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8.61 经验批判主义

2023-07-11 12:08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61、经验批判主义


  即马赫主义。它是十九世纪后半期,在德国和奥地利产生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的马赫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由于他们宣称要批判地理解经验,所以把自己的哲学称做经验批判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所说的“经验”,不是来自实践,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是主观自生的“人类体验”、“感觉的复合”。他们认为,正是这样的主观经验或感觉,构成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他们所说的“批判”,就是坚决清洗掉经验中的“物质”内容,坚持唯心主义的“纯粹经验”。所以,经验批判主义实际上是在歪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经验批判主义者惯于捏造新的名词术语,用来掩盖其唯物主义的实质。马赫把感觉叫做“要素”,还自吹发现了“世界要素”;阿芬那留斯则捏造了“原则同格”的谬论,胡说自我[i]与环境[ii]处于不可分割的同格[iii]之中,并以此标榜这是凌驾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无党性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实际上是贩卖主观唯心主义的一种伪装。

  二十世纪初,经验批判主义在西欧各国有广泛的影响。如俄国的波格丹诺夫、卢那察尔斯基、巴扎罗夫之流,跟在资产阶级教授屁股后面跑,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了,在“改善”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幌子下,贩卖经验批判主义的黑货,企图以经验批判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文中,对经验批判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他指出:“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我们的感觉,这就是它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虽然被‘要素’、‘同格’、‘嵌入’的理论掩盖着,但并不因此有丝毫的改变。”[iv]


注:

[i] 主体。

[ii] 客体。

[iii] 即互相联系。

[iv]《列宁选集》第2卷,第91页。

《哲学小辞典》8.61 经验批判主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