神v、into1、boystory这样很出色的idol。同时,从周杰伦、陶喆、王力宏、林俊杰等人开创中国风音乐开始,我们的国风、古风音乐作为一种混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市场其实也是独一无二的,再加上“戏腔”这样虽然不正统,但很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抓耳的唱腔。同时,中文以其特别的复杂性,美感上其实是吊打其他国家文化的填词的,所以我国的流行音乐创作正应了周杰伦那句话“华流才是最x的”,而我国其实有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只是限于语言束缚无法受到西方奖项的高等音乐圈认可,而我们的很多作品其实去对标欧美得奖音乐作品是不虚的。中国流行音乐的病根所在,其实是市场环境和大众氛围,但这些又很难马上改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受我国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那个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影响,在经济飞速发展并时不时受国际市场影响无法改变目前市场追名逐利的风气(其实目前全球的音乐都是这个烂样,国外大众其实品味也偏向于没有营养的作品,不必自卑),同时我们应试教育的制度,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就导致我们的流行音乐发展会长时间受限。 这里联系一下现实,今日知名歌手刀郎发表的新歌《山歌寥哉》大受欢迎,这时就有很多“正义之士”为刀郎当初受“乐坛权威”批判愤愤不平,事实上,可笑的是,那英等人其实并未直接攻击刀郎,所有争斗全为营销号杜撰,而刀郎本人在数年前也曾为那英辟谣,那么这群所谓“正义之士”,其实就是我上文所说自称“俗人”,事实上根本没有对刀郎本人的了解,甚至所有所知都来源于营销号(偏个题,个人认为抖音很不适合讨论艺术以及政治、哲学相关话题),他们不知道刀郎开始时所作歌曲确实是偏向满足大众喜好的音乐形式,但并不符合当时流行音乐的指标,在现在这个各种音乐形式混合发展的环境,我们才可以大胆的说他的作品是同样“高级”的,而他们也不知道那英、王菲所唱《相约1998》《征服》《红豆》等音乐同样是火遍大江南北服务大众的歌曲,他们只是用自己浅薄的认知在进行一场“大众的狂欢”这场狂欢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他人,以发泄自己生活的不平,事实上,当初音乐评价体系的错误,其实只限于我国学院派音乐,这里可以从日坛公园采访龚琳娜老师的电台得知,真正好的音乐在那个年代,是会被好的音乐人认可的,计即使龚琳娜老师当初的音乐形式“离经叛道”,仍然可以得到真正爱音乐的人认可,而那些真正反对民间艺术、反对新艺术的“学院派,也并非那英、王菲、汪峰等人。去追究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王菲不仅有脍炙人口的流行乐,也有大胆开放的摇滚乐,也开创了“仙音派”唱法,那英除了天后级别的地位,也是蝶窦共鸣流行唱法的集大成者,更不必说汪峰这样年龄大还积极开拓新的音乐领域的“华语乐坛半壁江山”。而如今互联网发达时,这种话语权其实被这些所谓大众掌握了,抖音热歌即使全部,自己觉得好听才是好听,正是这群人限制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这样一群可以用“马户、又鸟”去辱骂一个不相关的人的人,其实更显示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国民的劣根性,我们需要反思与进步。而这群人“马户、又鸟”的理解,其实是在把这个艺术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核往下拉,整首歌用近似雷鬼的鼓点,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完全可以用于表达对整个政治体系里一些“老虎苍蝇”掌握权威的现实的讽刺,被一些喜欢所谓“烟嗓”“民族”,甚至只是跟风的人玷污了,看似在骂,其实骂的正是自己。 最后,正如共产主义在理想中终会实现一样,我也相信中国流行音乐具有最终发扬光大的历史趋势,不敢说时间,但总归有希望,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总有一群热爱音乐的人,在这样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发光发热,总会有人把这样的理想实现。 Ps:本人只是门外汉一枚,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就是你对,如果有冒犯到那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